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对俄经贸升级工作推进情况综述
全市对俄经贸升级工作推进情况综述
全市对俄经贸升级工作推进情况综述
2003年以对俄经贸为重点,以经济外向化为途径,以远东地区为突破口,加大南联北开力度。实施大推进、建设大通道、抓好大招商、培育大基地、开拓大市场、搞好大服务、发展大旅游“七大战略”,努力构筑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在受到非典严重影响情况下,各项重点工作仍然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目标完成情况
1、进出口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实现新突破。2003年, 全市进出口总额计划实现18.5亿美元,同比增长11.7%;实现利用外资 130万美元,同比增长11.1%;第14届哈洽会完成对外贸易与经济技术合作3.2亿美元,同比增长10%;国内贸易与经济技术合作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全市对外贸易进出口完成18 756.48万美元,同比增长29.72,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3.48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列全省地市第二名。其中,出口完成9 966万美元,同比增长69.9%,高于全省平均增幅 37.91个百分点;进口完成8 790.48万美元,同比增长2.3%,首次实现贸易顺差1 175.52万美元。对俄贸易继续保持稳步增长,进出口完成16 098.75万美元,同比增长26.45%,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85.83%。共审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8户,合同利用外资566万美元,同比增长22%,实际使用外资 137万美元,同比增长5.38%。全市口岸过货47.3万吨,同比增长9%;过客11.10万人次,同比增长1.2%。
2、加强出口商品基地建设有新进展。按照市委、 市政府的要求,重点抓好三个出口商品基地建设:建设以绿色蔬菜生产为主,向俄远东地区出口农副产品的生产供应基地;建设以国内企业,特别是联合南方发达地区大企业来我市创办的对俄出口商品集散地;建设从俄引进原料就地深加工或在俄方建厂搞加工装配产品销往境外市场的生产加工装配基地。农副品生产供应基地出口蔬菜11 000吨,大米25 000吨,白瓜籽(包括供货) 1 000吨;对俄贸易生产开发商品集散地出口日用品29 003万美元,转口贸易生产加工基地年内建成两个年生产能力 5 000立方米的原木深加工园区。把 3个出口商品基地建设任务,分别落实到有关县(市)、区。富锦市建成一个年生产能力5 000立方米的从俄进出口原木深加工园区。同江市出口蔬菜4 000吨,出口大米10 000吨,建成一个年生产能力 5 000立方米的从俄进口原木深加工园区。桦南县出口白瓜籽1 000吨。抚远县出口蔬菜 2 000吨,出口大米15 000吨,出口日用工业品2 900万美元。郊区出口蔬菜5 000吨。截止10月末,同江市已新建温室及蔬菜大棚1 000栋,新建日光节能温室25栋,16 000平方米;建塑料大棚25栋,16 500平方米;新增保护地10 000亩。完成出口蔬菜 4 100吨,超2.5%完成计划,出口大米22.019吨,超额120.2%完成全年计划。抚远大棚蔬菜种植面积已达30万平方米;大地种植面积1.9万亩。完成出口蔬菜2 600吨,超 30%完成计划,完成出口大米17 000吨,超额13.3%完成全年计划。郊区完成出口蔬菜5 000吨,完成全年计划;桦南县完成出口白瓜籽1 000吨,完成全年计划。富锦市和同江市年生产能力5 000立方米从俄进口原木深加工园区的建设已完成并投入使用。
3、口岸建设已初具规模。航空口岸验收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 佳木斯航空口岸经努力已经开通临时包机航线,于2003年12月10日正式通航。同江——二龙山地方铁路已开始建设,同江至哈鱼岛白色路面建设已开工,哈鱼岛互市贸易区设计规划已完成,东西港区码头建设规划已完成。抚远多次与哈巴商洽力争开通乌卡常年通道。
4、系列旅游项目开发有了新的局面。抓好边境旅游、 民俗旅游、冰雪旅游、生态旅游四大系列项目的深度开发;抓好柳树岛、四丰山、街津口、东方第一哨、汤原亮子河五大景点的开发建设;旅游创汇880万美元,回笼3.2亿元人民币。全市共接待海外旅游者 1.8万人次,创汇300万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69万人次,回笼人民币2.8亿元。①抚远县东方第一哨,已完成抚远至乌苏镇公路建设项目的测量、设计工作,工程招标工作正在进行。工程所需材料已完成1 900吨水泥、1万立方米沙石的准备工作, 累计筹备资金1 750万元人民币。②同江市街津口景区,已完成江心岛绿化工程,植树13万株,通往江心岛白色路面建设资金已到位,街津口景区大门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后期装饰工作。③汤原县亮子河森林公园,愿海寺三期工程已开工,完成投资(前期备料) 200万元,森林宾馆主体工程已完工,现已开始内部装修,人工湖坝已完成。④四丰山风景区,四丰山风景区大门及围墙已更新,坝东端三角绿地建设所需资金在筹备之中,设计及工程招标工作已完成,所需资金20万元已向郊区提出申请。⑤柳树岛风景区一期工程手续已完成,基础工程已开工,已投入资金6万元。
5、老工业基地改造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佳发[2003]12号 《关于佳木斯市老工业振兴工作推进方案》文件精神要求,重点工作任务是抓好佳木斯、富锦、同江、抚远、桦川五个市、县国家一类口岸,对俄贸易铁路通道,边境口岸设施东北出海口通道的规划、建设及国家资金支持争取工作;抓好同江哈鱼岛地方铁路、同江西港口、哈鱼岛港口、抚远深水港码头、富锦水铁联运换装港口的改造扩建,乌卡、哈下公路、铁路大桥等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做好跨国投资经营对外贸易,对俄出口产品集散地和加工区的实施工作。在推进工作过程中,一是编制制定了发展口岸建设和对俄贸易、对俄出口商品集散地的发展规划,规划已纳入全市振兴老工业基地扩大对外开放的总体规划之中,各项工作正在落实之中。二是抓好直属企业的改制工作,全市外贸直属企业共有14家 (佳木斯进出口公司、佳木斯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佳木斯市轻化工业品进出口公司、佳木斯市纺织品进出口公司、佳木斯市土畜产品进出口公司、佳木斯市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公司、佳木斯市进出口五矿公司、佳木斯市进出口抽纱公司、佳木斯市进出口基地公司、海外贸易佳木斯联营公司、 佳木斯市进出口包装公司),多年来受国际国内大环境的影响,多处于破产状态。这次抓住振兴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有利时机,对所属企业进行了摸底调查,对外贸所属企业进行改制,主要采取挂靠强势企业、股权集中合伙、民营企业购并、依法破产、企业消号、职工身份置换等各种措施进行改制,取得了初步成效。
6、发展畜牧业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佳发[2003]8号《关于加快产业化畜牧业发展的决定》文件精神要求。一是认真组织学习文件精神,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二是重点扶持汤原外贸基地公司发展养牛业,目前该公司已制定出饲养奶牛的生产规划,办理了项目审批。并向市计委上报了争取获得部分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的计划,力争2004年发展养殖奶牛达500 头。三是鼓励支持有条件的机关干部和退养人员自主选择,利用自有资金或贷款发展养殖业,对于有积极性的职工给予一定政策的扶持。
7、开展 “创业行动”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佳发[2003]11号《关于在全市开展“创业行动”的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围绕“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富民兴佳’跨越发展”的战略目标,抓好宣传教育和思想发动工作,层层动员形成民众创业的社会氛围和气势,鼓励支持民众创业,掀起办实业、创大业引领广大群众通过创业走上富裕之路。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 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外贸主要经济调控指标都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专项推进内容之中,成立了专项领导机构,进行指标分解,层层落实了责任制,实施专项推进。领导班子成员都下基层,深入全市各县(市)、区和重点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和协调服务。较好地完成全年工作目标,使外贸进出口有大幅度增长。
2、深入基层,认真帮助基层解决困难。年初开始, 市外经贸局组成工作组,在领导的带领下深入到进出口企业,帮助扩大进出口业务、办理配额、许可证,为企业解决困难。如多次到省厅为侨龙,佳鹏亚麻等公司解决制约企业进出口的难题。为使在同江注册的边贸公司能在同江闭关期间,继续开展进出口业务,与同江市外经贸局一起研究对策,办理转关手续,通过满洲里、绥芬河海关正常过货。市外经贸局领导两次到开发区和市工商联为民营企业介绍对俄经贸情况,讲解有关政策,帮助企业了解了俄罗斯市场。
3、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推动企业走出国门。先后组织召开了 “佳木斯市企业走出国门,开拓俄罗斯市场座谈会”,“佳木斯私营企业家座谈会”,全市30余家大中型企业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认真研究了开拓俄罗斯市场问题。按照省外经贸厅的部署,市外经贸局对全市14家机电企业下发了“关于组织参加2003年国内外机电产品专业展览会”的通知,为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寻求扩大电机产品出口机会。根据展览会的侧重点和参展企业的优势,帮助迪尔·佳联报名参加了哈萨克斯坦“中国机电产品展览会”。在11月份日本东京大阪举行2003年黑龙江日本投资贸易洽谈会,组织了 7家佳市企业参加了洽谈会,与日方11个贸易伙伴建立了贸易关系,与3个企业建立了业务联系。为佳市与日本的经贸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4、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 掀起对俄经贸新高潮。市委、市政府组织了由市委书记郭晓华和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的企业代表团赴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进行洽谈对接,20家企业与俄方达成了意向协议。签订了10多项进出口贸易合同,合同总金额达 2 081.2万美元。邀请了俄罗斯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市副行政长官丘普洛夫率领的企业代表团和俄罗斯犹太自治州下列区副区长率领的企业代表团,来佳市进行考察洽谈,并促成了俄远东农机厂,与佳市约翰·迪尔佳联有限公司达成合作的意向性协议。市政府经贸代表团还先后 3次出访了俄哈巴市、共青城市。俄共青城友好政府代表团又回访了佳市,并与佳市签定建立友好城市的协定。
5、认真进行企业年检年审。市外经贸局牵头与工商、国税、地税、 海关、外汇、财政、经贸委等部门对全市“三资”企业进行了年检,全市参加年检的企业32家,现已全部完成年检。按照省外经贸厅要求,对全市97家有大贸权的企业进行了2003年进出口企业资格证书年审工作,逐一帮助填表、把关,有66家企业通过了省外经贸厅的年审,顺利的完成了进出口经营资格的管理,由许可制向登记制的过渡。
6、进一步加强口岸建设, 改善口岸发展环境。一是完成了佳木斯航空口岸验收前的准备工作。为了迎接国家验收,组织施工人员对机场旧候机楼和原旅检通道进行了维修改造,总面积 720多平方米。二是做了北京航线续飞和哈巴航线复航的攻关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北京航线继续由新华航空公司承担飞行任务,并由每周3个航班增至到每周4个航班,进出港航班时刻也进行了调整,便利了佳木斯和北京两地旅客的往来。经多方努力,哈巴航线的复航问题获得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于12月10日进行正式通航。三是加强口岸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上级有关部门,为全市几个口岸协调申请专项资金 930万元,用于口岸基础设施的维修和改造。四是对佳木斯航空口岸,同江、抚远、富锦等口岸就如何发挥口岸优势进行了调查研究。对佳市口岸的现状和问题形成了书面调查报告,上报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五是配合全市老东北工业基地基础改造工程,编制上报了口岸基础设施规划项目。
7、积极开展网上签约工作。面对年内非典疫情严重影响外贸出口, 外国客户不来佳市,部分中俄海关被俄方关闭等情况,市外经贸局运用网上洽谈和电子商务把非典影响降到了最低程度。一是在三江旅游节会期间将对俄经贸洽谈室设在市外经贸局,积极邀请国内外客商参加此次网上洽谈会,历时 3天共促成了贸易及经济技术合作项目47项,金额14.1亿元人民币。其中扶持郊区外贸公司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市的巴斯蒙公司签订了向俄出口自产蔬菜的合同,合同总金额为500万美元,已履行合同达300万美元。二是认真筹备参加了网上哈洽会,精心组织挑选了90家企业、112个产品参加了网上洽谈。此次洽谈会历时4个月,共帮助企业签约项目23项,金额6 017.97万美元。三是为佳市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和边境小额贸易权的企业和三资企业共84家,建立了电子资料库,将企业商品供求信息输入省外经贸厅电子商务网站,使各地企业可随时与佳市的这些企业进行电子商务交易。
8、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一是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国际争端。 为应对澳大利亚对黑龙集团的反倾销起诉,市外经贸局派人和企业一起进京应诉,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国家荣誉。二是利用国家放宽大贸经营权审批条件的政策,积极壮大全市外经贸主体,为27户企业申办了对外贸易经营权,为28户企业申办了边贸经营权,使佳市有大贸权的企业由上年70家增至97家,有边境小额贸易权的企业由上年的76家增至 104家。三是积极利用国家近期出台的对外贸进出口企业的资金扶持政策,多次到省为企业解决开拓国际市场资金。为黑龙江千里集团、黑龙农药化工股份公司、电机股份公司等多家企业申报了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资金。四是为企业搭建国际经贸信息平台。为使企业及时获得外经贸信息,实现佳市 8户企业上报加入了中俄经贸合作信息网站。五是加强对签约合同的跟踪管理。为了使签约合同更好的得到落实,编制了全市成交合同跟踪检查表,定期检查问效。六是积极组织填写上报了《黑龙江进出口企业名录》,把佳市有进出口实绩的60多家企业上报到省厅,增加了这些企业的交易机会,扩大了企业的知名度。
9、积极开展南联招商活动。市外经贸局两次随市政府领导赴上海、 和浙、闽进行招商。组织由十几个企业参加的政府招商团,在市领导的率领下,参加了省政府赴江浙招商活动,与全国著名企业进行了合作洽谈,并取得了实质性成果。
10、加大力度推行旅游开发。全市旅游总体规划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着手进行;投资资金10万元参加了2003年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冰雕雪塑展示会,获得了优秀组织奖;参加了北方10省市郑州旅游产品展销会,获优秀组织奖;参加了三江旅游节“网洽会”,与30多个合作伙伴进行洽谈,签订合作项目3项;向省上报开发项目11项,正在积极争取开发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