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加速民营经济发展工作推进情况综述
全市加速民营经济发展工作推进情况综述
全市加速民营经济发展工作推进情况综述
2003年,市委、市政府把加速民营经济发展列为全市重点工作实施专项推进,如期完成各项指标,据全市各县(市)区民营经济工作汇报会统计汇总,年超亿元民营大户 5户,与下达指标(下同)持平;超千万元大户93户,增长24%;超百万元大户 550户,持平;新增私营企业137户,增长5.7%;新增规模企业19户,增长137.5%;个体私营税金预计实现14 300万元,持平。
(一)抢前抓早。为了摸清全市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现状,于3月初开始,利用1个多月的时间,对全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专项调查。先后深入到市千里集团、鲁班实业公司等12户私营企业和桦川、汤原、桦南、郊区,通过采取问卷调查和重点调查、召开座谈会与听取汇报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了重点调查,并听取了市工商局、国地税局等 5个经济管理部门的工作汇报。还分别组织召开了市和3县1区的工商户、私营企业和行政执法部门的 3个层次座谈会,对全市私营经济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摸底,基本上摸清了全市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形成了《关于我市个体私营经营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并对下步发展全市个体私营经济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从而为加速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精心谋划。建立了组织机构,成立了由21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推进组织机构,下设综合组、协调服务组、政策落实组、招商引资组、企业管理组和目标考核工作组。制定了市加速民营经济发展推进实施方案,每个月向市加速民营经济发展推进组综合组汇报一次目标完成情况,半个月市加速民营经济推进组听一次各组专项推进工作的汇报。从各成员单位抽调80名精兵强将,设立 6个专门办公室,从组织领导和人员上保证市加速民营经济发展推进组专项推进实施方案得到贯彻落实。及时汇总组织了向市委郭晓华书记的汇报材料和向市委重点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呈报了前段市加速民营经济发展的推进情况,筹备召开了 3次加速民营经济推进工作会议,并就推进组有关会议内容形成 9次会议纪要下发到各县(市)区和市里21个成员单位。同时,出了3期情况通报进行交流和宣传市里成员单位好的典型,全年形成5万多字的文字材料。先后深入到利华食品有限公司、食林食品厂、华龙公司等企业就购买国企、贷款担保、房屋产权变更等事宜与有关部门衔接,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同时还历时 5个多月进行了全市民营经济的普查摸底汇总和全市的民营经济发展规划的工作,召集县(市)区计经委主任、乡企局长会议,组织目标对接,分别与各县(市)区分解落实了目标,听取了当前目标完成情况的汇报。突出招商引资,为民营企业搜集开发项目75个,并准备在佳市设立10个招商引资民营园区。引进合肥金丝猴公司在佳市组建物流中心也在进一步洽谈。加大国企改革力度,使佳纺、糖厂两大特色企业在破产转制中的大量遗留问题有望得到解决。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正在起草出台《民营企业发展的有关条例》。还为千里集团年审和胜典农业公司等企业做了大量协调服务工作。同时,召开了全市加速民营经济发展推进组成员单位工作会议和全市加速民营经济发展推进工作动员大会,召开了全市加速民营经济发展东风区现场会,召开了全市律师包扶民营企业对接会议,30名律师与30户民企签定了包扶责任状。还建立了市领导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制度,筛选出重点扶持的66户民营大户企业为重点,制定了由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大户包扶方案,通过五大委领导包扶帮助民营企业出谋划策、选项定位、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从而增进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倾听民营企业的意愿和要求,与民营企业共谋发展大计。
(三)合力推进。市非国有局先后制定了《关于开展佳木斯市“个体私营十强企业”,“十佳纳税大户”评比竞赛活动的实施方案》、《市领导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实施方案》,还主动参与《全市律师包扶民营企业方案》的制订工作。市工商局努力建设“服务型工商”,实施“提速工程”,开通绿色通道,对民营企业注册资金50万元以下,采取了可分期到位资金的变通举措,进一步降低了准入门槛。年内已为 195名持下岗优惠证的职工免费办理个体执照。并出台了《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50条实施意见》和《全市开展创建名牌商标实施方案》。市技术监督局对全市民企质量标准工作进行了专项调查,在民营企业选出 100家,重点调查50家,掌握了部分民营企业的质量标准现状,为下步提升全市民营企业的质量标准工作夯实了基础工作。市科委制定了《全市发展民营科企的优惠政策》,拟召开全市民营科企工作会议,进一步鼓励民营企业向科技型拓展。市人才中心召开了大中专毕业生与民营企业对接专场洽谈会,共有33户民营企业参加洽谈,提供32个专业572个岗位,入场求职人员达到600多人,达成意向性协议320人,当场签约36人。市工商联加大工作力度, 举办部分私营企业与金融、工商、税务等部门对接会,成立了法律顾问处,有力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非典期间,组织20户民营企业参加捐助活动,累计捐款捐物207 360万元。
(四)靠前指挥。推进组长市人大副主任王发陪同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检查了东风区、永红区的鑫达公司、张弓管件有限公司等8户民营企业,并听取了两区发展民企的汇报。从6月份以来,基本上10余天听取一次各组推进工作的进展情况,并就推进的难点问题先后召集 9次工作会议专门研究解决,如对利华食品集团、华龙公司、食林公司、张弓管件公司等民营企业遇到的10余个重大难点问题,采取现场办公等形式,形成了有关会议纪要。并率有关人员先后深入到桦南、汤原等10个县(市)区检查民营经济工作,还亲自去省里为民企华龙公司贷款担保找省电力公司协调落实。副组长市政协副主席曲之平除参与各类会议外,还亲自主持了制定促进全市民营经济发展优惠政策的工作。
(五)发展态势。全市加速民营经济发展呈现了良好态势。其主要特点是:
1、高度重视,行动快。富锦市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工作, 摆上了重要日程。市委书记黄福清亲自主持召开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专项会议,并对照东风区民营经济发展经验找差距,制定规划,狠抓民营经济的落实工作。同江市召开了加速民营经济发展会议,学习了东风区政府和桦南县的典型经验,重点研讨了加速同江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路和规划。向阳区召开了政府常务会议,认真研究并制定了向阳区民营经济发展规划,提出了要建立向阳区工业、物流园区和科技园区的工作目标。
2、制订规划,谋思路。东风区制定了坚持走 “城区发展区域化,区域经济民营化”之路,实施“五大战略”,发展“三大产业”,以驻区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依托,建设医药化工、机械加工、食品加工三大民营经济工业园区,实现民营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工作思路。其发展目标:2003年区域内民营企业总产值预计达到 9亿元,增加值预计完成2亿元,利税6 300万元。产值或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2户,超千万元企业7户,超百万元企业33户,新增个体私营企业8户,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户。2007年区域内民营企业总产值预计达到26亿元,增加值预计完成7亿元,利税预计完成 2亿元,与2003年比平均年递增分别为30.3%、36.8%和33.5%。超亿元企业 4户,超千万元企业12户,超百万元企业50户,新增个体私营企业40户,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0户。桦川县制定了总产值由2003年的30 000万元,到2007年实现60 000万元,年均增长20%。税金由2003年 510万元,到2007年实现1 200万元,年均增长21.4%的发展规划。郊区制定了以招商引资为中心,以新项目建设为重点,以加快发展民营企业为主题,发展优势行业,开发绿色产业,扶强扶壮龙头企业,把郊区建成佳木斯市最大最强的城区,在全市各县(市)、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五年发展思路。发展目标为从2003年至2007年,全区年增加值平均递增11.7%,总产值平均递增11.3%,营业收入平均递增11.5%,净利润平均递增12%,年税金平均递增14.4%。
3、出台政策,重扶持。郊区对民营企业, 特别是重点民营企业,从项目建设到正式生产都给予特殊保护政策,做到一企一策,采取区级领导牵头,负责专项手续办理。对于新上民营企业实行税收先交后退,“零地价”使用土地等优惠政策,吸引外来投资兴办民营企业。同时,初步规划建设了工业园区、科技园区、化工园区,引导企业向园区内集中,新建企业一律建在园区内。园区内谁引进的项目税收就归谁,切实提高全区发展民营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桦南县实行“三个零”、“三个对”的发展民营经济的优惠政策,“三个零”即:一是达到一定投资额并雇佣原企业职工就业,占用国有土地实行零地价,投资人应缴纳的土地出让金,由政府用该企业缴税的地方留成部分补缴或以租用方式解决。二是投资企业在基本建设期间免收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零收费。三是政府部门不干涉企业正常经营活动,对外商企业,民营企业实行零管理。“三个对”即一对重点企业和法人代表实行特殊保护支持政策,对缴税超百万的企业和企业法人、投资人实行保护、支持鼓励政策。政府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凡按规定到这些企业检查、收费和处罚,都必须先到县主管部门进行申请登记(外商到招商办),经过审查批准;事后再由主管部门或招商办对批准的执法行为进行跟踪检查,发现问题由纪检等相关部门处理。二对在桦投资的外商和税收超百万元的企业投资人、法人实行特别身份证制度。持此证件人员在桦南境内,任何部门不经县委、县政府批准,不准对其进行行政处罚或采取强制措施。三对重点企业的法人代表给予政治荣誉,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为各级先进和劳模。对缴税连续两年超百万的外商企业或县内民营企业税收大户投资人或法人,可安排一名子女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在扶贫贷款、贷款贴息等政策上优先支持重点企业。抚远县放宽企业登记注册条件。从鼓励科技型、产业型、外向型企业的发展出发,实行注册资本分期到位,允许注册资本 100万元以下的民营科技型企业将注册资本分期注入,首期注入30%以上,一年内追加至50%,三年全部到位即可。桦川县出台了《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五项规定》,包括归口管理、限时办结、政府准入、立牌保护、失职追究等 5个方面内容。规定凡在县域内投资、办企、上项目的实行归口管理制,属民营项目统一在乡企局一条龙免费办理各种手续,其他部门不得介入。归15部门审批后可先生效,其他部门可按程序办理批准手续,不再做任何审验。全县乡镇共新上700万元以上民营项目12个,项目计划总投资3 505万元,已投资1 590万元;计划实现产值19 700万元,税金553万元。
4、加大力度,举措新。汤原县加大 “四个力度”:一是加大领导力度。确定每个县级领导帮扶2户民营企业, 定期开展调研活动,协调解决重点问题;民营企业的重点项目、重点工程,指定县级领导具体负责,一抓到底,把扶持、服务民营企业情况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二是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开展“我为民营经济发展做贡献”的活动,宣传先进典型经验,在全社会营造重视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的良好氛围。三是加大部门服务力度。简化办事程序,大力推进“零距离”和“一站式”服务。四是加大政策落实力度。不折不扣地执行上级出台的一系列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对“吃、拿、卡、要”和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单位和个人,坚决追究责任。向阳区立足区位优势,努力办好科技园区。利用佳木斯大学重新规划,开发、建设的机遇和科技人才聚集优势,积极与佳木斯大学建立长期经常性联系,区委、区政府指定一名专职人员搞好与佳大方面的对接,联系、沟通,建立一个合作发展的联系平台。充分发挥佳木斯大学城在科技兴区中的产业拉动和龙头带动作用,围绕佳木斯大学城建设和发展,搞好区校间的互利合作,共谋发展。围绕大学科技区项目开发,建设和管理定期组织园区与企业家、投资者和开发单位负责人进行联谊座谈,寻找商机,扩大合作,使其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二是拟建向阳工业、物流园区。充分利用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有利契机,把改造、改革、改组、改制结合,采取多种措施加快调整改造。启动区域内各企业“四闲”资源,尽早建立向阳区工业园区,做大做强全区工业。探索一个龙头在内,龙身在外,多龙起舞的工业发展模式,使工业弱区变为工业强区,并制定了《向阳区工业、物流园区优惠政策》。准备在佳木斯商业批发总公司建立佳木斯向阳工业、物流园区,现已有汇丰易拉盖木器厂、糖果厂等 9户企业入驻园区。富锦市对民企乱收费开展“四清三查”,即清理收费部门;清理收费依据;清理收费标准;清理收费数额。查收费是否纳入财政监督;查已收费款项支配去向;查是否还在靠收费供养机构改革的分流超编人员,为民营企业减负。桦南县加快推进政府行政审批、招投标,收费方式改革,通过对工程建设、矿产资源开发实行统一收费,外商民营企业大户一个部门服务开展统一招投标试点工作,为民营经济发展铺平道路。郊区各级领导亲自抓民营经济,亲自接待客商,亲自出去招商。从区委书记做起,区委、区政府班子成员,人大、政协主要领导人人肩上扛指标,每年要引进一个投资额 700万元以上的项目,或者能够提供200人就业的项目,其他处级干部每人引进一个投资额300万元以上的项目。前进区建立四个体系:一是与公检法、工商税务建立帮扶民营大户发展环境体系,二是与人事局建立人才服务体系,三是与经济计划局建立信息服务体系,四是与劳动局建立民企社会保障体系。永红区推进民营经济的四个升级:即①推进龙头企业升级。全力扶持希波、腾飞两大集团发展,促其进档升级。努力实现产值6亿元,税金1 000元,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牵动作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②推进街委经济升级。大力发展街委经济,通过加强社区建设,扩大服务网点、增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逐步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在抓好引资引企的同时,引进大规模生产型和科技型企业,四个办事处力争产值达到1个亿,税金实现200万元,街委经济总体实力在现有基础上实现升级。③推进民营企业升级。提高现有12户产值千万元和43户产值百万元的民营企业规模和实力,经过五年发展争取使产值千万元的达到20户,产值超过百万的民营企业达到60户。扶持民营企业生产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重点扶持张弓管件、希波肉串的生产。④推进招商引资升级。创造宽松环境,扩大招商引资规模,进行大招商、招大商。通过三江旅游节和哈洽会招商,以商招商,网上招商、扩大引资渠道。在现有 5 000万元的基础上年年有增加。
(六)成效明显。1、引导民营企业通过参与国企改革, 实现了低成本扩张。积极引导民营企业以参股、兼并、买断、租赁等多种形式,参与国企改革,既壮大了民企规模实力,又启动了国企闲置资产。共有26户民营企业参与了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启动和盘活闲置资产 3.5亿元,注入资金1.6亿元,安置职工5 600人。桦南金科实业以承债方式整体兼并了县亚麻原料厂和丝绸厂,重新启动闲置资产,安排 483名职工就业,并为原企业在岗职工缴了养老保险金,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7亿元,实缴税金167万元。2、加快新项目开发建设, 培植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围绕民营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充分发挥佳市资源、地缘优势,大力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民营企业,全市民营企业累计投入资金(含招商引资资金) 4.6亿元,新上、扩建、技改项目75项,其中投资额1 000万元以上的项目 1个,500~1 000万元的13个,500万元以下的52个,预计新增产值10.2亿元,新增利税1.12亿元。3、大力开展招商引资, 加快了民营经济提速增效。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民营经济的重中之重,着力解决民营企业发展资金短缺的瓶颈问题。先后组织民营企业参加西安、太原、哈洽会及网上招商引资和经贸洽谈会、哈洽会等全国性会议,取得了显著效果。全市民营企业引资达 6.4亿元,新上的75个项目中有57个是靠招商引资开发建设的。4、推进科技创新, 提升了产品科技含量。市民营企业通过引进和自行研制,共开发新产品8项,推广新技术2项。沃尔德电缆厂、龙拱集团、千里集团、鑫达集团等15户企业建立了相应的科研机构, 在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上发挥了重要作用。5、壮大经济实力,社会贡献越来越大。全市个体工商户达到 8.2万户,注册资金14亿元,个体私营经济预计实现总产值72.7亿元,同比增长 11%,增加值21亿元,同比增长8%,上缴税金14 300万元,年纳税额50万元以上民营企业达到了37户,成为全市财政收入的新增长点。在国有企业大幅裁员情况下,民营企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成为安置就业的重要渠道。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达20多万人,其中城镇下岗职工、待业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占 80%以上,促进了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