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社科联
市社科联
【学会建设】 2003年, 市社科联学会建设取得新成效。1、组织各学会搞好换届工作。全市45个学会中11个应换届的学会全部完成了换届。同时,完成了对市教育学会、市医政管理学会、市预防职务犯罪协会等5个新学会成立的审查工作。2、搞好学会标准化建设。先后深入市图书馆学会、市人口学会、市审计学会、市工商管理学会等25个学会调研,征求意见,对逐个学会验收、考核,确定10个学会达到标准化建设标准,并将市审计学会、市民办教育学会和市检察官协会向省社科联推荐,参评省社科联系统先进集体。3、深入开展 “五个一”活动。即各学会每年要组织召开一次理论研讨会、召开一次学会年会、撰写一批好文章、进行一次科普活动、组织一次会员联谊活动。各学会采取理论研讨会、座谈会、年会、论文评比会、科普宣传、咨询服务等形式积极开展活动, 活跃了全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4、完成了学会数据库建设。学会数据库建设从2002年初开始,到2003年 9月结束。45个学会按要求上报了《学会情况调查表》、《会员情况调查表》、《加强学会建设问卷调查》, 经过汇总共有会员8 509人、团体会员数 175个、大专以上会员8 045人、中级职称以上会员5 019人。每个学会都建立了微机动态档案, 学会管理步入了规范化轨道。5、组织学会秘书长培训。组织30多个学会的秘书长参加了培训。
【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 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1月份,组织30多名社科界专家、 学者参加全市社科界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座谈会,对如何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提出了许多好建议。2月份, 与市委宣传部联合召开了社科界的专家和县市区领导20余人参加分析佳木斯优势,促进佳木斯经济发展座谈会,与会专家及领导对尽快搞好城市定位,以发展边贸、 畜牧业为经济发展的重点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3月份,召开了再就业问题与对策理论研讨会,社科界的30余名专家、学者及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围绕再就业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4月份, 与市人大常委会联合召开了关于城市定位问题座谈会。组织社科界专家、学者认真分析佳木斯地域特点,并提出城市定位要符合市情、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需要,更要具有个性化的建议。配合市委宣传部组织社科界专家、学者及理论骨干7人到桦川等县(市)区宣讲了十六大精神。6月份,组织市经济综合管理部门、政策理论研究部门、金融及有关职能部门、重要企业的负责人30余人就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展开研讨,形成了加快佳市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必须打破部门界限、学科界限,广泛调动全市各行业、各部门及各有关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全市干部群众的集体智慧,共同献计献策,提供全面、系统、正确发展思路的共识;召开了市社科界庆 “七一”迎市十次党代会座谈会。7月份,与市委宣传部联合召开了全市抗击非典总结座谈会。8月份开始, 与佳木斯日报社组织召开贯彻落实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的“走六化道路”系列研讨会,分 6个专题,每次研讨成果都在《佳木斯日报》刊发,共刊发6个专版。9月份,在市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召开了企业实施信息化战略研讨会。10月份,与市政协联合召开了佳木斯市民营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会上收到论文 149篇,有51篇获奖。11月份,与市委宣传部联合召开了全市“创业行动”理论研讨会暨就业教育读本发行仪式,各区就业局的负责同志、市直各党委的书记、宣传部长,佳木斯大学、市委党校的专家共 14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12月份,与市委宣传部共同组织全市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收到论文100余篇,有8篇论文作大会发言;向22名一等奖论文作者、18名论文二等奖作者和16名论文三等奖的作者颁发了获奖证书。在市社科联的积极组织下,市家教学会召开了第五届年会,收到论文45篇,有20篇论文获奖。市民办教育协会举办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培训班,特邀省教育厅和省高校有关领导和专家进行专题辅导讲座,覆盖全市各区的会员 200多人参加了培训。市审计学会召开了审计理论研讨会,收到论文 150篇,有12篇论文作大会发言,评出89篇论文,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市检察官协会举办了首届“检察文化节”,召开了反贪侦查工作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交流侦查理论调研文章35篇。市卫生经济学会参加了在太原举办的“两北”地区卫生经济理论研讨会,有 1篇论文在研讨会上宣读,并被收录到研讨会论文集。市纪检监察学会举办了纪检征文竞赛活动,收到论文 179篇,有76篇论文分获一、二、三等奖。市工商行政管理学会举办了“服务型工商”座谈会。
【办好《佳木斯社会科学》刊物】 出版了 4期《佳木斯社会科学》,并将刊物寄送全国500个大中城市社科资料室、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的图书馆、 情报所、社科研究机构等部门进行交流。发送市级五大班子领导及各部委办局、县市区领导及各乡镇、市直、中省直及企事业单位、各大中专院校及中小学校。
【为经济建设服务】 坚持为经济发展服务。一是开展了2003年社会科学重点科研课题招标工作。按照“三结合,三为主”的原则,有计划有重点地探讨和研究“十五”期间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制定了《佳木斯市社会科学重点科研课题规划》,组织了课题立项、课题招标,经专家论证共立项80多个重点科研课题。二是编辑出版了20万字的《就业是民生之本》一书。为全市各单位及创业与再就业人员提供理论引导、政策服务和智力支持,在全市营造良好的创业与再就业氛围。三是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年内组织全市社科界及各学会共开展研讨活动12次,形成理论成果 600余篇。组织社会科学普及活动11次,咨询服务10 000余人次,散发传单50 000余份。参加全国性学术交流1次、全省性学术交流3次,交流资料 1 000余份。市家教学会、市工运研究会、市律师协会、市财政学会、市会计学会、市图书馆学会等学会都开展了相关法规的宣传活动,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四是开展了十六大论文征集活动。共收到论文 156篇,有16篇优秀成果在《佳木斯社会科学》上刊发。五是加强科研成果的推广和转化。一年来,组织社会科学工作者围绕全市经济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理论研究活动,在《佳木斯日报》刊发10余个版面、70余篇成果,在《佳木斯社会科学》上刊发250余篇成果。一些理论研讨成果整理成研讨会纪要,在《佳木斯通报》上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