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中医院
佳木斯市中医院
佳木斯市中医院
【医院改革】2002年,市中医院积极稳妥地推进内部改革,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切入点,在全院范围实行了中层管理干部竞聘上岗,有74人通过竞聘走上了中层管理干部岗位。医院制定了“行政管理干部行政岗位津贴的暂行规定”,给不同岗位的管理干部发放工作岗贴。由本人申请批准预退10人,办理退休3人,接收毕业生3人。重新修订了职工病、事假工资待遇的规定,结束了多年来医院临时工、协议工管理没有具体规定的局面。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微机收款员,在报名的20人中录用8人,并将在册的473名职工的个人情况进行了微机化管理。加强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工作,建立四级考核规范,日考核落实到人,月通报例会不走过场,季考核结果公示于众,增强了透明度和舆论监督。实行成本核算为主的经济目标管理考核、效益津贴分配办法和风险抵押金制度,强化了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医院信息化管理,增加了数据库备份软件的功能,使医院微机数据长期保存,对医保微机系统和医院管理系统进行了技术隔离,防止病毒侵入,确保医院微机管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采取药品统一招标阳光操作,保证药品质量。全年实现药品销售993万元、让利67万元、利润152万元,总收益 219万元;制剂产值50.4万元、收益38万元。
【中医中药】2002年,市中医院充分发挥中医中药特色优势,扶持和巩固专科专病建设。聘请天津肛肠医院的专家王贺桐来院临床出诊,天津肛肠医院佳木斯分院全年门诊量比上年增加 9.58%,业务收益比上年增加6.8%;糖尿病中心和肾病分院全年门诊量比上年增加20.07%;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黑龙江分中心门诊量比上年增加25.03%,业务收益比上年增加25.08%。医院重视骨伤科的发展,支持开发新技术、新项目。聘请了白求恩医大张远鹰、李英普两位专家教授来院会诊和手术。为解决骨折复合伤病人的治疗问题,协同科室医护人员共完成普外手术、肿瘤手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等各种手术 596例。医院成立了伤痛诊室、亚健康诊室,以适应不同患者的需求。在治疗妇科疾病上探索中医药治疗方法,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手段,收到良好效果。采用中医辩证治疗顽固性皮肤病,治疗有效率达 90%以上,在佳木斯地区有一定知名度。中医儿科多年保持中医中药治疗小儿疾病的优势,利用按摩手法、协定外方为治疗小儿多发病和常见病创建了特色,在佳市地区享有盛誉。中药雾化吸入治疗咽炎、鼻炎、鼻窦炎,配合耳穴埋针治疗过敏性耳鸣也取得良好疗效。发挥本地区中医龙头地位,与市属县(市)医疗单位合作,先后为富锦、同江市中医院派出专家进行业务指导和临床出诊,并无偿接收进修人员。与市区兄弟医院建立了医疗合作关系,与中保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建立了医疗保险合作关系。构筑中医“名医工程”,发挥“名人效应”,医院的宫英勃、张宝林、李天虹、王丽平医生参加全省名中医评审,被批准为黑龙江省第二批名中医。完成了推荐佳市医学会专家鉴定库人选,有17人被录用,其中刘晓宇、刘卫平医生被省医学会专家库录用。医院的制剂产品突出了中医药特色,满足了临床需要。
【科技兴院】2002年,市中医院坚持“科技兴院”的战略方针,突出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开展全方位的专业技能培训和在岗继续教育培训。医院购置了多媒体电化教学系统,老师授课和观看光碟相结合,讲授院内开展的新技术、新药品、新设备信息,每季度组织闭卷考试,确保学习质量。医院举办了初、中级英语学习班,高薪聘请高水平英语教师来院授课,参加学习人数达百余人。
成立了医院继续教育领导小组和“在职教育教学委员会”,完善考核制度,促进了继续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受教育人员合格率达98.44%。积极创造条件加快人才培养,先后派10人长期进修、13人短期培训、10人参加学术交流会议,全院共发表论文84篇,其中国际级论文 4篇、国家级论文60篇、省级论文20篇。医院还制定鼓励年青医生学习深造政策,研究生毕业 1人、在读研究生5人,今年有5人报考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生,1 人报考了博士生, 全年接收实习人员48人, 并圆满完成了临床代教工作。医院围绕医疗工作,强化“三基三严”训练,重点进行培训,使临床医生了解最新医疗动态,增长知识,拓宽思路。医院还多次聘请佳医附院、佳中心医院专家来院临床会诊和手术,为各科创造学习环境和学术氛围。医院对新住院医师进行了轮转培训。首批参加轮转的 6名医生经过一年的心电、超声、CT、放射线及内科等临床各科的基础训练,全部通过考试,充实到临床科室。医院多渠道引进先进医疗设备,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了“利用外国政府贷款购置医疗设备项目建设书”,拟购置临床设备10台(套)。年内购置并投入使用西门子C型臂X光机等大型设备13台(套)。医院固定资产达1 410万元,同比增长59%。
【医院管理】2002年,市中医院实行门诊与病房一体化管理,改变了长期以来门诊与病房各自独立的局面,加强了沟通与联络,形成了门诊、病房一盘棋运作,方便了患者就医。坚持业务院长查房制、术前讨论制、危重病报告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健全完善了一些医疗相关制度同时对基础医疗质量和就诊环节质量的监控加大了检查管理力度,确保医院在节假日期间医疗工作的通畅。医院改革了口腔科和儿科体制,将儿科人员进行重新调整,进一步明确了中医儿科的重点培养对象。建立了外科主任出门诊制度,在门诊大厅设立了“导医台”免费为患者提供量血压、测体重和挂号咨询服务。在狠抓医疗护理质量的同时,将医疗安全管理纳入工作日程,聘请法律顾问就“举证责任倒置”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及其意义进行了讲座。征订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有关配套文件 700册,下发到每位职工手中。加强了手术室存留无厂家标识的内固定物管理。全年完成门诊量113 035人次,出院病人数2 115人次,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 16.91天,治疗有效率96.17%,出入院诊断符合率98.49%,门(急)诊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93.10%,住院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4.83%。整体护理、中医护理工作规范有序,常规护理操作规程严格,护理工作各项业务指标均达标。为纪念“5.12”护士节,举行了“微笑在我心中”演讲会,激发了全院护士爱岗敬业、优质服务的工作热情,促进了服务质量的提高。全年组织护士业务学习13次,组织业务查房12次,护士长例会12次, 护理基础理论闭卷考试4次。护士长考试 4次,书写中医护理病历552份。全院基础护理合格率99.9%,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9.6%,特、一级护理合格率 98.8%、五种护理表格合格率99.8%。严格执行《佳木斯市医疗机构预防院内感染隔离工作常规》的通知精神,强化落实了消毒隔离有关规章制度。院内感染监测指标均达标,对全院紫外线灯管进行监测,更换了35支不合格紫外线灯管。院内交叉感染漏报率1%,疫情报告率100%,肺结核转诊报告率100%。圆满完成了接种防疫、计免建卡,全年接种疫苗2 053人次,四苗接种率达98%以上。计划生育各项指标完成100%,为已婚育龄妇女198人进行了健康检查。改善医院环境, 投资改造了针灸科、急诊室,静点室设置了电视,粉刷房间26个,维修洗手间 3处,大修了电梯等。成立了“前进公安分局中医院执勤室”,年内未发生火灾、失盗案件。
【医德医风建设】2002年,市中医院加强医德医风素质教育,严格执行“双评”标准,规范医药从业行为,实施病人选医生制度,住院患者全部实行“双处方”和触摸屏查询系统,医疗服务承诺制度公布于众,问卷调查满意率达96.20%。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作用,在全院开展《我为党旗添光彩》活动。以争创省级文明单位标兵为目标,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组织党员服务队到老年公寓、儿童福利院、社区进行义诊、咨询13次。门诊部、住院部、医技部等单位为患者垫付医疗费,为困难患者捐赠衣物,节假日送饺子、送饭。拾到现金和手机交还给失主拒绝回报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全院共收到表扬信34封、锦旗16面、 牌匾4面、拒吃请40人次、拒收红包5 000余元。医院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推出154条便民服务措施。强化素质练内功,进行礼仪知识学习、礼仪服务和形体训练,塑造“四新”形象,规范语言行为。文明行医,礼貌待患蔚然成风,顺利通过了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的验收。组织医护人员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献爱心活动和“四下乡”活动。共参加各种义诊咨询活动18次,捐献扶贫衣物上千件,公益捐款35 300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做广播操,举办职工乒乓球赛,医院参加市总工会比赛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被市体育局推荐为省级“全民体育健身活动先进集体”称号。医院团委荣获市“第四届青年志愿服务杰出集体”。医院体操队代表卫生系统参加全市“便民健身活动月”活动,荣获“优秀表演奖”。医院荣获“爱国卫生先进集体”、“省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和省级“百姓放心医院”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