您的当前位置:

卫生防疫

卫生防疫

卫生防疫



  【流行病防治】2002年,市卫生防疫站全面加强流行病防治工作,全市共报告法定乙类传染病13种3 130例,报告发病率为130.41/10万,比上年同期下降32.87%。报告发病前五位的传染病分别为病毒性肝炎1 444例、肺结核850例、流行性出血热349例、痢疾225例、淋病98例。完成了国家卫生信息网建设,各县(市)、区卫生防疫站卫生信息网全面投入使用,把疫情月报改为疫情旬报。全面完成了“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调查”的现场采样工作,深入3个县5个城区采集血样1 500余份,填写流调表3 200份,并指导下级卫生防疫站采便样 4 500份,检验工作全部完成。根据《黑龙江省艾滋病性病预防控制办法》,督促市中心医院、佳医大一院、富锦市血站、桦南县血站、同江市血站建立艾滋病初筛实验室,现已全部通过省艾滋病检验检测中心验收。佳大附属第一医院连续报告 3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均及时、准确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并采样送省检验中心确认。郊区辽源农场出现一起流行性出血热暴发流行事件,市卫生防疫站及时深入疫区,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控制了流行性出血热的蔓延。对县级以上医院设立的肠道门诊,做到了逢泻必检,逢疑必报,完成了市辖6县(市)5个城区的肠道门诊检查。
  【计划免疫】2002年,市卫生防疫站组织召开了全市计划免疫工作会议,落实了四大监测具体事项及乙型肝炎控制与安全注射工作,进一步规范了冷链、档案管理工作,布置了项目县和各项科研工作。召开了全市免疫规划紧急工作会议和全市强化免疫工作会议, 部署了2002/2003年脊灰强化免疫及计划免疫考核工作。对桦川县的接种率项目县工作进行了全面督导、检查,桦川县以乡为单位“四苗”接种率和及时报告率均达到 95%以上,全面完成了省、市下达的指标,在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质量影响因素及改进项目”总结会议上得到了与会专家的好评。根据省厅统一布置,参与了全省乙型肝炎血清学调查,随机抽样确定富锦市、桦南县和前进区为样本县区,全市共抽取 350名儿童为本次抽样调查的对象,现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调查已全部结束。完成了每月一次的常规免疫接种率上报工作,与省疾控中心计免所联网,初步实现了免疫接种率报告工作微机化管理,提高了免疫接种率报告的及时性和规范性。每旬一次对哨点医院进行监测,对发现的10例麻疹病例均做到了及时报告、流调和采血检验,并对麻疹疫情周围易感人群进行了应急接种。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活动,全市共设宣传点128个,发宣传单10万余张,张贴标语、横幅130条,出板报116块,投入车辆104车次,参加宣传人员1 632人,查漏补种465人。根据省卫生厅要求,对11个县(市)、区的第一轮强化免疫工作进行督导,为提高强化免疫知识的普及率,加大了宣传力度,在电台做专题讲座,在《佳木斯日报》刊发专题稿件,在《三江晚报》刊登大型广告,印制宣传单 2万张下发到各县(市)、区。全市共接种脊灰疫苗42 885人次,接种率99.33%;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43 281人次,接种率99.20%;接种麻疹疫苗13 916人次,接种率为98.77%;接种卡介苗14 251人次,接种率99.61%;接种乙肝疫苗40 575人次,接种率96.93%。
  【消毒工作】2002年,市卫生防疫站对全市辖区生产、经销、使用的消毒产品进行了监督检查,选择百货大楼、华联商厦及佳医第一附属医院、市中心医院、部分药店进行了重点检查,共检查登记了40多种消毒产品。对桦川县卫生纸厂无卫生许可证违法生产进行了处罚。积极深入疫区检查疫情,指导灭鼠。在富锦市、郊区及松江乡举办灭鼠骨干培训班,培训灭鼠骨干300多人次。为市爱卫办从外地购进的10吨灭鼠药进行了灭鼠效果实验,为及时扑灭鼠情起到了保障作用。对市区34所机构进行了采样监测,共采样 683份,总合格率为92.39%,其中一级医院监测27所,采样261份,合格率87.36%;二级医院监测 4所,采样173份,合格率94.22%;三级医院3所,采样253份,合格率91.70%。
  【地方病防治】2002年,市卫生防疫站按照省卫生厅关于《第四次碘缺乏病监测实施方案》的精神,对抚远、桦川、富锦3个县(市)的12个乡、24个村的居民用盐采集样本240份,进行定量分析,上报省疾控中心统一汇总。配合国家碘缺乏病研究所, 对桦川县集贤村小学应用B超法进行甲状腺肿普查和尿碘监测、TSH 监测,并对全村人口进行甲状腺肿、克汀病和亚克汀病病情普查。全市五区共监测8个小学,检查学生977人,Ⅰ度肿大25人,肿大率均低于5%以下,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按照新的碘盐监测方案,6县(市)居民碘盐监测1 216份,合格率98.80%;6县(市)盐业公司碘盐监测486份, 合格率100%;市区居民碘盐监测1 056份,合格率100%;市区盐业公司碘盐监测90份,合格率100%。圆满完成了同江市银川乡、银河村大骨节病的调查处理工作。深入村屯进行流行病调查,临床检诊25人,其中儿童20人、成人 5人,检查结果儿童无一人发病,成人中3人为1度,是散发病例,现已通过改善饮水环境,控制了病情发展。组织有关部门开展了以第九个防治碘缺乏病宣传月为主题的防治宣传活动。共设立宣传站点 7处,散发宣传单万余张,制做宣传图板20余块。
  【慢性病防治】2002年,市卫生防疫站组织召开了佳木斯市生命统计工作会议,部署了全年的生命统计工作任务,分 4次举办了“佳木斯市区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及“佳木斯市辖区国际疾病统计分类 (ICD—10)” 培训班, 在全市全面推行新的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及时、认真、准确地完成了生命统计、 慢性非传染病、恶性肿瘤等项目的报表工作。免费为市民测量血压 1 000余次,广泛开展了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义务宣传活动。在全国高血压宣传日里,在《佳木斯日报》、电台、电视台及深入社区开展普及高血压、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等慢性病预防知识讲座7次。上网治疗高血压患者人数达2 600人,在全国第五届社区人群高血压防治微机网点工作会议上受到好评,并在小组会上作典型发言。
  【食品卫生监督】2002年,市卫生防疫站强化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对各种新改、扩建项目的审批严格把关,共受理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建设项目卫生审查申请66户,对审查合格的63户签发了“建设项目设计卫生审查认可书”;受理竣工验收申请53户,对竣工验收合格的51户发放了卫生许可证。加强证照发放工作,对办理卫生许可证的申请表严格审查把关,截止11月30日共发放卫生许可证 683户。根据省卫生厅开展食品打假五个专项战役的具体要求,对集贸市场、食品批发及零售单位,粮油加工、调味品、肉及肉制品等加工企业进行整顿。重点对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体检、定型包装产品索证、原料添加剂索证、肉类产品检疫证明等内容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40余个品种的’三无“产品全部进行没收、销毁。共计收缴、销毁假冒伪劣食品20 000余公斤,价值25万余元。严肃查处黑加工点21户。重点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基础卫生设施、加工工艺流程及产品卫生质量进行全面整顿,共整顿验收食品加工企业213户,对50余户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全面改造,其中12户企业就地或异地重新建厂,对于达不到要求的20户企业吊销了卫生许可证。对达标单位进行验收,并在新闻媒体公示。实行大型餐饮企业集餐申报登记制度,要求各餐饮企业有 100人以上集餐者,要主动及时向卫生防疫站申报登记,由卫生监督人员在集餐前对所有食品原料进行监测,杜绝了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举办了全市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食品卫生法规培训班,参加人员 150余人。全年共培训食品从业人员2 500余人。全年受理从业人员健康检查7 029人,比上年同期增加 1 554人,检出五病带病者32人,全部调离原工作岗位。充分利用新闻舆论工具,宣传法律知识,报导打假动态,曝光违法行为。共参加大型宣传活动四次,发放宣传单12 000份,报纸宣传63次,电视台、电台、报导31次。对食品卫生达标单位、名优产品及食品卫生质量抽检结果等进行公示,先后10次在广播电视节目上进行专题报导。
  【环境卫生监督】2002年,市卫生防疫站举办了两期公共场所、水源水质卫生管理单位负责人法律法规、卫生知识培训班,参加培训 100余人,并获得了合格证书。为新开业企业发放卫生许可证25份,换发卫生许可证119份,发证单位建档率100%,组织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率100%。对公共场所进行全面的消毒效果监测,定期不定期对所辖企业进行了监督检查,卫生监督率100%。根据市卫生局分级管理的规定,对新收回的47家公共场所全部发放了卫生许可证。全年共处理两起二次供水污染事故。
  【学校卫生监督】2002年,市卫生防疫站制订了《佳木斯市学校卫生监督要点》下达到各学校,加强了对校园内食品卫生和环境卫生的监督力度,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堂和小饭店及盒饭加工进行了清理整顿。根据卫生部、教育部、省卫生厅、教育厅《关于加强学校食物中毒预防与控制工作的紧急通知》及《开展学校食品卫生督导工作的紧急通知》精神,与市教委联合对市区内及郊区部分学校进行检查,共检查中小学24 所、民办校7所、幼儿园4所、郊区2所。与市卫生局、市教委联合对桦川、富锦、同江进行了督导,共检查学校食堂7家、幼儿园2家。对督导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下达整改文书,限期改进,并将检查结果书面汇报到省卫生厅、省教育厅。全年共发放卫生许可证77份,处罚15家,取缔2家。完成了市区8所监测点校的近3 000名学生体质监测和报表工作,对学校卫生室及校医院进行了传染病报告登记的监督检查,健全了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制度。加强监测、预防接种工作,对小学二年级、初中二年级的3 200名学生开展了甲肝抗体监测,甲肝抗体阳性率为56.4%。对大中小学的新生16 232人开展乙肝监测,HBsAg阳性率为2.18%,复检 162人,HBsAg阳性率为55.63%。接种风疹疫苗1 600人份、乙肝疫苗5 004人份,对甲肝抗体监测结果阴性者,接种甲肝疫苗1 008人份,控制了传染病在学校的发生流行。在十年学生常见病防治基础上继续开展“六病”防治工作,对向阳区、永红区的19 000名学生开展了贫血监测及小学和初中部分学生的蛔虫感染率监测工作。各学校均开设了健康心理咨询门诊,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卫生问题。
  【放射卫生监督监测】2002年,市卫生防疫站对全市放射性物质应用单位进行专项整治工作,共调查、监督、监测 109个单位,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全市现有43个放射源,总活度 0.79TBg,每个单位均建立健全了安全防护制度,并使用仪器对所有放射源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每个放射源表面或 1米处剂量率均高于同等环境本底值,表明43枚放射源全部安全在位。完成了对10家基层单位的监督监测工作。配合省疾控中心完成了全地区 448名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检查,利用微机对科室档案资料进行管理。
  【微生物检验与理化检验】2002年, 市卫生防疫站配合食品卫生科完成各种食品检样343份、1 272项次,餐具消毒效果监测160份、320项次。配合环境卫生科完成水质检测254份、762项次,餐具消毒监测136份、272项次。配合学校卫生科完成大中专院校食堂餐具消毒监测54份、共108份。配合消毒科对34家医疗机构进行医院消毒效果监测共683项次,检测一次性卫生用品7份14项次。配合慢性病门诊进行HBsAg、抗BHs检测7 300份。根据省卫生厅《全省主要寄生虫病调查方案》要求,做各项检验项目2 300次,其中对绦虫检验1 000人次、弓形虫检验 400人次、肺吸虫检验800人次、旋毛虫检验100人次,并如期将数据反馈到省病症控制中心。市卫生防疫站HIV初筛中心实验室较圆满地完成了佳木斯地区HIV抗体的检测和对一级初筛实验室的检查指导工作。全年检测HIV抗体150份,检测出HIV抗体阳性3份,并及时报黑龙江省 HIV检测中心。全年进行理化检验样品1 313份,其中食品理化检验样品 876份,水质理化检验样品437份。开展了食品添加剂香精、溶解度、甲醇、面包改良剂、甜蜜素、单硬脂酸甘油脂、环已胺、双环已胺等新项目的检测鉴定。开展食品打假,香油含量、胡椒粉中胡椒含量、戊二醛消毒剂中含量的检验测定工作,盐碘尿碘全省质量控制达到国家标准。水质室按照卫生部水质卫生检验操作规范要求开展了33项必检项目,达到了省内先进水平。食品室完善了鼠药中毒检验程序,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并且协助外市县解决食物中毒两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