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渔业

渔业



  【基本情况】 2003年,全市已利用养鱼水面达到26.8万亩,比上年增长3.4%;水产品产量达到 4 256万吨,比上年增长1.5%;渔业产值实现3.52亿元,比上年增长0.9%;渔民人均收入达到4 020元,比上年增长5%。
  【养殖生产】 全市各地加快渔业经济结构调整。一是水产养殖品种向名优化和特色化方向发展。桦南县桦丰村特种鱼养殖场投资464万元,新建3 000平方米温室水产养殖车间,工厂养殖规模达到5 000平方米,养殖甲鱼8万只,鲟鱼5 000尾。桦南县在上年试养3亩河蟹成功的基础上,在6个乡镇推广养殖河蟹120亩,销售价格最高达60元/斤,最低30元/斤。抚远县抓住鲟鳇鱼人工繁育孵化被列为全市优质高效农业十一项重点推进工程之一的契机,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全年到位180万元,新建2 000平方米温室鲟鱼孵化车间,使鲟鳇鱼为主的地方特色鱼类人工繁育孵化规模达到4 000平方米,全年生产销售鲟鱼卵800多万粒,苗30万尾,成为全国特产鲟鳇鱼重要的苗种供应基地。从南方空运鱼苗4 500万尾,名优良种率达到70%,全市名特优水产品养殖面积达到 4.7万亩,比上年增长9.3%。二是驯化养鱼和综合养鱼向名优品种、自动投饵的高产集约型和综合经营、主副互补的低耗生态型方向发展,集约型的驯化养鱼面积达到10万亩,比上年增长 53.8%。投饵机、增氧机使用更加普及,低成本高效益的综合养鱼面积已达到5.5万亩,比上年增长17%。三是集垂钓、旅游、餐饮为一体的休闲渔业得到较快的发展。全市具有水产特色的渡假村和垂钓点达200多处,游钓水面近 3万亩,年创收入1 000多万元,均比上年有较大幅度提高。四是稻田养鱼稳步发展。全市稻田养鱼“桦川模式”已发展到10万亩, 比上年增长50%。省农委、省水产局在佳市召开了“全省水稻田利用鱼苗杀虫除草新技术桦川现场会”,现场采取前后对比和算经济账等形式,宣传实施稻田养鱼订单包收的好处,仅水稻一项每亩就可增收2 500元。
  【渔业资源保护】 重点强化了禁渔期、禁捕区和边境水域的渔业行政执法检查工作。市农委筹措资金维修中国渔政23501、23502号两艘渔政船,全年累计出检 150天,出动大小船只300余次,清理销毁小眼网、密眼箔、 绝户网共80余片,土亮子、迷魂阵42处,清理窝棚40处,查处违法案件10余起,罚没款达 3万余元,扣留无证船只35条,在春秋两季中俄渔政联检中受到俄方和上级领导的好评。6月29日和7月10日在佳木斯市区松花江,同江市、抚远县黑龙江举行了三次大规模的鱼类放流活动,仅市区就放流经济鱼类 100万尾,同江、抚远两地放流鲟鱼30万尾,对渔业资源的涵养和增殖起到了积极作用。
  【水产技术推广】 佳木斯市承担省“丰收计划”项目和“名优水产良种增养殖技术”,通过放养经济价值高、市场前景好的名优水产良种,采用池塘主养、池塘套养、大水面增殖三种增养殖方式及健康养殖技术,实现水产养殖增产增效。养殖名优水产品的品种有德国镜鲤、银鲫、彭泽鲫、南方大口鲶、杂交鲶、黄颡鱼、泥鳅、团头鲂、加州鲈、鳜鱼、河蟹等。全年完成推广面积24 600亩,其中池塘主养完成 2 050亩,池塘套养完成 8 050亩,大水面增殖完成14 500亩。通过实施“丰收计划”增养殖技术,全市共增加产量1万余吨,为渔民增收156.9万元。
                                     (胡佳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