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发挥优势 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全面繁荣赫哲族经济

发挥优势 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全面繁荣赫哲族经济

发挥优势 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全面繁荣赫哲族经济



           发挥优势 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全面繁荣赫哲族经济
                 市政府副市长 李淑香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党在新世纪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可见,民族地区建设小康社会的程度,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能否如期实现。赫哲族是全国22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同江市是赫哲族的主要聚居区,同江的赫哲族能否在22个人口较少民族中率先实现小康意义重大而深远。
  1、依托资源优势,扩大种植业、养殖业。在种植业上, 重点建设三个基地。依托生态优势,加快民族村绿色、有机大豆基地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力争两至三年绿色、有机大豆面积达到 8万亩。充分利用街津口乡地处山区优势,大力发展山野菜、木耳和中草药种植基地。力争实现山野菜、中草药种植面积 3 000亩,养殖木耳20万袋。大力发展两个民族乡的对俄出口蔬菜种植业,建设高标准出口蔬菜基地面积 3 000亩。在养殖业上,依托水面优势,大力发展鲟鳇鱼、鲑鱼等名、优、特鱼的养殖,使传统产业持续稳定发展。依托草原和山林面积大的优势,大力发展肉牛、羊和禽类养殖。在八岔赫哲族乡拟投资500万元建1 500头规模的黄牛改良基地,拟投资700万元建 1座年产5 000度吨颗粒饲料的加工厂,把养殖业发展成为中轴产业。发挥民族优势发展特色旅游业。依托街津口旅游区、八岔岛自然生态保护区,突出民族特色,大力发展人文和生态旅游。以赫哲族渔猎文化为重点,深入挖掘整理赫哲族传统文化遗产。要在街津口赫哲族渔业村建旅游纪念品厂,主要开发民族手工艺品,让游客感受到赫哲族特有的生活和文化。积极引导鼓励赫哲族群众参与旅游业的开发,加强景区硬件建设,拓展旅游项目,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发挥地缘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要坚持多轮推动,重点突出,规模推进,数量与质量同时提高的方针,积极发展村企业和民营企业。充分利用与俄罗斯哈巴边区那乃地区交往密切的有利条件,以哈渔岛贸易区为桥头堡,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在街津口赫哲族渔业村建立年产 100吨山野菜保鲜软包装生产线一条,在八岔赫哲族渔业村建年产1 000吨脱水干菜生产线,以上项目的产品主要是通过同江口岸出口创汇。
  2、抢抓机遇,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抓住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完善交通设施。2004年完成同江市至街津口公路42公里白色路面的建设,八岔渔业村至同抚公路道口4公里、街津口赫哲族渔业村至八连道口15公里和村所在地南北延伸道路2公里等白色路面项目也应尽快投入建设。2005年,同江市两个赫哲族村道路和周围主干线公路全部实现白色路面。加强水利防洪护岸建设,分年度完成八岔河护岸工程、哈渔岛护岸工程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更加完善两个赫哲族渔业村的供电、供水、街道、通讯、教育、文化、商服设施等社会服务体系,达标率均在95%以上。
  3、大力发展教育、科技、卫生、文化事业, 提高赫哲族的文明程度。一是进一步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全面提高赫哲族素质。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要为街津口、八岔赫哲族中心校购置微机,增设语音和远程教学设备,以改革教学手段为重点,使街津口、八岔赫哲族中心校达到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二是要完善街津口、八岔赫哲族渔业村科技服务体系,抓好科技项目实施及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形成科技兴村富民的良好氛围。三是发展卫生事业,提高赫哲族群众的自身素质。要新建八岔赫哲族乡卫生院,维修扩建街津口赫哲族卫生院,并增添主要医疗设备,为赫哲族群众创造良好的防病治病环境。四是繁荣赫哲族文化。充分发挥街津口、八岔赫哲族文化站的作用,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的民族文化和民族体育活动,满足赫哲族群众多样化的精神生活要求。继续办好赫哲族文工团、赫哲族研究会、赫哲族博物馆和少儿培训中心,做好赫哲族传统文化的挖掘、抢救和整理工作,并创造出一批具有浓郁赫哲族特色的优秀节目和体育项目,培养一批具有一定素质的文艺、体育骨干人才。
  4、拓宽融资渠道,提高投资效益, 保证重点项目的建设。一要加强对赫哲族群众的引导,积极鼓励他们向种植、养殖、旅游、商饮服务业等生产领域加大投入。二要充分利用同江市制定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促进赫哲族乡村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的工作力度。三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的各种专项资金,努力改善赫哲族乡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完善服务功能,为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强后劲。
  5、实施人才战略, 加强赫哲族乡村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一要采取就地培训的办法,办好设在同江市一中的少数民族班,增设多门劳技课程,为赫哲族乡村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实用型人才。二要制定优惠政策,广招人才。鼓励机关、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才到赫哲族乡村,进入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战场,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领办乡村企业、第三产业和从事技术服务。三要继续采取多途径、多形式、多层次的办法对赫哲族干部进行培训、轮训,到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加大交流力度,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带领赫哲族群众向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迈进。
  6、实施政策倾斜, 为同江市赫哲族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宽松的环境。在贯彻民族政策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赫哲族的合法权益,本着“退一步,让三分”的原则,实施特殊政策,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赫哲族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对赫哲族渔业村资源开发利用、财源建设、信贷、文教、卫生等事业发展要制定更优惠政策。尤其对两个赫哲族乡所辖的山林、水面、草原等资源,给予特殊的政策照顾,使其具有一定程度的使用权。鉴于农村已取消农业税的情况,建议取消水产资源管理费。深入开展文明户,文明村创建活动,提高文明程度。全面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
  7、转变思想观念, 适应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形势的需要。同江市赫哲族经济要发展,思想观念和思想意识必须适应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求,彻底摆脱封闭保守的思想意识和依赖思想。赫哲族党员干部群众要树立与市场经济形势相适应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科技意识、质量效益意识和自强自立、自力更生、自我发展意识。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勤劳致富、自强不息的赫哲族精神,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把赫哲族党员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上来。
  8、加强领导, 保证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顺利实施。同江市委、市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有关民族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高度重视并加强对同江市赫哲族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工作的领导,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要继续坚持市委领导,政府主导,统一部署,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和赫哲族党员干部群众的主体作用,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为同江市赫哲族在全国人口较少的22个民族中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