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
【办学条件】2002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经省政府批准,由原黑龙江省中医药学校并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于10月18日举行成立庆典。学院占地面积由10万平方米增至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到47 941平方米,其中教学楼9 454平方米;教学实验用房7 050平方米;学生宿舍15 802平方米;学生生活用房 8 625平方米;办公用房2 037平方米;图书馆2 273平方米;附属医院2 700平方米。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总值 640万元。在校生达2 905名。在册职工234名,专兼职教师116名,其中正高职称10名,副高职称64名,中级职称42名,省中专系列学科带头人 3名。学院设大专、中专两个办学层次,其中大专设有中西医结合临床医疗专业、针推专业、中药学专业、护理专业;中专设有针推医疗专业、中药专业、骨伤医疗专业、中护专业、英护专业、美容专业。实验大楼内设实验中心、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微机室,教学仪器设备齐全、先进,图书馆藏书11万册,其中光盘1.8万册。专业期刊、杂志120余种。学院整体办学条件在全省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检查中,被确认为完全符合《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检查基本标准》。2002年,学院总招生823人,其中:中专403人、高职154人、专科266人。新建室内药植物园 485平方米,新建院内多功能广场2 800平方米,8 170平方米综合服务楼竣工投入使用。附属医院首次完成了7 000余人次接诊接治任务,手术270例,建立了社区服务功能。
【教学工作】2002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集中完成了全省高职高专教学评估和《各专业技能考核方案》及相关 6个专业考试题的编制工作。建立起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五位一体”的整体素质教育的新模式。在课程设置上分别设置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完善了专业课以疾病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会诊断、会治疗、会预防为目标的,能够体现以应用为宗旨和特征的理论课程体系。改革了实践教学,强化了岗前培训,使实验、 实训课程的教学的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达到6:4。实验开出率达90%。同时,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29所,由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实习医院、实习中药厂等构成了实习基地网络。全面完成了教学计划,完成了八个专业,计26门课程,4 万多课时的教学任务,全院每位教师平均授课 477学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聘请佳木斯大学的外语教师为在职研究生班补课,使全体学员的外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有 3名学员通过全国研究生外语考试。鼓励在职护理教师进修本科,学院报销50%学费,使护理队伍5名教师今年全部达到了本科学历。坚持“双证书”制度,针推、中药专业学生每年参加省劳动部门统考的按摩师岗位证书和中药专业统考中药制药、中药栽培岗位证书资格考试。2002年,毕业生全部取得“两证” (毕业证、专业技能合格证),有24名学生由专科升入本科。考试全部采用计算机出题, 计算机判卷,学生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业标准,考试成绩呈正态分布,全省中等专业英语统考通过率达100%,强化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学院的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大纲等教学基本文件完备率达 90%以上,制定了一系列教育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了月考制,恢复了中考制。建立了学院、专业部二级质量监控体系,明确了院、部主要领导为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成立了以院长为主任、教学院长为副主任的专家委员会。形成了学院教育教学的新体制和新秩序。
【教学科研】2002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坚持向教学、科研倾斜的政策,组织全体教师积极开展教研学术活动,有96篇论文被省级学术研讨会录用,有32篇《临床疾病学专论》发表在国家级和省级刊物上。部分教师研制多媒体课件,应用教学收到良好效果。在完成学校自编教材修定的同时,学院教师参加全国中等专业统编教材的编写工作,其中《外科护理学》、《中成药知识》为主编单位,《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学》、《中医伤科学》、《药用植物学知识》为副主编单位,《针灸学》、《推拿学》、《外科学》、《分析化学知识》为参编单位。学院主持研究的《中医基础护理理论》获黑龙江省中医管理局科研成果,并被评为科研进步一等奖,获省科研技术三等奖,被省例项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体系的理论研究”正在深入进行中。
【学生工作】2002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以教育、培养“四有”新人为出发点,从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入手,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生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注意管理与量化结合,每周召开一次班会,经常召开主题班会。坚持开展先进评比,评选出省级班主任 3名,院级优秀专业部 1个,优秀班级10个,优秀学生干部和团干部234名,“三好学生”254名,评选出学习标兵、活动标兵、好人好事标兵、劳动标兵、纪律标兵等各 104名,文明班级48个,文明寝室240个,有380名学生入团,有68名同学入党。丰富校园生活,创造良好氛围,学校组织学生的文艺队、体育队、体操表演队经常活跃在学生之中,坚持开展书法比赛,绘画比赛、讲演比赛、体育比赛等活动,既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又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把“三育人”工作纳入到学生工作的重要范畴,坚持做到“四化”:学生的纪律管理日常化、转化后进生经常化、舍务管理规范化、班主任工作制度化。把招生工作纳入了学生工作的重点,克服了学校转制,生源不足,竞争激烈等困难,抢先抓早,主动出击,全面完成了各类招生计划。
【后勤服务】2002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改革后勤工作,推进了后勤工作社会化、企业化进程。各项后勤服务实行项目承包、经济招标、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发挥综合服务楼的功能,撤消了1个大食堂和7个小食堂,集中承办 2个大食堂,变集体承包为个人承包,取消了校内4个小卖店和星散卖户,集中成立了2个校内仓买,由个人承包。学院专门成立了服务中心,为经营管理型经济实体,后勤文明服务管理到位,保证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推动了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党群工作】2002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的党群工作紧紧围绕学院中心工作,突出两个文明建设主题,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了基层支部建设,在专业部设立党支部,或联合党支部,党员较多的专业部还选派了专职支部书记。各专业部还设立了团总支。全年培养积极分子 1 000余名,发展党员68名,进行了党员民主评议,召开了领导民主生活会。组建开展了一堂、二站、三队工作。“一堂”即开展学生第二课堂工作;“二站”即举办了学院广播站和记者站;“三队”即文艺队、体操队、体育队。常年坚持办好“二校”,即业余党校和团校,至今开办了41期业余党校,培养和培训了积极分子万余人次。在省市报刊杂志发表28篇文章。完成了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的创建工作,经省检验收合格。工会工作紧紧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政治建设,重点抓好教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校务公开工作。全年共召开3次校情发布会、8次党政工联席会、5次中层干部会、4次教职工代表座谈会,利用校务公开栏公示 5次,增加了学院各项工作的透明度,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体现了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好学院的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