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监察工作
纪检监察工作
【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2003年,市纪检监察机关采取强化教育、廉政承诺、监督检查等措施,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不准利用职权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不准收受与行使职权有关系的单位和个人的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不准配偶、子女经商办企业等廉洁自律规定,取得成效。集中整治吃喝玩乐歪风,根据市委下发的“六条禁令”,市、县(市)纪委深入现场纠察,查处用于吃喝玩乐公车 246台,在新闻媒体曝光67台,追究相关领导责任27人,清退赊欠营业性饭店吃喝款 267万元,对套取现金组织公款吃喝、用公款到境外旅游、在洗浴中心赌博等 4起典型案件严肃查处,遏制了吃喝玩乐歪风。对超标准公务用车进行专项清理,全市清理纠正党政机关超标准小汽车71台,清退借用企事业单位小汽车41台。大力压缩、控制节庆评比等活动。以市殡仪服务中心成立为契机,对丧事用车做出明确规定,组织人员现场检查,教育疏导车辆68台,查处12台,用公车送葬问题已得到有效控制。坚持把制止领导干部借子女升学摆“学子宴”敛财问题作为重点,制定“四不准”规定,开展普遍教育,强化监督,制止拟办“学子宴”47起,查处违纪干部4人。
【案件查处】 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 555件,立案 393件,结案384件,其中大要案109件。给予党政纪处分370人,其中县处级干部 9人。通过查办案件挽回经济损失642万元。紧紧围绕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严肃查处防治“非典”和“两风”建设中的失职渎职、以权谋私、不规范执法的违纪案件,全市共查处典型案件 168件,公开处理70件,发挥了惩处和教育防范作用。
【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 以解决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问题为重点,纠建并举,标本兼治,纠风工作取得新的成效。深入治理教育乱收费,重点抓规范、抓管理、强化监督。中小学全面实行收费卡收费公示制度,积极推行听证评议制度,建立并形成统一收费、统一票据、统一管理的监督机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查处中小学乱收费案件52起,对18名干部给予党政纪处分,免去校长职务 2人,对12所学校通报批评,清退违规收费61万余元。进一步纠正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扩大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数量和范围,发标品种3 357个,折扣让利上账1 261万元,集中招标采购药品让利患者 650万元。大力整治医务人员收取索要“红包”问题。加大整治药品和医疗市场力度,没收违法经营药品价值 123万元。继续治理农村和企业“三乱”问题。对涉农收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查出并纠正乱收费项目7个、搭车收费6项,强行以资代劳30万元。共查处加重农民负担案件16起, 涉及金额232.8万元,处分违纪干部 5人。继续推行《企业负担登记卡》等制度,审验《收费许可证》2 223个、收费项目234项,审验率达100%。治理报刊摊派、公路“三乱”等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果。
【源头治腐】 从源头上治理腐败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一些重点工作取得新的突破。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削减审批项目220项;建立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市直32个单位的191项审批事项首批进入,占保留审批项目的 58%,规范了审批行为,提高了办事效率。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市本级和11个县(市)区全部建立了国库集中收付中心,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取得了新进展。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选任干部票决制、公示制、差额制、全委会表决制等制度已普遍实行,同时,采取“三民一差”的方法,选定6个处级领导职位,提高了选人用人的公开化和民主化程度。加强审计监督,对9个单位的主要领导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落实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等四项制度取得新进展。在桦南县开展的建立统一招标中心试点工作取得了经验,优化了资源配置,规范了招投标行为。全市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22宗,总面积13.1万平方米,成交金额 7 446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667%、172%、235%;国有资产拍卖总交易额达22 536万元,同比增加14 036万元;政府采购金额 6 794万元,节支率为11.55%;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率进一步提高。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巩固深化。政务公开以建立办事大厅、加快电子政务建设为重点,47个市直单位设立了政务信息网站,市政府开通了办公局域网和视频系统,提高了公开效果;厂务公开向保证职工权益、促进企业改组改制和非国有企业延伸,被评为全国厂务公开工作先进城市;村务公开,全市888个村达到规范化程度,占总数的93%,群众满意率达到86.7%。
【党风廉政教育】 以建立领导责任制、部门联席协调制、纪委内部例会制为重点,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格局。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向全省十名廉政标兵刘立波同志学习活动;层层评选廉政典型,树立市级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个人标兵10名,并举办演讲会、座谈会、 报告会 240多场次;以慕绥新等案例为反面教材, 开展警示教育;组织学习《领导干部从政行为规范》等书籍,开展廉政知识测试活动,党员干部受教育面达 95%以上。坚持开展“三必谈”,对新任职的 370名处、科级干部进行了廉政谈话,对部分于部进行了警示谈话和诫勉谈话。通过教育,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党性观念、纪律观念和廉洁从政意识。
【治理经济环境】 把创建优良经济发展环境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与“两风”建设紧密结合,重点解决秉公执纪、依法行政、廉洁从政、规范行政方面的突出问题。11个县(市)区和84个市直部门全面实行了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失职追究制、否定报备制、无偿代办制等 6项制度,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得到提高。清理废止市本级政策规范性文件47件,政策环境得到改善。加大监督和查处力度,市县两级纪委和有关部门设立专项举报电话80多部,建立环境监测点 157个,开展有奖举报、专项稽察、明察暗访,全市发现并纠正影响经济环境问题377件,立案查处97件,处分违纪干部188人,公开处理典型案件34起,37名领导干部受到责任追究。总结宣传了14个单位优质服务、公正执法经验,并以正反面典型为教材,组织大讨论。在市广播电台开通“行风直播热线”,组织49个市直部门领导走进直播问,现场接听群众电话反映问题1 492个,答复解决1 118个,重点督办解决63个。改进方法,认真开展“正行风、促发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组织各界代表对教育、卫生等热点部门进行面对面评议,对其他部门重点督察,年底对部门行风进行全面测评, 评出最佳单位13个,9个部门被评为全省行业第一名。
(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