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区
向阳区
向阳区
【概况】向阳区位于市区中心地区,东起中山街与前进区相连,西至德祥街与永红区相邻,北到松花江柳树岛,南止四丰山。全区总面积23.8平方公里。2002年,区辖西林、保卫、桥南、西南岗4个街道办事处、34个社区居委会;全区总人口99 340人(32 356户),常住外来人口1 645人。区内共有大小街道37条(横25条,纵12条,主干道面积55万平方米),驻区单位98家,驻区部队3支,区政府所属部门15个。
【国民经济】2002年,向阳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 410万元,比上年增长 11.8%;区属企业完成总产值13 420万元,比上年增长5.9%;实现经济总收入27 350万元,比上年增长8.5%;实现利润592万元、税金92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7%和8.6%。全区共有私营企业 1 710户、个体工商业户8 000余户,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2户,超千万元企业14户,超百万元企业80户。全年实现招商引资额4 108万元。实现财政收1 913万元(可比口径2.227万元),比上年增长21%;其中国税完成360万元,比上年增长20%;地税收入实现1 412万元,比上年增长22%。全年财政支出2 355万元。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7.2亿元。
【社会事业】2002年,向阳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教育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在巩固和完善教师聘任制、校长职级制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加大了教育资源整合力度,在全区范围内有 6所中小学以接收、合并、校舍置换等方式,实现了资源互补,增强了义务学校竞争实力。整合教育资源,不仅解决了好学校校舍不足的瓶颈问题,也改善了薄弱学校状况。国家级“两基”先进区、省素质教育实验区的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作为唯一城区被确定为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保持了教育工作在全市领先地位。全年获国家级奖励1项、省级奖励4项。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计划生育率达98.41%,人口出生率控制在 7.8‰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1‰,在省检中得到省计生部门的好评。卫生事业逐步发展, 加强了红十字社区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以深化环卫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推进卫生管理市场化进程,狠抓卫生专项治理与长效管理,在全区创造性地开展了卫生模范户评比创建活动,在全市国检、爱国卫生、食品卫生、综合检查评比中排在城区前列。争取市里相关部门和驻区单位大力支持,新建和维修道路2 000余平方米。认真落实市长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环保工作被评为落实市场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先进标兵单位。严格低保金发放程序,实现了低保金的社会化发放,全年共发放低保金 190万元。实施再就业工程,全年安置各类人员再就业3 080人,就业率达65%。社区建设不断深化,将71个居委会重组为34个社区居委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39名委干部。社区卫生医疗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全市首家成立红十字社区备灾救助医疗康复中心,全年组建基层红十字组织52个,拥有红十字青少年3 178人。
【社区建设】2002年,向阳区以开展楼道工程、文明楼院、文明家庭评比等社区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认真贯彻和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居民群众道德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共开展帮贫扶困送温暖、“4.26“文明市民奉献日等大型公益性活动40多次,参加人数 3万余人。结合”四进“社区活动,积极探索了以创建”五好“社区为内容的社区建设新途径,全年建成市级文明社区1个、文明小区3个。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异彩纷呈,以迎庆中共十六大和宣传十六大精神为主题,区、街、校先后组织大型文艺汇演20余场次,展示了全区两个文明建设的最新成果。军地共建街巷、共建社区、共建文明窗口的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新结共建对子12个,为部队送慰问品价值5万元,培养军地两用人才200余人。荣获全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群众性精神文明工作先进单位和文艺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稳步推进依法治区,共破获刑事案件773起,打掉犯罪团伙16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 636人,缴获赃款赃物总价值 360万元。司法行政工作继续保持全市领先地位。政府法制工作被省政府授予法制工作先进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