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十六大精神 开创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
贯彻十六大精神 开创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
贯彻十六大精神 开创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
贯彻十六大精神 开创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
市委副书记 刘铁民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十六大描绘了新世纪头20年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美好前景,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这个目标催人振奋,鼓舞人心。佳木斯是农业大市,只有农村全面实现小康,全市才能全面实现小康。我们要通过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树立雄心斗志,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农村各项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推进农村经济大发展、农民致富奔小康。
一、把握报告的精神实质。深刻领会十六大对农村工作提出的目标和任务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 是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 我们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贯穿十六大报告的主线和灵魂,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这是十六大报告的主题也是我们党要实现的奋斗目标,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是十六大报告的精髓也是总要求。报告全面深刻,论述精辟,既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辉煌成就和基本经验,又描绘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既论述了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又部署了各方面的工作任务。报告总结了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这13年,是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这次十六大报告又再次强调了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明确提出把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为我们今后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制定了目标,指明了方向。明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要遵照十六大的要求,立足农业大市的实际,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和农业市场化的要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以绿特色和畜牧业为重点,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深化农村各项改革,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构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优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二、突出工作重点,扎扎实实把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各项目标落到实处
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紧紧围绕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努力在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上下功夫。突出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步伐。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总体布局、重点推进”的思路,抓紧实施我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一是进一步调整农产品结构,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优质专用农产品生产,加快农作物和畜禽良种的更新换代,大力发展绿色、特色农业,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二是进一步调整种养业结构,加快发展畜牧业和渔业,扩大农民增收领域。大力发展生猪、肉牛、肉羊等优质安全的畜禽产品和奶类生产,逐步把畜牧业发展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三是进一步调整农业布局结构,充分发挥我市农产品比较优势,促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选择具有市场竞争力、市场前景看好、生产基础好的农产品,在优势区域相对集中布局,加快发展并努力做大做强,提高主产区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业生产力合理布局。四是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强对农民的带动能力和农村经济的辐射能力。大力发展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
第二,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全面繁荣农村经济。跳出传统农业的局限,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道路,发展二、三产业,提高农村经济的非农化程度。一是以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为重点,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进一步提高农村非农产业的比重,增加农民非农产业收入。把引导乡镇企业合理聚集、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和社会化服务等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二是搞好规划,突出重点,推进农村城镇化的进程。通过农村城镇化建设,尤其是发挥好小城镇增加农村就业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小城镇投资与建设。三是按照“政策引导,有序流动,加强管理,改善服务”的方针,正确引导我市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流转和到城镇就业,降低农民进城就业门槛,依法维护农民的合法利益。
第三,全面贯彻落实当前农村的基本政策,加快农村改革步伐。要坚决贯彻落实好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保持农村基本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在稳定基本政策的基础上深化农村改革。一是切实加强对土地流转的指导和管理,切实把中央关于做好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工作的通知精神落到实处。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尊重农户市场主体地位,维护农民利益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多种形式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逐步发展规模经营。二是认真搞好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在农村税费改革中要坚持减轻、规范、稳定的原则,从根本上治理对农民的各种收费,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要从制度上规范国家、集体和农民之间分配方式。同时,在实施农村税费改革的过程中,要积极推进相关配套制度的改革,对在税费改革中出现的搭车收费等加重农民负担的恶性案件要严肃查处。三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政策,搞活农产品流通。要按照中央政策积极稳妥地放开粮食收购,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实现粮食流通市场化。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要按政策要求积极落实粮食补贴,加快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搞好粮食产销衔接。坚持做到:一要保护农民利益;二要保证粮食安全;三要减轻财政负担。四是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政策,改善金融服务。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立商业金融、财政金融和合作金融共同发挥作用的农村金融体系,增加农村资本流入。要进一步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重点是明确产权关系和管理责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内部管理和自我约束机制。农村信用社要坚持为“三农”服务,积极支持农村经济发展。通过贴息、减税等形式,鼓励向农村投入,增加对农村资金供给。
第四,抓住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各部门对我市农业的支持。一是积极争取国家和各部门对农业的政策支持。把支持农业的目标进一步转移到调整结构,发展优质、专用、高效农产品和增加农民收入上来。二是积极争取国家和各部门对农业的资金支持。投入的重点应放在农村基础设施(包括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公益性设施投资,增加财政对农业生产者的直接支出等。三是积极争取国家和各部门对农业科研、技术推广、畜禽防疫、病虫害防治、信息咨询和农民培训等方面的支持。通过国家和各部门的支持,帮助我市农民提高抗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四是积极争取国家和各部门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支持。多渠道增加扶贫资金和扩大以工代赈的规模,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五是积极争取国家和各部门对农村服务体系建设和农村教育的支持等。
三、进一步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确保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目标
第一,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增强广大干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动性、自觉性。全市各级农业干部要切实转变作风,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用“三个代表”思想统揽工作全局,把加快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核心。要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要抓住群众最盼、最缺、最急、最怨的问题加以解决。带头深入农村,深入基层,帮助农民谋划致富奔小康的工作思路,认真解决农民在奔小康道路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要努力增强责任意识,勇敢地承担起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和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投身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农业战线干部既是指导指挥农业生产的领导者,又是宣传执行新时期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实践者和执行者。上关系到党的农村政策在具体实践中能不能顺利贯彻执行,下关系到农村群众的切身利益,所以农业战线广大干部一定要坚持实践创新、务实创新,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根本问题来不得一点虚假。一定要增强大局意识、协作意识,发扬农业战线务实、创新、奉献的工作精神,恪守党性更强、风气更正、工作更实、奉献更大的工作理念,牢记宗旨,模范实践,确保全市农村建设小康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第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要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实践证明,要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落实党的农村政策,抓好农村各项工作,就必须突出重点、抓住核心,简而言之就是四句话,建好支部、科技致富、典型引路、搞好服务。支部建设是关键,科技致富、典型引路是不可缺少的中心环节,搞好服务是对党支部建设好坏程度的重要考验。因此围绕这一要求,一要认真履行各项责任制,坚持联系点制度,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把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支部,落实到党员。二要通过换届选举,配强村级领导班子,大胆起用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能人进入农村“两委”班子。抓好对村级班子的培训,使村委会干部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三要注意抓好制度建设,各项需要公开的项目和内容要及时公开,真公开,不弄虚作假,注意研究解决村级组织建设中深层次矛盾。不断在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增强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
第三,加强队伍建设,增强广大农村干部带动农民发展农村经济,致富奔小康的本领。一是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通过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提高贯彻执行政策的能力、运用专业知识指导生产的能力和增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的本领。二是要加强生产实践,提高解决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广泛培养农民在奔小康征程中的各类典型群体,提高为农服务水平,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三是要加强调查研究,提高广大农村干部科学领导和科学决策水平。通过调查研究,拓展工作思路,学会统筹规划,创新工作机制,更好地带领全市农民建设小康社会,完成十六大确定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