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
广播电视
广播电视
【宣传报道工作】2002年,市广播电视局系统以中共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新闻实践,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突出重点宣传,两台一报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和重要活动,重点宣传报道了中共十六大和省九届党代会的盛况以及全市各界对“十六大”召开的强烈反响;突出宣传了为实现“五年再造”目标而采取的各项措施及取得的成果;全方位、多层次地报道了“十大实效工程”推进情况;宣传报道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经营机制,引联挂靠的典型和成功经验;成功地报道了“三江旅游节”、“哈洽会”和佳市赴吉冀鲁陕考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的情况。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和浓烈的氛围,较好地发挥了广播电视的整体优势。突出重大事件宣传,集中力量抓了战役性报道。两台一报陆续播发了各地党员领导干部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带领群众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的消息。突出宣传了农村的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带领农民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帮助农民寻求致富奔小康之路的典型。精心制作播出了系列报道《赴吉冀鲁陕考察见闻》,开辟了《喜迎十六大》专栏,播发了《装扮一新迎十六大》、《建设优质工程献礼十六大》等稿件。两台一报在中共十六大召开期间,相继推出《万民赞颂十六大》、《学习贯彻十六大》专栏,并播发了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报道,其中一批稿件在省台播出。突出典型报道,两台先后播发了《走向辉煌》、《五年再造铸辉煌》、《筑巢引凤比翼飞》、《清泉涌水活鱼来》、《左志远、稻田里的耕作人》等一大批典型报道,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起到了较好的舆论引导作用。
【实施精品战略】2002年,市广播电视局系统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在提高节目质量上狠下功夫。共有130余件作品在国家、省、市级评奖中获奖。电台在国家级评奖中有5件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1件;在省级评奖中有49件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8件;由电台独立创作、制作的广播连续剧《常隆基》在全省“广播剧飞龙奖”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儿童广播短剧《听球赛》获二等奖;由电视台文艺部拍摄的电视散文《雪落无声》获国家级银奖,有30余件作品和论文在省级评奖中获奖,其中一等奖 6件。搞好对上报道和对外宣传,截止11月末,电台在中央台发稿38条,在省台发稿1 700条;电视台在中央台发稿35条,在省台发稿415条。两台发稿数量均居全省地市台之首。电台稳获全省地市台对上报道“七连冠”,电视台稳获全省地市台对上报道“十连冠”。
【强化内部管理】2002年,市广播电视局系统强化内部管理,加大事业投入,加快了发展速度。在创收方面,对两台一报广告部门及图文部采取公开招标的形式,改变了电台过去全员抓创收的作法,实行广告规范化管理,归口统一经营,遏制了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全局广告创收比上年增长 20%。对有线电视稽查队、收费部进行公开竞聘,将稽查队、收费部、维修部三部合并,实行整体作战,加大催缴费力度,有线电视收费超额完成全年任务,比上年增长30%;有线电视安装也超额完成任务,新增有线电视用户5 798户。电视报社向管理要效益,将电视报由自办发行变为邮局代理发行,印刷厂由粗放经营变为承包经营,全年节约资金近百万元。全局经济实力不断壮大,电台投资30多万元购买了两台固态发射机,提高了发射质量,降低了费用;配齐配全了音频工作站的软、硬件,使其功能更加完善;投资20多万元对转播台的锅炉和房屋进行了更换和维修。电视台投资 800万元进行设备更新、网络建设和网络改造,在部分小区进行可寻址收费系统改造;完成20公里光缆入地改造,铺设管线30 000米。购进各类影视节目 3 000余部集,丰富了全市观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广播电台利用广电光纤网将交通文艺广播节目传送到各县(市);电视台利用同步数字传输技术将中央1套、黑龙江省2、3、4、5套和省公共频道6套电视节目传送到六县(市),让全市广大人民群众收听、收看到更加丰富的广播电视节目。全局购进15台套电脑设备,改善了办公条件,提高了办公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