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佳木斯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佳木斯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重点项目推广】 2003年,市农业科技推广总站十分注重发挥技术含量高的项目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在全市农业生产遭遇春旱、生育期活动积温低和秋季多雨的不利气候条件下,大豆垄三栽培、水稻旱育超稀植、玉米育苗移栽催芽坐水种和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项目都取得明显增效。其中水稻钵育摆栽技术达到50万亩,大豆深窄密栽培达到 150万亩,玉米通透式栽培技术达到52万亩,全方位超深松技术达到145万亩,四大作物优质品种应用面积达735万亩,四大作物绿色食品技术规程面积由上年的 230万亩发展到308万亩,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122万亩,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技术完成570万亩,种子包衣技术应用完成150万亩,蔬菜无公害栽培生产达到15.5万亩,比一般生产田效益高15%以上。年内重点推广项目12项,面积达1 484.1万亩;试验项目115项,示范项目30项。
  【科技示范园区建设】 在上年基础上,进一步加速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速度,取得了良好效果。一是注重绿色。在科技示范园区内加大绿色食品的推广力度,推广了四大作物及部分经济作物绿色食品A级和AA级栽培技术标准规程,推广面积达308万亩。二是科技贡献率由过去的38%发展到现在的42%左右,严格按技术方案落实各项新技术,抓关键环节,以较高的技术标准辐射一般田。三是突出节本增效。放弃高投入项目,选择成本低、效益高的应用项目。四是技术服务配套。实现了技术方案、工作计划、技术培训和物资投入的统一,大大提高了服务水平。
  【农业科技培训】 根据加人 WT0后的新形势,结合“科技之冬”活动,围绕调整种植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植物检疫、行政执法和绿色食品等重点内容,开展了技术培训。培训中突出了专业知识的针对性和稀少作物栽培技术的特殊性,通过对种植区域重点农户跟踪服务,发放技术资料,举办科技大集、巡回培训、集中办班、电视讲座,召开专题现场示范会等,共举办各级专题培训班320次,发放技术资料1.5万份,培训师资、专业技术推广骨干和农民32万人次,达到了预期的培训效果。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在乡(镇)级农技推广站改革完成后,为了适应入世需要和农业技术推广法的落实,进一步加大了全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按照国务院关于稳定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文件精神,制定了具体规定和相应的政策。全市共有农技推广人员 553人,其中市总站27人,县(市)站297人,乡(镇)站229人。
  【植物检疫行政执法】 按照省农委等五部门《关于加强植物及植物产品运输检疫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加大了植物检疫力度,进一步规范了植物检疫工作执法行为,使植物检疫工作更加规范、合理有序,全年无违章现象。市植检植保站对佳市蔬菜果品市场进行了检疫执法,同时对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进行了法律知识教育和执法监督,保证了蔬菜果品市场的检疫执法。
  【为农业生产和农民服务】 全市现有在职推广研究员2人、研究员级高级农艺师1人、高级农艺师30人、农艺师168人、助理农艺师及技术员310人和市专家协会成员10人。他们在农学、园艺、土壤肥料、植物检疫、 病虫害防治等学科领域中积极发挥技术优势,结合农业科技110指挥中心工作正常运转,全面开展了农业生产技术咨询服务。据统计,市总站全年受理咨询电话313次。8月份,市委组织部组织农业专家到市属 6个县(市)、郊区开展历时15天的“十百千”下乡服务活动,为农民提供从选种、育苗、病虫草害防治到田间管理知识和技术,及时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在夏秋水稻稻瘟病和作物低温冷害发生时,及时提出了防治措施,并组织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指导,使灾害降到最低程度,被省、市各新闻媒体多次采访和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