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铁路运输

交通·邮电

铁路运输



  【抗击非典】 2003年,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全分局各级组织、各个单位坚决贯彻落实部、局的有关部署和要求,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坚决与非典疫情作斗争。分局成立防治工作领导组和专业化防治队伍,设立车站留验室、医院发热门诊、发热病房等专门场所,建立完善工作制度30多项,全面落实站车凭卡售票、进站双验、体温测试、剪票复审等各项卡控措施,堵住了非典沿铁路传播的渠道。坚持每天对办公场所、中小学校、居民小区等公众聚集场所进行消毒,对工作人员上岗前、中小学生入校前进行体温检测,对途经疫区的列车乘务人员以及分局调度所等行车重要场所实行封闭管理,确保职工家属不受感染。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投资近700万元,为各医院购置医疗器械159台,为站车服务人员及主要行车工种配备各种防护用具及药品。在运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紧急组织运送救灾粮食及药品270车。自5月20日起对经过疫区的北京、烟台线“三乘”人员及防疫、添乘干部共计 350多人到站前宾馆集中食宿。佳木斯房产段接到分局整修任务后,立即组织 400余名干部职工,经过35个小时的连续奋战,共更换塑窗150樘,安装玻璃70平方米,铺设地板 300平方米,粉刷墙壁1 200平方米,清运垃圾35立方米,新设床铺 350个,上下水、照明灯具等硬件设施全部达到预定标准。分局工会送彩电27台,并设立了台球、乒乓球等文体娱乐设施,为每个房间安装了程控电话。佳木斯客运分公司成立了管理办公室、餐饮部、洗浴及服装(洗涤)消毒部、卧具洗涤部、安全保卫部、家政服务部。尤其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妥善处理了全路首例有记载的非典疑似病例,得到了部、省、局领导的充分肯定。
  【安全基础建设】 按照部党组“规范管理,强基达标”的总要求和路局安全管理办法,坚持“扭住安全不放、抓住管理不放、盯住干部不放”,全面实施“夯实基础,控制现场”安全工作思路。针对不同时期的安全重点,不间断地开展“两保一夺”、“一反两保”、“安全大检查”、“安全生产月”等安全专项活动,集中解决安全意识、设备质量、现场作业、安全管理、干部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不同季节的安全特点和事故发生规律,以机车质量、线桥涵质量、巡检质量、客车质量等为重点,大力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攻关活动,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控制。针对列尾装置故障、红外线误报、机故频繁、雷害较多等对安全影响较大的实际情况,集中开展专项攻关活动,确保问题得到有效整治。针对结合部容易出现扯皮和漏洞问题,探索实施了《站区安全联控办法》、《中间站调车作业安全控制办法》和《施工结合部安全联控办法》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结合部安全得到及时加强。针对管内施工数量多、影响大的实际,采取提高施工方案编制质量、坚持站区联控会议制度、加强关键队伍建设、强化关键环节控制等措施,有效保证了施工安全。针对部、局开展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确定了11个方面68项整治项点,使一大批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整治。针对设备欠账较大的问题,投入安全大修、更改资金1 854万元,尤其是针对工务安全相对薄弱的实际,投入1 434万元,对线桥涵设备重点隐患进行了集中整治。其中投入 959万元,对福前线39公里线路及14组道岔进行大修,结束了福前线混砂道床和木制枕木的历史。投入 300万元,对绥佳线重点部位和设备进行整治,提高了绥佳线安全保障能力。投入 120万元,对鹤北线10公里木枕地段进行大修,彻底解决了该段线路严重影响行车安全的问题。
  【以货补客】 面对前所未有的严峻经营形势,尤其是非典疫情对旅客运输造成的巨大影响,坚持自我加压,高定目标,及时调整工作重心,大力开展以货补客、增收节支立功竞赛活动。根据不同时期的运输形势,合理调整站段客货运量考核指标,打破常规,把货运营业收入下达到站段,纳入考核项点,充分调动站段增运增收的积极性。货运系统紧紧盯住新的货源增长点不放,积极争揽大宗货源、零散货源、口岸货源和集装箱货源,确保有效货源一吨不丢,可争货源一吨不放。运输系统积极克服阶段性运能与运量之间的矛盾,充分挖掘运输潜力,努力提高运输效率,确保有限的运用车创造出最大的效益。客运系统紧紧抓住下半年非典疫情缓解的有利时机,重点盯住旅游流、民工流和学生流,积极调整运力结构,千方百计组织抢运补欠。坚持从最佳服务品牌创建活动入手,以抓好一站、一车、一场为重点,全面启动和实施品牌战略,有效地促进了客货服务质量的全面提高。同时,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的方针,大力加强路风建设,不断加大对以车以票谋私、勒卡旅客货主、乱收费等问题的查处力度,尤其是抓住烟台线严重路风事件不放,全面开展路风专项整治活动,有效地遏制了路风反弹势头。全年货物发送量完成3 709万吨,比基本预算超 209万吨,比上年同期超258万吨,增长7.5%,再创历史新高。旅客发送量完成 954万人。运输收入完成191 452万元,比基本预算超2 952万元,比上年同期超9 017万元,增长4.9%。运输营业收入完成162 844万元。
  【成本控制】 针对成本预算的巨大缺口和“非典”对运输经营造成的影响,制定落实了21条节支挖潜措施,相继4次调整成本预算,3次开展财务大检查,并坚持每季度进行一次审计对话、每月进行一次经济活动分析、每旬进行一次专业分析,确保了各项成本控制措施落到实处。在提高机车运用效率上,通过实行分号运行图、“三步瘦身法”、“五线分标,量机匹配”和提高机车日产量考核办法,大力提高机车日产量,节省机车费用和变动成本 161万元。在机车用油低烧上,重新核定定额,重新测算低烧计划,全年节支 653万元。在节省部属车占用上,通过大力推行《货车运用过程监控办法》和《收取货车延时使用费考核办法》,压缩部属车占用38 967辆,节省部属车占用费 249万元。在压缩客车成本上,分步实施减停方案,共停开管内客车5对,压缩机车牵引费、线路使用费等1 083万元。在压缩非生产性支出上,针对短途运输费超支较大的问题,封存汽车162台,全年节支110万元;针对差旅费超支较多的问题,实行按比压缩、总量控制、超支不补,保证了差旅费支出不超计划。
  【多元经营】 坚持把发展多经的基本立足点放在依托自身优势上,提出“依托优势、扶持基层、重组直属、建设队伍”的发展方针,紧紧抓住专用线整顿这个突破口,努力构建多元经营新格局。按照“先易后难、一线一策、突出重点、分步推进”的整顿策略,先后对 105条企业专用线、路产专用线、专用铁路、段管线实施了关停整顿。按照货场的运量、规模及管理状态,建立佳东、换新天、宝清3个直管专业货场和福利屯、鹤岗等8个兼管专业货场,建立完善《专用线管理办法》、《专业货场管理办法》,成立专业货场管理办公室,制定一系列扶持政策,有效拉动了仓储、装卸等相关多经产业的发展。注重培育多经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物流业,以原佳木斯铁路钢厂专用线为基地,辐射前进镇、建三江、换新天、宝清、福利屯等粮食集散地,整合闲置资源,成立龙达物流公司,与吉粮集团签订了第一份合作协议,与香兰米业、鹤北林业局、抚远米业等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年内实现产值515万元,创利359万元。注重长远发展,全面筹划双鸭山市工业园区专用线建设项目,与双鸭山市政府及唐山建龙集团达成初步协议,准备交由分局多经建设与经营,年运量可达300~500万吨。各个多经企业以活化资金为目标,积极开展债权清理工作,全年共清理外部债权 4 475万元。多元经营在专用线整顿的推动下,克服了不利政策和“非典”疫情的影响,保险、建筑、贸易、运输代理、工业产品制造开发等领域均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共实现营业收入38 083万元,为计划的118%,同比增长7.3%;实现利润1 398万元,为计划的106%。
  【科技教育】 注重发挥新技术、 新设备在安全管理和运输经营中的作用,投资685.9万元,引进和开发了巡道智能控制系统、变频式防侵正线装置、防溜逸铁鞋监控系统、机车碎修预报系统等12个科技保安全项目,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充分利用局域网及各单位现有设备资源,大力推行网络电报,实现了全分局电报、信息的网上传递,仅此一项预计节支65万元。注重培养和挖掘职工群众的聪明才智,大力开展群众性“五小”攻关活动,涌现出了莲江口工务段槽型冰块降轨温等一批科技革新成果。注重加强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已经撤并教育室的15个单位成立了技术教育室,增设1名副主任主抓职工教育工作,投资147万元,新建了职工培训中心食堂。大力开展“学规章,用规章,考规章”活动,利用10个工作日培训职工13 598人、规范化岗位培训 775人、岗位达标培训3 530人次、“四新知识”培训6 478人次。注重普教事业的发展,在出资133万元对双鸭山小学实施移交的基础上,投资近1 000万元,对汤原铁路小学进行新建,对佳铁一中、二中进行扩建,对佳铁三中、一小,南岔一中及朗乡小学进行了大修,为佳木斯地区 7所中小学购置了体育器材,为鹤岗中学购置了20台教学微机,为南岔中学配备了多功能声视频教学设备,为富锦小学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对中小学校的领导班子进行重大调整,形成了一支有朝气、有活力的校长队伍,全面加强各中、小学校的管理与建设,为下步移交创造了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