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民政工作

民政工作



  【城镇低保】 2003年,市民政系统进一步加大城镇低保工作力度。全市享受低保人员已达104 972人,人均补差补贴标准达54元,实现了应保尽保目标。在解决佳纺、 糖厂政策性破产过程中,低保工作主动介入,为佳纺、糖厂近万名困难职工提供了社会救助,支付救助款27.54万元,并将糖厂提前进入退休序列的 326人纳入到低保金发放渠道,很好地支持了国企改革工作。
  【救灾救济】 2003年是佳市自然灾害较重的一年。全市受灾乡镇74个,受灾村屯 963个,受灾农户22.6万户,受灾人口493.4万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80.4%。倒塌房屋 1 238间,造成经济损失1 650万元。农作物受灾总面积1 158万亩,绝产面积 111万亩。全年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粮食减产74.75吨,农民减收9.45亿元。市民政局及时查灾核灾,向上争取救灾款548万元;组织灾区各级政府筹集救灾款1 416万元、救灾物资625万元,安排口粮款 442万元,保障了灾民的生产生活。
  【社区建设】 从抓硬件基础建设入手,集中使用 150多万元社会福利资金,在市区创建了20个标准化示范社区。配齐微机、电话、VCD、大屏幕彩电、办公桌椅、 档案柜等10项硬件设施;落实8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办公用房;面向社会考录社区工作人员,改变了社区建设档次低、水平差,社区工作人员年龄大、素质低的状况。同时,积极落实社区服务优先优惠政策,扶持社区服务业壮大发展。为城市低保对象安排 300个社区保安岗位,为下岗贫困职工提供家政服务岗位3 687个。
  【双拥优抚安置】 通过“千里双拥水道”创建活动,巩固了科技拥军、政策拥军、社会化拥军成果,有效缓解了“军嫂就业难”、“军娃入学难”、“复转军人安置难”、“优抚政策落实难”等热点难点问题。积极推进优抚医疗改革,鼓励退役士兵自谋职业、有偿安置,以及给军嫂发放生活补助费,将军嫂纳入低保、进入劳保等做法,为新时期双拥工作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佳木斯市第五次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同江市被首次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
  【自身建设】 一年来,通过向上争、银行贷、财政借、职工集等多种途径,筹集资金4 000多万元,新建了全市示范性老年公寓、市殡仪服务中心、佳西殡仪服务站、市爱心医院,完成了刘英俊烈士陵园二期改造工程、重新装修“八一”宾馆等13项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通过市场化运营积累了一定的发展资金,较好地反哺了民政主业,为民政事业保持长远的发展后劲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