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工作
市政协工作
【理论学习与研究】 2003年,市政协组织和推动委员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共十六大精神,不断提高委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市政协统战学习中心组有计划、有准备地集中进行了 4次政治理论学习,带头联系实际指导工作,为推动委员和机关干部学习起到了先导和示范作用。通过举办委员骨干培训班、委员学习实践“三个代表”经验交流会、选树第二批学习实践“三个代表”先进委员和建设学习型委员论坛等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委员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做好政协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涌现出学习实践“三个代表”先进委员10人、“五个一”活动先进委员43人。在抗击非典中有百余名市政协委员积极捐款捐物献爱心,折合人民币15万元,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好的反响。为扩大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的社会影响,举办了市第十届宣传政协好新闻评选活动,评出获奖作品18篇,向省政协推荐8篇,获得省级二等奖1篇、三等奖 2篇;在《人民政协报》、《中国政协》、《北方时报》等省以上报刊发稿1 0篇;与新闻单位合办政协专栏3期,播放(刊发)18次;出版《友声》刊12期,共计2万余份。
【发挥职能作用】 组织委员为“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和实现“富民兴佳”新跨越积极参政议政,踊跃献计出力。按照市委的部署和要求,市政协圆满地完成了组织实施绿色食品扩展推进工作任务,在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和品牌创建方面又取得了新突破。年内获取欧盟组织和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的有机食品品牌 9个、绿色食品品牌12个、无公害食品品牌30个,进而推动了全市绿色食品产业的提档升级工作。市政协 3位副主席分别参与全市防治非典和“两风”建设的组织领导工作,都圆满地完成了市委交给的任务。年初,召开了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委员们协商了“一府两院”工作报告等重要问题,并围绕市委工作部署,提出46条意见和建议,多数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采纳。围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主攻课题实施了“六个一”计划,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中,《关于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调查报告》、《关于组织委员对政府部门提升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水平情况开展民主评议活动的报告》,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并指示,在《佳木斯通报》予以刊发。“十百包联”、组织部分民营界委员赴闽、浙两省学习考察和举办发展民营经济研讨会、民营经济界委员培训班等项活动也都取得了较好效果。同时,围绕市委确定的“十项重点工作”的重要问题,就农村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和国有企业改革情况开展两项专题视察,就搞好社区建设和民办教育发展情况开展两项专题调查所形成的专题报告均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其中《关于我市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情况的视察报告》、《关于我市民办教育的视察报告》在《佳木斯通报》刊发。市政协领导还应邀对全市创业行动开展情况进行了视察。在第十二届三江国际旅游节网上经贸洽谈会期间,开设了“政协在线”,为委员搭建了网上经贸洽谈平台,并发出邀请函30余封,发布信息276条,发布项目14个,达成意向性协议2个。进一步加强提案和信息工作,通过完善提案工作条例、制定重点提案立案标准和督办制度、开展提案分析、提案调查、提案回访和市政协领导亲自督办、现场办公等措施,使提案质量和办理效果有了明显提高。市政协全年共收到提案240件,立案220件,办复 220件,办复率为100%,一年来,向市委、市政府报送社情民意信息50多条,被采用20多条。
【职能建设】 按照中共十六大、省、市委和全国政协、省政协有关会议文件精神,在推进政协履行职能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上积极探索,取得了新的突破。6月份, 组织召开了6县(市)和5区两个座谈会,在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代市委起草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政协履行职能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的意见》,经市委研究以佳发[2003]4号文件印发执行。12月份,召开了县(市)区政协推进 “三化”工作座谈会,交流了工作经验,对推动全市各级政协“三化”建设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通过建立健全市政协各专委会与市直相关部门对口联系制度,进一步加强了市政协与市直相关部门的对口联系与合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
【民主政治建设】 充分发挥政协自身联系广泛和社会包容性强的优势,为加快发展营造大团结大联合的局面,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上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通过坚持市政协领导带头联系委员的“三个十”制度、委员接待(活动)日制度,共接待、联系和走访委员300人次,反映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60余条, 其中一些建议被市委、市政府信息采用,并得到了市委领导的批示。召开了 4次市政协秘书长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秘书长联席会议,通过沟通情况,交流工作,及时了解和反映他们代表的各界人士的意见、要求和呼声,并帮助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继续在委员中开展“五个一”、“四引进”、帮扶城乡贫困户和安置下岗职工活动,共引进资金 2.8亿元、项目37个、技术32项、人才202人,帮扶城乡贫困户115户,安置下岗职工 4 321人。11月份,市政协经过积极联系与工作,向福建香港南益集团劳务输出23人,并计划明年输出500人,三年之内输出2 000人,开辟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新领域和新途径。
【自身建设】 通过采取多种措施和开展多种活动,不断加强政协自身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进一步提高了整体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在市政协四次常委会上分别就发挥政协全委会、常委会、专委会和委员主体作用问题进行专题研讨,深化对政协全委会、常委会、专委会和委员的重要性、基本理论的认识,总结发挥其作用的工作经验。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对委员队伍进行了两次调整,共增补委员33人,辞去委员17人,进一步优化了委员结构,保持了政协队伍的生机和活力。同时,通过开展“两风”教育、机关机构改革和科级干部竞争上岗;通过组织机关干部参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培训班和计算机、法律知识考试,举办 5次学习中共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等体会文章展览;通过深入开展“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争创一流”和五好文明科室暨五星挂牌竞赛活动,使机关干部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机关 95%以上的科室被评为五好文明科室。年内市政协机关共为抗击非典、双拥、抗旱和社区贫困职工创业等捐款 9次,合计人民币31 090元。在抗旱期间,市政协领导多次带领政协有关部门深入到富锦市头林镇兴林村研究抗旱问题,帮助该村打了一口集抗旱、防火、饮用为一体的深水井,受到村民们的欢迎和好评,被誉 为“幸福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