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县区经济发展及财源建设工作推进情况综述
全市县区经济发展及财源建设工作推进情况综述
全市县区经济发展及财源建设工作推进情况综述
2003年,全市县区经济发展及财源建设工作,有针对性地采取一系列措施,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6 189万元,同比增长7.7%,政府采购综合节资率达到11.55%。完成财源建设在建项目10个,超额3个;新上项目12个,超额2个。申报财源建设项目81个,省里已初步确定重点扶持项目28个,实现产值26 028万元,利润 848万元,税金2 246万元。市财政投入企业技术改造和开工项目贴息1 430万元,超额 430万元,增加0.7个百分点。县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桦南县同比增长15.8%,增加 8.8个百分点;富锦市同比增长15.7%,增加8.7个百分点;同江市同比增长14.6%,增加7.6个百分点;桦川县同比增长14.5%,增加7.5个百分点;抚远县同比增长14.3%,增加7.3个百分点;汤原县同比增长8.3%,增加1.3个百分点;郊区同比增长11.8%,增加 4.8个百分点;东风区同比增长15.6%,增加8.6个百分点;前进区同比增长15.3%,增加8.5个百分点;永红区同比增长13.6%,增加6.6个百分点;向阳区同比增长9.7%,增加 2.7个百分点。跑省进京,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各项资金,实际引资7 447万元,超额2 447万元。
一、强化征管,财政收入出现增长势头
年初以来,面对税收进度滞后,增值税短收数额巨大,造纸厂停产造成市直财政收入全口径短收 2 000多万元的严峻形势,各级财税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征管,挖潜增收。截止11月末市直财政收入实现14 471万元,完成预算的81.1%,终于遏制了财政收入连续6个月下滑的局面。一是开展了“保收入,抓清欠”百日会战。针对税收征管工作中的难点、热点、盲点,从 9月20日开始“保收入,抓清欠百日会战”,采取划分责任区、确定责任人、锁定清查时间的办法,把各项指标分解落实到人头,并签定了责任状。通过对黑漏户的清理、查补税款、课征滞纳金、调整定额等项措施,增加税收 1 200余万元,同时加大清欠力度,采取发票代管监开、限购、停购,查封银行账户等强制措施,基本消灭了新欠。二是针对饮食服务业跑、冒、滴、漏严重的现象,对饮食服务业发票摇奖改为刮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消费者的积极性,自11月实施以来,一个月增加收入60万元。三是对重点行业、重点纳税户实施动态监控,特别是对改制、改组的企业派专人重点跟踪,同时加大了对个人房屋出租房产税的征管力度,房产税同比增加了 270万元。四是强化契税和罚没收入的征收工作。农业税克服契税税种小、税基单一、税率低、税源分散等困难,加大契税的征收力度,截止11月末市直契税入库 653万元,完成计划的91%。同比增长7%。罚没管理站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罚没收入超过100万元的大户,采取派专人驻守、经常检查等措施,同时加强罚没票据的管理,采取以旧换新等办法,确保收入的及时入库,严防坐收坐支现象的发生,全市11月份完成罚没收入442万元,其中市直262万元。全市比预算超收68万元。
二、稳步推进,政府采购范围不断扩大
政府采购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规范采购方式和操作程序,降低了政府办公成本。前11个月,全市已完成政府采购预算总额7 681万元,实现采购支出6 794万元,节约资金887万元,综合节支率为11.55%,超额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综合节支率10%的目标。
1、加大宣传力度, 政府采购影响面不断扩展。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从多媒体多角度开展宣传,确保《政府采购法》的贯彻实施。组织了《政府采购法》宣传日活动,同时解答社会公众提出的问题。还印制宣传单10 000份,在市政府中心广场向行人散发,不断扩展了政府采购工作的影响面。
2、探索新的项目, 政府采购规模不断扩大。一是在医疗器械采购上有了新突破。开展了预防非典工作所需医疗器械的政府采购工作,通过专家咨询、网上查询、实地验货等方法,了解了医疗器械的相关知识,掌握了常见医疗器械的市场价格,完成采购额42万元,节约资金12万元,综合节支率22%。这项工作的开展, 为扩大医疗器械采购范围积累了经验。二是在工程项目采购上有了新突破。对佳木斯市江北水源工程部分项目进行了招标采购,涉及高低压开关设备、电缆、水泵、电气设备等440台套,各类电缆57 000米,部分项目工程预算1 500万元,项目工程采购已基本结束。为以后拓宽采购领域,开辟城市污水处理、城市垃圾处理等项目采购打下了坚实基础。
3、加强基础工作, 政府采购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一是规范操作规程。制定了《政府采购项目集中统一采购程序》和《政府采购项目公开招标采购程序》等制度,把各单位分散采购变成集中招标采购,由采购部门实施,杜绝了“暗箱操作”现象的发生,取信于社会公众。二是完善资金管理。采取采购项目资金国库集中统一支付办法,避免了采购资金在分散采购环节的损失和浪费,提高了财政资金利用率。凡是列入采购范围的项目,必须实行政府采购,不论是财政拨款,还是自筹资金,一律由“政府采购资金专户”统一结算,杜绝了挤占、挪用采购资金的违规违纪行为。三是完善评标专家制度。在政府采购招投标工作中,充分听取咨询专家的意见,使政府采购的信誉不断提高。为使评标工作更加规范,建立了由40多个专业近 200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家库,对采购项目评标委员会成员采取随机抽签制度,在每个项目开标当天,请市纪检委在专家库中随机抽取评标专家。还建立了咨询专家工作纪律,明确专家在评标工作中的权力、责任和义务,防止徇私舞弊行为的发生,为提高评标工作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四是建立供应商准入制度。根据《政府采购法》的规定,制定了详细的供应商准入制度,量化了供应商资格条件合格标准,充实了政府采购供应商信息库,给供应商创造公开平等的竞争机会,为提供高质量的供应商参与招投标奠定了基础。
4、加强监督检查,防止违纪问题发生。市财政局会同市监察局、 市审计局继续开展政府采购监督检查工作,起草制定了《市财政局、市监察局、市审计局关于开展政府采购制度执行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确定了重点抽查单位75户,占总户数的30%。组成5个检查小组,检查人员学习了相关法规,全面展开联合检查,取得了明显效果。
5、以点带面,县级政府采购工作有了长足发展。市属县(市)政府采购工作, 在各地财力不足的情况下,积极开拓新项目,使县级政府采购规模不断扩大。全市所属县(市)实现政府采购预算总额1 460万元,同比增长248%;实际采购支出1 302万元,同比增长252%;节约资金158万元,同比增长了216%;综合节支率11%。
三、依托优势。财源建设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工作推进情况
1、强化工作措施,加大财源建设推进力度。
一是制定方案,明确责任。制定了《佳木斯市2003年财源建设实施方案》,各县(市)、区也都从各自的实际出发制定了实施方案,使财源建设工作纳入近期有打算,长远有规划的科学管理轨道。二是部门联动,合力推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区域及县区经济发展和财源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形成了在区域及县区经济发展和财源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成员单位和部门联动,齐抓共管财源建设的新格局。三是采取措施,专项推进。改变以往分片分组包扶的做法,按项目申请资金的处室,成立了 6个包扶组,分别由农开办、乡财科、农财科、经建科、经贸科、企财科的负责人任组长,财源办负责协调、督促,从项目的立项、论证、申报、资金拨付、投产见效进行全过程“一条龙”服务,确保财源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四是强化考评,兑现奖罚。建立了风险机制和进一步完善考评机制。各县(市)、区长是财源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财政局为责任部门,协助县长筹集资金,监督项目实施,确保资金及时到位。由组织部牵头财政局配合,组成3个考评小组,对市属县5区的财源建设工作进行考评,把财源建设各项指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各县(市)、区长政绩的一项重要指标,奖优罚劣。共评选出先进单位4个,先进个人6名。
2、加强项目管理,全面提高项目质量。
建立一支专业的高素质的项目开发论证队伍,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搞好项目论证工作。立足于国际、国内和国家的产业政策,突出市场机制,发挥比较优势,重点抓好对县、市经济发展有拉动作用的大项目。对各县(市)、区年上缴税金 1 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建立专门项目库,责成专人管理,长期服务。规范项目申报程序,严格按照省厅下发的2003年财源项目申报程序和办法,对申报的项目进行科学的归档、分类。克服以往项目申报一哄而起和多头申报等弊端,坚持在深入考察、科学论证、找准资金渠道的基础上,突出对县域经济有拉动作用的重点项目。各包扶组多次深入到市属六县(市)和郊区,对2003年财源建设项目,进行严格把关,详细论证,认真筛选,确保项目申报的成功率。
3、巩固已有成果,促进上马项目达产达效。
经过前两年的不懈努力,全市以工业为主体,农业为先导,第三产业为支撑的多元化财源建设体系已经初步形成。2001年和2002年,省厅共扶持佳市财源建设项目55个,投放资金5 591万元,累计实现产值30 936万元,利润2 880万元,上缴税金2 961万元。这些项目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各个包扶组多次深入到包扶项目单位,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面临困难,帮助分析原因解决实际问题,并提出了很多合理化建议,保证了已上财源建设项目的达产达效。
4、突出工作重点,抓好市直财源建设工作。
一是对六县(市)和郊区主要是巩固前两年成果,重点抓好市本级财源建设项目。把财源建设上大项目做为重中之重,组织论证、筛选,启动一批对市直经济发展有拉动作用的财源建设项目,重点发展机械制造、绿色农业和制药三大支柱产业。市直共确立11个重点财源建设项目,投资总额57 730万元,项目达产后可实现产值 113 286万元,利润20 478万元,税金12 841万元。二是市财政在资金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筹集了 1 180万元资金用于市直企业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其中:佳纺100万元,中药厂150万元,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200万元,龙江大豆食品公司200万元,化学制药厂 100万元,卧佛山滑雪场80万元,同江哈鱼岛铁路350万元。三是启动经营城市战略,构筑经济发展的新支点。借鉴兄弟市县经验,结合本地实际,重点推进了居民小区环境改造工程和城市巷道改造等工程,启动了江南园林小区土地储备整理项目、佳木斯市四河整治项目、佳木斯港务局、粮库建设用地整理等城市经营项目。同时积极向省里的有关部门汇报情况,争取资金扶持,目前省里已初步确定投放 1 000万元作为本市经营城市的启动资金。
5、积极跑省进京,多渠道争取资金。
把筹集资金作为财源建设的重中之重,市财政局专门抽出一名总会计师负责此项工作。和财政部和省财政厅保持密切联系,了解重点扶持的产业和投资方向。同时,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多次到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大豆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同有关专家就利用佳市的地缘、资源优势发展绿色水稻基地和高油大豆基地等问题进行探讨,最后确定佳市的“绿色农业园区”、高油大豆基地、同江八岔岛自然保护区等四个项目为重点项目。市财政局主要领导亲自带队跑省进京向财政部和省财政厅汇报情况,争取理解和支持,争取更多的扶持资金,已争取到各种专项资金5 250万元。
6、强化征收管理,搞好税源普查。
根据市政府统一部署,对东风区、前进区、向阳区、永红区和郊区2002年纳税情况进行了普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次普查工作,副市长孙喆做了重要批示,市政府专门下发了佳政办发[2003]7号文件。制定了税源普查实施方案, 成立了以孙喆副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并将国地税、工商、公安、文化、审计、监察、建设、经贸委、人民银行等部门纳入这次普查的成员单位,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利用两周时间分别深入到五个区的国、地税,对于每个区2002年底的实际纳税户进行详细的登记、过录和汇总成册。五个区共普查了12 036户纳税户,其中:国有企业870户,集体企业728户,股份制企业1 298户,私营和独资企业998户,个体工商户 8 142户。2002年完成税收7 323万元(区级)。其中:增值税1 890万元,营业税1 556万元,企业所得税 334万元,个人所得税1 104万元,城维税828万元,房产税843万元,印花税54万元,土地使用税363万元,车船使用税109万元,教育附加292万元。
(二)项目进展情况。
1、省里扶持财源建设项目的进展情况。
2003年,省里初步确定扶持佳市六县(市)和郊区财源建设项目28个,其中11个项目初步确定投资额2 320万元,目前尚未到位。28个项目中工业18个、农业8个、旅游1个、资源开发1个;28个项目中新建项目12个、续建项目16个,全部实现了当年投产,当年见效益。28个项目总投资37 481万元,其中:自筹9 396万元、银行贷款15 819万元、县级财政投入565万元、其他投资11 701万元。28个项目全部达产达效后,可实现产值100 964万元、税金5 286万元、利润7 287万元。实现产值26 028万元、利润848万元、税金2 246万元。如富锦市的高油大豆生产基地实现产值940万元、税金150万元、利润130万元,冰鹅啤酒生产线项目实现产值1 499万元、税金470万元、利润14万元,同江市的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实现产值1 320万元、税金 356万元、利润107万元,汤原县的鹤吉烤烟基地建设项目实现产值296万元、税金98万元,抚远县的鲟鳇鱼繁育基地实现产值760万元、税金300万元、利润100万元,郊区沃尔德电缆有限公司实现产值8 500万元、税金200万元、利润150万元。
2、市直财源建设项目的进展情况。
2003年,在巩固市属县(市)财源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市本级财源建设。经过反复论证筛选,共确定11个市本级财源建设项目。经确立11个重点财源建设项目,投资总额57 730万元,项目达产后可实现产值 113 286万元、利润20 478万元、税金12 841万元。其中:佳凤啤酒扩产50 000吨项目、鑫达汽配有限公司球墨铸铁项目、千里集团绿色蔬菜基地建设项目、乌苏里江佳大制药有限公司年产 4亿支水针项目,龙江减速机厂单螺杆抽油机项目为市直的重点项目,省里已经初步拟定投放资金 250万元,重点扶持鑫达汽配有限公司球墨铸铁项目(150万元)和龙江减速机厂单螺杆抽油机项目(100万元)。5个项目全部达产达效后可实现产值96 055万元、税金11 978万元、利润17 188万元,将成为全市重点纳税大户。鑫达汽配有限公司球墨铸铁项目一期工程已投产,实现产值1 500万元、税金200万元;千里集团绿色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实现产值700万元、 税金39万元;龙江减速机厂单螺杆抽油机项目实现产值932万元、税金5万元;乌苏里江佳大制药有限公司年产 4亿支水针项目已经完成基本建设正式投产;佳凤啤酒扩产50 000吨项目正在进行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