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抢抓机遇 调整改造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工业

抢抓机遇 调整改造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工业

抢抓机遇 调整改造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工业



            抢抓机遇 调整改造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工业
                 市政府副市长 高景峰
  市委、市政府及时抓住国家政策调整的机遇,做出了加快全市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决策,这是振兴我市工业、发展市域经济的一次十分难得的良机。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从对国内外市场需求和我市实际状况分析看,大力发展以绿色食品为主的新型食品工业体系,把我市建成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绿色食品工业基地,可以更加突出我市产业优势,从而推进工业化、产业化、市场化进程,重振老工业基地雄风,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一、发展绿色食品工业的优势和不足
  我市发展绿色食品工业的优势很多,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生态环境优势。我市地处世界仅有的三大黑土带之一的三江平原腹地, 是全国重点农业开发区之一。拥有世界著名的三江湿地和红河、七星河国家级湿地类自然保护区及亮子河、街津山、石砬山国家级原始森林公园。尤其是由于开发建设较晚,资源破坏与环境污染程度相对较轻,特有的“蓝天、碧水、黑土”,为生产加工绿色食品提供了优越的生态环境。
  2、自然资源优势。我市现有耕地面积920万亩;宜林地面积87万亩;宜渔水域面积47万亩。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盛产大豆、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和白瓜籽、葵花、甜菜、亚麻、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全国闻名的鲑鱼、鲟鱼、鳇鱼,其鱼籽饮誉欧亚市场。
  3、地理区位优势。我市是黑龙江省东北部经济、 金融、科技、交通、文化中心。辐射周边双鸭山、鹤岗、七台河、伊春等20余个市县以及周边农场、林场,与俄毗邻,有 5个国家一类口岸和同江至俄罗斯犹太自治州比罗比瞻、抚远乌苏镇至俄罗斯卡扎两条国际客货运输通道,形成了通往全国各地以及日本、韩国、美国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
  4、工作基础优势。我市已获得国家批准的绿色食品标识42个, 绿标企业50家,绿色食品年加工总量达120万吨,绿色食品产值达15亿元。已有食品工业企业960余家,其中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32家(国家级1家,省级4家)。年销售收入在 1亿元以上的有4家,在500万元以上16家。去年全市32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资产总值14.2亿元,销售收入14.3亿元,税金0.75亿元。带动基地面积481万亩,牵动农户97 430户,增收1.85亿元,户均增收650元。初步形成了精制米、豆制品、肉类、饲料等14条产业链。
  我市食品加工企业发展与发达地区和客观要求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一是龙头企业规模小,数量少。目前,全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只有16家,占全省 780家的2%,资产总值为14.2亿元,不到全省489亿元的3%,销售收入14.3亿元,仅占全省324亿元的4.4%,税金0.75亿元,仅占全省12.5亿元的6%。二是布局不合理,产业优势和区域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稻米产业发展迅速,但品牌整合不力,出现了多、杂现象。形不成拳头,缺乏竞争力。豆奶业、玉米、蔬菜深加工市场开发缓慢。生猪龙头企业只有一家,农户缺乏选择。希波集团是肉羊加工企业,但只用精肉无法在本地进原料,起不到对农户的带动作用。同时,缺乏功能完善,带动能力强,能够辐射国内外的优质农产品批发市场。三是发展环境亟待改善。农产品加工企业在资金投入、产品收购和运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十分突出,相关政策和措施不配套,难落实。
  二、发展绿色食品工业的重点和方向
  重点发展四大主导产业。即:以生猪、奶牛、肉牛、肉羊和禽类为重点的畜牧产业;以蔬菜经济作物为重点的特色经济产业;以优质水稻、大豆、小麦为重点的粮食产业;以寒地浆果饮料及果酒类为重点的饮品产业。在龙头企业建设发展上突出九个方面:
  一是肉类制品加工业。我市发展绿色畜牧业条件得天独厚,要通过引联挂靠租卖等多种方式着力发展现代化生猪、肉牛、肉羊、禽类屠宰加工企业,提高深加工能力和综合利用率,延长产业链,增强对畜禽养殖的牵动作用,把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突出出来,加快主辅换位的步伐。支持北方金锣公司、希波集团等肉类制品企业的发展,尽快做强做大。
  二是乳制品加工业。乳业发展前景好。我省西部地区和农垦系统发展迅速,奶源大战已经在西部展开,而我市奶业处于刚刚重新起步阶段,丰足的资源条件和宽松的市场环境,势必对各奶业厂家有很强的吸引力,在《黑龙江省奶业振兴计划》中,我市被确定为奶业发展“一区两带”中的东部奶牛开发带核心区域,我们要抓住机遇,举全市之力把奶业振兴计划作为全市发展产业化畜牧业的重点。加快引进奶制品龙头企业,依托龙头企业,快速扩张基地规模总量,把我市建成我省北部地区奶牛生产、乳制品加工、销售基地。现在汤原的硕业乳业公司虽然规模较小,但企业发展潜力很大,要支持其加快发展。
  三是稻米加工业。在建设绿色稻米生产加工基地的同时,培育有较高声誉的知名品牌。采用先进加工技术,发展精洁米、无污染绿色大米,可补充微量元素的保健型大米等优质大米。在搞好现有“孙斌大米”、“汤旺河大米”、“神鱼大米”等有特色的产品基础上,整合品牌,力争用3—5年或更短一些的时间培植出更具竞争力的国内外知名品牌,形成规模优势。
  四是大豆加工业。我市是大豆主产区,提高大豆精深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利用潜力巨大。开发豆奶及豆乳饮品、大豆精粉、大豆磷脂、大豆异黄酮、大豆蛋白肽、大豆低聚糖等深加工系列产品市场广阔,要不断扩大大豆制品在主副食品、医药、保健品等领域的应用范围。在引进新建龙头企业同时,要支持龙江食品股份公司大豆深加工和开发,扩大市场占有率。
  五是玉米加工业。加快玉米转化和产业发展,重点搞好玉米深加工,发展玉米酒精、玉米淀粉、高麦芽糖等前景好的项目,扩大玉米深加工产品在食品工业、化学工业、医药工业等领域的应用。
  六是果蔬保鲜加工业。发展蔬菜保鲜加工业,搞好油豆角、线茄子等地方特色莱的发展,围绕当地蔬菜、果品基地,支持建设一批如千里绿色产业有限公司等能够提高产品增加值的龙头企业。特别是依托我市区域优势和地缘优势,把对俄贸易的蔬菜产业做起来。
  七是饲料加工业。围绕畜牧业的发展,以玉米、豆粕为原料,重点发展青贮饲料、配方饲料、生物饲料、无公害、绿色饲料、颗粒饲料等。支持金豆、巨龙企业加快发展。
  八是饮品加工和酒类制造业。以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扩大名优产品产量,提高产品附加值,扩展省外销售市场。积极培育国家知名品牌。重点培育具有资源优势的产品,发展绿色果汁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功能饮料及优质矿泉水。支持桦川健缘饮料公司扩建黑加仑种植基地,加快浓缩果汁饮料生产。支持桦南南瓜系列产品开发,推进饮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九是山林等特色产品加工业。围绕我市山林资源优势,面向国内外市场重点发展山野菜、中草药、木制品、编织品加工等特色产品。
  三、发展绿色食品工业的推进措施
  (一)调整工作思路城乡统筹促发展
  要按照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跳出农业抓农业,围绕工业抓农业,围绕农业抓工业,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的发展思路,抢抓国家支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重大机遇,围绕市场、围绕农民致富、围绕工业,进一步调整好工作思路,城乡统筹,工农一体,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加快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推进农业工业化进程,将区域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二)调整产业结构集中力量上项目
  一是利用老工业基地闲置厂房、设备和国家扶持政策,建设绿色产品龙头企业,实现工业资本与农业资源有机结合。二是加大对原有以生产农副产品为主的老企业扶持力度,使其做强做大。三是利用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机遇,新上一大批农产品加工项目。各县(市)区应结合实际,突出重点,有选择的确立2—3个具有竞争力的优势农产品作为发展龙头企业的主攻方向。可以依托挂靠。向大公司、大集团靠拢,成为大企业的生产加工基地,加快企业重组。也可以产权出让。利用闲置厂房、设备,采取出租出让,股份合作等各种形式与国内外大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开发农产品深加工项目。特别是要利用好机构改革撤销乡镇的闲置资产发展龙头企业。还可以政策吸引。通过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制定优惠政策等方式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落户我市,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动员全社会力量进行招商。
  (三)调整力量部署实行专项推进
  一是提上重要日程。各地要把发展以农副产品加工的食品工业企业作为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全面小康的一件大事来抓。农业战线各单位、各部门,在抓好一般性工作的同时,要把主要精力放到发展绿色食品龙头企业上,领导要亲自负责并实行专项推进,重点突破。要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专项推进队伍。同时各相关部门予以支持,合力推进企业发展。对重点企业特别是拟发展的项目要实行领导干部帮扶、引联责任制,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把项目落到实处。二是竭诚搞好服务。在扶持政策上,修改完善《佳木斯市关于扶持农村经济产业化若干政策规定》(佳政发[1997]2号),健全保护、 支持、鼓励企业发展的相关规定。清理面向企业的乱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改善企业的发展环境。在工作开展上,要把龙头企业建设与老企业挖潜改造结合起来,与优化乡镇企业结构结合起来。鼓励引导工商企业向食品工业企业领域扩展、转产。要按市场经济规律要求发展建设企业,在产权上要实行民营化、多元化。加强与周边市区和农垦系统的合作,打破行政界限,共同开发农产品深加工项目。争取企业经营产品出口权,积极发展外向型企业。三是落实目标责任。建立绿色食品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予以落实。考核指标与全年综合工作考核相挂钩。定期考核,兑现奖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