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化工作
农机化工作
【农机化作业】 2003年,全市农机总动力137.6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7 238台,小型拖拉机保有量60 737台;大中型配套农具13 213台,小型配套农具30 742台;联合收割机1 840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8 354台,畜牧机械1 480台,综合农机化程度达84%。全市播种面积923万亩,实施机械化秋整地539万亩,机械播种695万亩,机播程度达75%。其中,机械精少量播种 495万亩,占机械播种面积的71%。水稻插播机械化程度达51%。机械化综合示范田30万亩,农机作业标准化示范田168万亩。
【新技术推广】 一是 148万亩双高大豆地块全部实施了深松技术、垄三栽培技术和机械中耕、机械除草及机械化植保技术。二是水田机械化技术有了新发展。全市水稻育秧大棚达到3 576栋,育秧机械达到 274台,推广搅浆平地机47台,推广水稻插秧机2 933台,水稻插秧机械化程度提升到51%。三是积极推广饲料加工机械化技术。全市推广饲料加工机械556台,青贮玉米机械化技术推广面积达到4.05万亩,贮存容积 3万立米。四是机械深松技术、秸秆根茬机械粉碎还田技术、免耕播种技术、机械药物杂草控制技术推广取得新进展。
【耕作制改革】 全市秋整地面积实现539万亩,其中,深松 204万亩、浅耕229万亩、水田翻旋 106万亩。大旱之年深松地块大豆比未深松地块增产20%左右,深松甜菜增产率高达30%。同江市农机大户金昌辉种植的大豆地块实行 “三.三”轮耕和秸秆粉碎还田,在大旱之年平均产量达2 500公斤/公顷,比其它地块增产 200公斤以上。桦川县东河乡上年深松整地地块大豆垧产2 500公斤以上。
【农机行政执法】 全市拖拉机检验率达96%,驾驶员审验率达96%,全市清理“黑车”7 000台,“非驾” 5 000人。农业机械违章率和事故率均低于省定指标。全市共申领“农机销售技术条件合格证”256家、“农机维修技术条件合格证” 137家;举办农机操作人员培训班108期,培训人员1.8万人次;举办农机管理人员培训班15期,300多人接受培训。
【农机服务组织】 一是股份合作社模式。桦南县金沙乡红峰村以村有机具资产为基础,吸收土地经营户以土地作为股份人股,成立村农机股份合作社。土地由农机股份合作社统一耕种,按土地面积分摊机耕费和分配粮食产品或粮食产品销售所得现金。全市这种模式的农机服务组织有 6个。二是农机大户带土地户的农机协会模式。同江市三村镇四屯村农机大户金昌辉拥有机械资产总值70多万元,耕种自家承包田和外包田200公顷,又吸收130户土地承包户入会,土地统一耕种,统一管理。全市这种模式的农机协会发展到50余个。三是国投民营农机作业合作社模式。富锦市西安镇洪甸村国家投入 100万元农机田间作业设备,市财政和村集体又匹配一部分,建成村级农机作业合作社,为全村及周边农户服务。这种模式已有 5个。四是单项服务模式。汤原县鹤立镇新安村利用12万元支农资金购买水稻育秧大棚和成套育秧机械设备,统一育秧,农户按面积分摊费用,分别插秧,分别管理。五是跨村机械联合会模式。桦川县梨丰乡由有威望的机械大户出面,把各个乡的联合收割机户组织起来,成立联合收割机联合会,吸收乡农机监理人员、供油站人员参加。目前已有70多台联合收割机人会,以海选的方式产生会长,以会费的形式解决会内费用,机组自负盈亏,联合会负责组织入会机械为本村或外出作业。以上五种模式农机服务组织已经成为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的方向和农机服务产业化的先导。
【农机装备结构】 全市得到各级财政支持资金450万元,购机户自筹资金2 981.3万元,贷款57万元,更新资金达到 3 488.8万元。目前,全市农机资产总值达9.06亿元,新装备5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39台,大型农具405台。
【场县共建工作】 全市有5个县(市)与11个农场签订了共建协议,比上年增加4个。共建内容在上年田间整地和收获作业项目基础上,扩大到技术咨询、技术输出等方面。全市共建协议184万作业亩,实际完成160万亩。
(李 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