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市委党校

市委党校



  【干部教育培训】 2003年,市委党校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全面提高领导干部整体素质,认真搞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保证主体班班次授课质量,严把“专题关、集体备课关、授课关、反馈关”,授课质量不断提高。采取派出去、请进来、导师带、集体帮等形式,加大对校内理论骨干培养的工作力度。与市宣传部、团市委、统战部密切配合,为各条战线、各部门、各单位培训了一支理论骨干队伍,提供了理论人才保证。行政学院初步形成了适应工作需要的公务员培训教学体系。积极推进干部培训基地的教学改革,合理设置培训班次,调整培训内容,推广了个性化、差别化培训。改革教学方法,采取案例式、研讨式、答疑式、菜单选题式的教学方法,使授课多元化、灵活化,形成了教与学的互动,调动了教师、学员两方面的积极性。优化教学手段,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开通了与中央党校联网的 B级远程教学网站,为微机室、教研室、行政部门配备了微机,为计算机教学、教师备课、建立校园网提供了便利。全校现有4套多媒体教学硬件,可同时满足4个主体班教学需要。学校主体班次教学全部使用多媒体授课,一部分中青年教师能独立制作教学软件。强化主体班次日常管理,优化教学评估体系。学校制定了《市委党校主体班次学员管理暂行规定》,在出勤、请假、考核等10方面制定了43条管理规定。建立了三级备课、专题招投标、专家点评、学员反馈、课堂教学竞赛等针对性强、可操作、实用的教学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提高了教学质量。全年,举办了 5期学习十六大精神培训班、9期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培训班、3期县处级领导干部进修班、1期中青年后备干部培训班,培训党政干部1 980人;举办了 2期公务员培训班,培训公务员305人,圆满完成了市委下达的培训计划。
  【教育教学科研】 继续坚持科研工作“四服务”方向,实现了教学科研一体化,不断提高科研对教学的支持率。调整和充实了学校学术委员会,充分发挥了专家学者在科研工作的指导、示范作用。加强了对现实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全市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热点难点问题,组织教师、学员进行社会调查,研究对策,开展学术交流,为市委、政府决策提供了依据。定期召开了 3次理论研讨会,有十余位教师做了学术报告,并撰写论文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王国平的《农村基层党支部建设研究》、王振岳的《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研究》被列为省级课题,另有 8位教师的研究成果被列为市级课题,学校获省党干校系统科研工作组织奖。全校共获科研成果59项,其中专著 3部、国家级论文18篇、省级论文9篇、市级论文29篇。
  【函授教育教学】 稳定党干校系统函授教育规模,拓宽与普通高校联合办学的渠道,加速成人函授教育的发展。校党委一班人带头招生,将招生指标分解到人,实现全员招生,建立了招生工作专项推进和奖罚机制,圆满完成了函授教育招生任务。年内中函和省函共录新生602人(本科427人、专科 115人、研究生60人),另外黑大、哈理工、哈师大报名人数达410人,其中与普通高校联合招生243人,创收110万元,引资30万元。对函授教育实行从严教学、从严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面授率。在教学中,严把备课关、授课关、辅导关、学员反馈关,从而使课堂教学的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教师队伍建设】 从加强对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入手,重点加大对学科带头人、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采取外派进修、出省考察学习、以老带新、到基层挂职锻炼等多种途径,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忠诚党校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推动了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