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市委
九三学社市委
【参政议政】 2003年,九三学社市委发挥参政党职能,加大参政议政工作力度:一是把专题调查作为重点,加大议政力度。年内,召开两次会议研究调研题目,由一名副主委带队到市委组织部知识分子科、人事局人才交流中心、各大专院校、中心医院、电机厂、煤机厂等单位进行调研,形成了“关于稳定和用好现有人才的建议”和“注重科技、重视人才、稳定我省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议”。二是注重提案和议案工作,提高提案和议案的质量。要求社员中兼职市、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的提案和各种建议,必须经社市委领导沟通、审核、修改后上报,上半年共上报十篇。其中,关于“大力发展佳木斯个体私营经济的建议”、“大力推进佳木斯市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建议”、“狠抓市容环境管理,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的建议”、“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我市经济的建议”、“关于加强社区建设及管理的建议”、“发展我市高科技术产业的几点思考”、“加强和完善我市医疗保险制度”、“充分利用佳木斯的地域,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等调查报告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向省市提交提案26件,有 80%的提案已给予答复。三是充分发挥区级组织的作用,为振兴佳木斯经济多做贡献。上半年,各区基层组织积极参加各区人大、 政协调查和视察活动69次, 提出意见及建议 100多条。其中,“佳木斯市各高速公路出口路段收费问题”、“针对中小学收费不合理问题”、“行政执法部门野蛮行使职权,损害行政机关形象问题”、“公、检、法部门违纪执法问题”、“施工单位随意挖掘道路,损坏城市环境问题”、“关于行政事业单位职工的供热费变暗补为明补纳入个人工资卡发放问题”、“关于妥善解决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生活,彻底根治流现象发生问题”、“彻底解决城市垃圾堆放、污染环境问题”、“快速建立我市农副产品批发大市场建议”等多项提案引起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
【组织建设】 九三学社组织建设工作卓有成效。一是调整工作思路。紧紧抓住基层组织这条工作主线,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开展组织建设的规律、办法。定期走访,与社员所在单位领导沟通情况,取得基层单位的支持。取得基层单位的支持。从口腔医院、郊区、电机厂、教育学院、省农垦勘测设计研究院选出 5名社员,分别担任九三学社市委各专门委员会职务。社市委根据九三学社全国“八大”修改后的《社章》规定,率先在合江林管局、鹤岗市、富锦市发展 7名新社员。针对前进区电机厂支社换届问题和铁路小组人员较少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把发展重点放在铁路系统,使组织建设工作步入了规范化轨道。二是抓好“三级组织建设”。在社市委组织建设中,重点加强组织部工作,将分散多年的社员档案重新立档造册,分别把男、女社员、在职与离退休社员、调离外地市与死亡社员登记造册;在区级组织建设中,按照《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建立了区委领导人分工负责制度;建立健全了区级领导班子机构,配齐了主、副委,配备了区委组织、宣传、议政、科技和妇女委员;在支社和小组建设中,把自主权交给所在区委,进一步理顺了区委抓支社、支社抓小组的关系和工作任务。三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遵循“整顿、充实、提高”的方针,完善社市委领导班子建设,加强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对现有社市委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了调整,制定了领导班子岗位责任制,主、副委分工负责制、秘书长岗位责任制和机关各部(办)工作制度。年内,社市委召开了一次全委会、三次常委会、四次主委会、六次秘书长办公会,充分发挥了集体领导的作用。四是稳定发展社员。按照九三学社全国“八大”会议通过的新《社章》规定,本着“三个为主”的原则,发展社员工作按程序操作,严把质量关,绝不突破5%的比例。重点发展高学历、高职称的中青年知识分子;同时适当发展体育界、文艺界、公检法司等部门优秀人才。年内,在富锦市发展 1名有影响力的新社员,在鹤岗市发展3名新社员,在合江林管局和鹤立林业局发展2名新社员。
【思想建设】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两风”建设,结合“争先创优”活动,开展“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活动,突出以“三个服务”为中心,形成高效、灵活的工作机制。在全市抗击非典斗争中转发了《九三学社中央关于加强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社市委主委朱晓峰,常委鲍文华获佳木斯大学抗非典先进个人称号,社员李兴富获全市抗非典先进个人称号。副主委谢宜臣研究出高效降温服,捐献给北京市协和医院、北京小汤山医院 100件。社市委对郊区主委刘晓华抗非典期间不忘自己是九三人的先进事迹给予了报道。社市委宣传部举办了全市社员参加九三学社佳市委纪念建国54周年知识竞赛 100题活动,向九三学社省委提供各类通讯信息20余条。社市委副主委王波、佳大主委鲍文华参加九三学社黑龙江省委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暨思想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并作了经验发言。社市委宣传部在全市收集九三学社活动图片、历史资料,出版一期《九三学社》。年内,社市委举办了“撰写提案培训班”和全年工作总结表彰大会。
(于桂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