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进区
前进区
前进区
【国民经济】2002年,前进区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86亿元,社会经济总产值实现 6.2亿元,利税实现3 68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2%、10%和18.9%。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完成4 124万元和2 263万元,同比增长12%和20%。第三产业产值实现3.7亿元,增长速度达 30%,占全区经济总量的59.38%。
【经济发展】2002年,前进区经济效益高于发展速度 8.9个百分点,规模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分别完成2 103万元和703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4%和50.2%。全区招商引资额 1亿元,千万元以上产值大户企业增加到7户,百万元以上产值大户34户,纳税百万元以上8户、十万元以上44户,大户纳税额占全区税收总额的 78.6%。以电脑软件开发、通讯网络技术为主导的新兴优势产业初步形成规模。依靠科技改造传统产业,使鲁班实业和佳梦斯床垫有限公司的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全区个体私营经济、街委经济发展提档增速,四个街道办事处经济总产值均突破亿元大关。
【社区建设】2002年,前进区深入开展“走进社区、共建家园”活动,基层基础建设水平有了新提高。选派20名教师到社区任职,改善了社区干部的文化知识结构。组织社区干部培训、拉练、学习考察,提高了社区干部的工作能力。采取租、改、建、借等措施,绝大多数社区结束了办公无场所、工作无经费、活动无阵地的“三无”历史。新建社区服务网点占 192个,安置下岗职工、待业人员800余人。动员驻区企事业单位投资300多万用于社区环境建设,提高了社区环境建设水平。兴办文明市民学校、科普教育基地、社区教育和文体活动中心10余处,广泛开展了“四进社区”活动,进一步丰富、活跃了社区成员的业余文化生活。深化环卫体制改革,强化了市容卫生长效管理。在爱国卫生月、迎国检及爱卫全年目标综合评比中均名列全市第一。积极进行旧小区改造,佳宾小区和市政社区已建成有特色、有品味的住宅小区;路桥公司、广厦建筑材料厂和第六小学环境样板企业、学校初具规模。环境整治的重点向区街巷道、居民庭院和城乡结合部延伸,小道卫生保洁质量明显提高,绿化覆盖率达 40%。建成站前南社区、怡园社区、永和社区、云峰社区等 7个省、市示范社区。前进区荣获全省社区建设示范区称号。
【创优工程】2002年,前进区创优争先成效显著。文化教育突出特色,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先后 5次为省、市提供示范现场和经验,荣获国家、省、市单项奖116项。先后投资500万元,改造了六小、十一小学等 6所学校。其中第六小学投资300万元新扩建教学楼6 000平方米,成为三江地区规模最大、设施最好、学生人数最多的标准化学校,并在全省首家开通远程教育互联网,实现了与北大附小资源共享。全区医疗卫生、防疫保健、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市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现场会在前进区召开,荣获省计生协会先进集体称号。全面完成了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工作,并进入全省先进行列。法制、信访工作取得可喜进步,诉讼工作在全市城区目标责任制评比中名列第一。
【社会稳定】2002年,前进区认真执行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决议,重视人民政协参政议政,自觉接受法律监督、民主监督和工作监督。办理人民代表建议及政协委员提案56件,做到件件有着落、有回音。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教育,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法律援助中心,为弱势群体提供无偿法律援助。巩固提高国家级综治工作先进区成果,加大社区综治工作基础建设力度,严打斗争取得成效,再次荣获全省综治先进单位称号。坚持以改革促稳定,一些长期困扰本区的难点问题得以根本解决。信用社利用资产变现有偿解除职工同企业劳动关系,进入社会保险统筹;前进化工厂启动闲置厂房、设备,实行股份制经营,使停产多年的企业恢复了生产;采取引资合作,初步扭转了老年病医院被动局面;妥善地解决了站前A、B楼和综合楼居民上访问题。加强社会养老保险统筹、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和扶贫解困工作,筹资 150万元用于低保和扶贫工作,确保了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