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黑龙江佳星浮法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黑龙江佳星浮法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经济效益】 2003年,佳星公司全年生产浮法玻璃 129.6万重箱,浮法玻璃总成品率平均达到86.05%;浮法玻璃月成本达到55.37元/重箱,单位制造成本达到45.42元/重箱;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 738.4万元;销售浮法玻璃121.5万重箱(销售提供126.32万重箱),实现销售收入7 217万元(销售提供8 733.9万元);累计实现利税1 259万元,其中:税金765万元,利润494万元。
  【生产管理】 一是精心组织生产,克服了窑炉末期质量不稳、产量波动、冷修后工艺指标需重新摸索等困难,基本实现了冷修前生产稳定,冷修后迅速达产的目标,达到了冷修前一天仍然稳产高产,冷修后一次引板成功,一周之内拉出合格原板,扭转了前两个月生产的被动局面。逐步摸索出了从工艺指标到设备运转适应新窑新线的运行方式,为本窑期稳产高产奠定了基础。二是保证市场对不同品种规格的需要,做到只要市场需要就无条件组织生产,品种规格调整的频率最多一个月高达四五次,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市场需求。三是严格控制、及时改进和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实施冷修中耐火材料的最佳匹配,冷修后通过严格执行两个纪律、加强工艺控制、摸索新的工艺指标、专项技术攻关等一系列措施,使上窑期生产过程中砂子、气泡等生产质量问题得到有效控制,镜车级率大大提高,挽回了上个窑期质量不稳对市场造成的不良影响。佳星牌浮法玻璃再次被评为黑龙江省名牌产品,年底前顺利通过了 IS09000—2000版质量体系复检和国际认证联盟IQNET体系认证审核。
  【市场营销】 销售部门克服了上半年市场低价竞争、冷修 4个月没有产品、市场出现空档带来的困难,抓住市场变化机遇,快速调整策略。一是实现了营销观念的新转变。进行营销战略调整,适度把握营销半径和老用户的取舍,依据产品质量定位以及生产能力,适应市场变化,达到了效益最大化的总体要求。积极开发市场领域,在本省市场份额不减的情况下,塑钢窗市场及玻璃深加工市场开发取得新进展。加大外贸出口力度,在质量、品种、销量上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俄远东市场的需求。采取灵活营销策略,适时缩小大户与小户、火车与自提、地域远近的价差,增加了直销用户,提高了产品售价,增加了营销效益。二是实现了营销高价格、效益最大化的根本性转变。通过产品品种调整,加大了 3mm及市场短缺规格品种的销售,全年销售24.23万重箱,平均价高于其它品种4.92元/重箱。通过改变传统营销方式,增加了国内外的直销用户,全年窗口自提达到总销量的30%,售价提高4.57元/重箱。通过提高服务质量,调整用户结构,减少中间环节,扩大对俄直销,全年价格及调整始终处东北区行业领先地位。三是实现了对俄出口的重大历史性新突破。在上年对俄边贸出口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以黑河、绥芬河、东宁三个口岸城市向外辐射,全面占领了俄远东地区边贸口岸城市,并适时向其腹地延伸的局面,俄远东市场占有率达到80%。全年累计实现出口23.73万重箱, 比上年提高17%;直接出口创汇33.8万美元,为上年的3.5倍,是近几年创汇总额的161%。
  【增收节支】 通过抓管理,降成本,增收节支成效显著。一是完成了制度规范,完善了经济责任制。修改、补充、完善了包括38项管理制度、63项安全操作规程、52项设备操作规程、49项工艺技术操作规程、161项职能职责、42项核心业务流程在内的企业基础管理新 “蓝本”,进一步修订完善了销售供应经济承包责任制,加大了激励、约束力度,促进了采购成本降低和销售价格的提高。同时,对生产线探索试行了品种转换与效益提高系数折算考核办法,初步理顺了产量提高与品种调整的矛盾。二是实现了最大限度的降成本、增效益。在全公司范围内下达了增收节支专项计划,增收节支始终与经济责任制同步运行,同步实施考核。经过全公司各条战线的共同努力,完成了增收节支计划,除因窑炉末期和抗击非典使冷修拖期而影响一部分产量外,其它方面均超额完成全年指标。经营销售增收93万元, 大宗原燃材料在同比压缩100万元的基础上,又降低177万元;资金管理超前倒贷,积极减少逾期贷款,少支出利息100万元。冷修中坚持公开竞标采购,招标率占整个工程的70%,节约资金200多万元。废旧物资做到应收尽收,首次通过公开拍卖方式处理废旧钢材163.5吨,砖材1 096.7吨,直接增收104.8万元。物管部严把物资验收计量、出库领用关,直接或间接节省费用85万元,仅改变动力燃煤出库计量和结算方式一项,就节省14.2万元。武装保卫部自己动手,利用废旧砖材钢材修建两处岗楼,直接节省费用 2万多元。安全装饰玻璃厂通过加大市场营销,强化内部管理,实现利润27.3万元,创造了历史新高。劳服和长城木业公司克服并消化了木材涨价资金紧张等不利因素,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木箱供应。运输装卸公司在保证公司正常生产运营的情况下,减少费用支出,在收入同比减少 6万元的情况下实现了盈利。机修分厂在保质保量完成生产和冷修任务的同时,全年实现对外创收1.82万元。保证了职工的正常开资。
  【技术改造】 认真抓好技改项目建设。一是顺利完成了首次窑炉冷修技改工程。整个冷修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从技术设计、耐火材料、机械电气设备采购和安装工程、土建工程招投标到资金筹措的全部筹备工作,同时战胜了“非典”对工程的影响,通过全公司上下努力工作,完成了这一至关下个窑期乃至今后企业生存发展的战略性工程,为公司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完成了中空玻璃生产线建设。投资149万元,于7月份建成了全省第一条其工艺、性能、寿命真正达标,年产20万平方米的中空玻璃生产线,为抢抓国家在高层建筑强制推广使用安全玻璃创造了条件。三是在争取省、市政策支持上取得了实效。经过不懈努力,获得省政府专项技改资金 500万元,省信息化专项建设资金50万元,税务部门返还增值税42万元,合理规避各种上缴费用31万元,企业被批准为省级技术开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