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川县
桦川县
桦川县
【概况】桦川县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位于三江平原西部,松花江下游南岸。2002年县辖9个乡(镇),126个行政村,县属国营农、林、牧场6个。总面积2 268平方公里,总人口21.5万人。桦川县素以“天然福地,鱼米之乡”而著称,土地、水利、植物、动物及矿产等资源比较丰富。境内北部平畴沃野,优质“桦川大米”享誉全国。水产品有鲤、鲢、鲫等鱼类11科37种;南部山区盛产木耳、人参等山产品18种。五味子、枸杞子等中草药50种。鹿、狍子等野生动物40种。煤、油页岩等矿产资源10余种,泥炭量丰富,极具开采价值。
【国民经济】2002年,桦川县国内生产总值44 960万元,比上年增长 14%。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21 035万元,比上年增长14.5%;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8 236万元,比上年增长 18%,其中工业增加值实现5 730万元,比上年增长23%;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15 689万元,比上年增长11.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实现2 314元,比上年增长 14%。粮食总产量实现25万吨,比上年增长18.6%。乡镇企业总产值实现23 400万元,比上年增长 11.4%。全年固定资产投资6 916万元,比上年增长2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5 719万元,比上年增长9.4%。地方财政收入2 867万元,比上年增长10%。地方财政支出11 243万元,比上年增长15%。职工年平均工资 852元,比上年增长11%。
【农业经济】2002年,桦川县不断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突出发展绿、特、新农产品,“神鱼”牌大米荣获日内瓦科技成果发明金奖,“星林”牌大米、“三江平原”牌蔬菜分别获国家、省绿色食品中心认证。绿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发展较快,建设黑加仑基地 6 000亩、北药基地3 000亩、蔬菜种植3.2万亩。依托金锣集团突出发展以生猪为重点的养殖业,全年生猪饲养量达到30万头,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订单农业和中介组织。全县 9个乡镇新上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乡镇企业13个,实现增加值7 500万元,增长16.3%;发展订单农业种植面积54.7万亩,建立各类协会83个、合作经济组织 9个,农业经纪人83名,农民人均纯收入608元,比上年下降6.75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2002年,桦川县全力推进企业改制和技术改造,采取“一卖二股三租赁”的模式,全县105户企业已完成改制83户,改制面达到79%。重点改造了一批基建技改项目:风驰车桥公司完成了3060型联合收割机车桥生产线改造,百泰药业公司完成了GMP认证项目2 800平方米固体制剂主车间一期工程,健缘绿色饮品公司新上一条罐装 PHT生产线。加大招商引资和向上争取力度。先后引进西安杨凌亨泰公司、辽宁纺织集团、黑龙江金属集团和浙江、哈尔滨等一批客商来桦投资,引进经济技术合作项目22项、域外资金1.96亿元,同比增长 40.3%。争取到了转移支付和困难县财力补助,解决了县、乡两级政权正常运转所需经费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不足等问题。争取了黑加仑基地建设等4个龙头企业建设项目和星火风情园等4个乡企项目。改制改造的企业发展后劲实足,使全县经济展现了生机。
【城乡建设】2002年,桦川县加强城乡基础设和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完成了南路口、自来水改造、太平间迁移和东环路至殡仪馆道路建设工程。新建了中兴休闲广场,改善了人大、政协等机关在危楼内办公的状况。全县农村住房砖瓦化率达到42%,自来水普及率达到34.2%,道路铺装率达到 90%,乡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9.3%。开工建设了星火朝鲜族风情园、冷云公园、天伦娱乐中心等旅游景点,为全县第三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乱占耕地、林地的现象得到遏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增强。
【社会事业】2002年,桦川县实施“科教兴县”, 建立科教结合的农业创新机制, 采用“冬春抓培训,夏秋搞博览,全年兴科技”的途径,推广农业主导新技术10项。积极采取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全县 2项科研成果达到省内领先水平。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教育结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基础教育、职成教育得到加强,“两基”工作巩固提高,教研教改成果丰硕,农村中小学网点布局合理。依法实施卫生和药品监督,整顿规范了医疗、医药市场,重点加强了农村卫生、妇幼保健和地方病、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5.6‰以内。大力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了文物保护和档案管理工作。广播电视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有线电视网络改造1万延长米,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71%。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新建中兴休闲广场并安装了价值38万元的健身器械68件,促进了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
【社会稳定】2002年,桦川县进一步加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全年办结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16件,政协提案 7件,办结率100%。深化普法教育,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强了低保、养老、失业和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城乡低保对象应保尽保。稳步推进了下岗职工出中心和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的工作,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实现再就业 523人,新生劳动力就业 1 100人。全面开展严打整治、扫除“黄赌毒”、取缔“法轮功”邪教组织等斗争取得成效。深入持久地开展了群众性文明创建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活动,涌现国家级文明村 1个,省、市级文明单位标兵12个、文明单位14个,全县人民的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普遍提高,出现了政治安定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