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木材综合加工厂
佳木斯木材综合加工厂
【经济效益】 2003年,佳木斯木材综合加工厂完成工业总产值 2 249万元(含个体),完成年计划的120%。产品销售收入20.2万元,同比减少2.1万元。产品销售利润1.8万元,同比增利2.9万元。实现利润-539.9万元,较总局计划指标减亏26.6万元。退库资金到位420万元。
【企业改制】 积极推进企业破产转制工作,根据总局、管理局要求,认真做好森工企业金融机构债务处理,上报了《企业破产预案》和《人员分流安置方案》,全面完成了与有关债权银行的对账核实工作,待国家有关部门审核批复。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国家实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政策为契机,积极探索企业生存发展之路,制定并上报了《佳木斯木材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了“租股经营”的新机制。在年初职代会上总厂与有关基层单位签订了“租股经营协议”,明确了国有资产由承租人有偿使用原则,承租单位实行股份合作制和全员劳动合同制,人员竞聘上岗,实行岗位工资,年终根据效益按股分红。建筑工程公司率先实行了岗位效益工资,三个物业管理公司实行各项费用一次性核定到位,超支不补,节余留用,逐年递减,初步实行市场化运作,以后逐步推向社会。对以“出租”为主的单位,实行了总厂统一出租管理。推进企业办社会分离移交工作,厂区工业用电成功移交给佳西供电局,松林街下水成功移交给市排水处,供热、学校、医院移交正在商谈中,环保工作、供水工作拟明年移交。
【企业管理】 全厂上下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建章立制,堵漏增效,累计节省管理费开支近5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节17.9万元,提前完成年初计划指标。一是管住费用,把好用钱关。严格执行一支笔审批制度和大额资金使用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制度,对企办事业单位、以“出租”为主的单位坚持实行收支两条线和各项支出年计划一次性核定制度。严控招待费支出,制定下发了《全厂公务活动招待及招待费使用规定》,并认真执行, 招待费支出较上年同期减少0.7万元。二是管住资产,防止效益流失。主管厂长与基层单位负责人签订国有资产管护责任状,制定下发了《佳木斯木材厂国有资产出租出售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国有资产的出租、出售以及转让程序,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和保值增值。对历史上不合理的资产租赁行为进行清理整顿,收回了原松林机动车修配车租用 5年的房屋和场地。三是管住租金(管理费),实现主财源增效。全厂租金收缴坚持实行上打租金、逐年递增的原则。以出租为主的基层单位对外出租固定资产权利全部上收,租金人总厂财务账。对外租单位和个人的租金收缴实行了催缴责任制,厂长与主管战线领导、基层单位逐级签订责任状,财审科、租金收缴办具体负责催缴,确保应收尽收。四是管住能源,杜绝跑冒滴漏。在软件管理上,全厂加大了水、电、汽、物业管理等项费用的收缴工作,实行总厂财务每月向各物业管理公司下达水费等应收费用指标,并视指标完成情况向各物业管理公司核拨经费,努力做到各项费用应收尽收,收费情况大大好于往年,也从根本上解决了能源跑冒滴漏问题。投资45.8万元,铺设管道 3 850米,对管道漏水比较严重的厂区自来水管线进行全面改造,改造前全厂月平均用水量高达 3.8万吨,改造后月平均用水量2.5Zi吨,月节约开支1.3万元。对职工住宅楼进行分户供热改造,8栋职工住宅楼已完成3栋,全部改造在两年内完成,改造后将彻底解决热费欠缴问题,减少企业供热成本。对厂区供电线路进行并网改造,使电价下降,生产成本降低,仅冬季供热用电一项企业每年就可节约电费支出24.5万元。
【维护企业稳定】 党政工齐抓共管,努力解决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一是千方百计保工资。在确保上岗职工工资、离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进中心的下岗职工和死亡职工遗属生活费按时发放的基础上,在岗职工工资标准由序列六调整到序列四,学校教师工资标准由序列六调整到序列一,为退休职工补发拖欠工资(含1990年调资差)50.1万元,并申报上级核定退休职工“四项待遇”欠资额 800.4万元。二是竭尽全力为民解忧。坚持困难职工医药费按计划月限额进行核销制度,为退休职工核销医药费29.5万元,为老干部核销医药费50.1万元。组织实施了三项“民心工程”,即自来水管线改造工程、职工住宅楼房盖维修工程、供热系统维修改造和职工住宅楼分户供热改造工作。三是认真抓群众进京上访劝返和稳定工作及厂区矛盾排查、处理工作,及时派出工作组将不稳定因素控制解决在基层。对几起债权单位要求法院判令的以现有资产抵偿债务的起诉,积极向上级党委和省、市有关部门反映,争得同情和理解,尽全力保全企业现有资产。同时,积极协调省林业中院对企业现有资产采取查封保全措施,以利企业下步破产转制和确保稳定大局。坚持防范和打击“法轮功”违法犯罪活动,确保了“零进京、零聚集、零事故”目标的实现。深入贯彻落实厂务公开制度,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大事项和应公开的内容,认真向职工群众进行公开,增强了企业各项工作的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