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港务局
佳木斯港务局
【经济指标】 2003年,佳木斯港务局吞吐量完成66.2万吨(不含名山港),为年计划的66%,为上年同期的125%。煤炭 4万吨,为年计划的50%,为上年同期的47%;木材16.3万立方米,为年计划的125%,为上年同期的129%;粮食 0.8万吨,为年计划的40%,为上年同期的57%;杂货0.8万吨, 为年计划的80%,为上年同期的133%;砂石44.3万吨,为年计划的78%,为上年同期的150%。名山港吞吐量为11.6万吨。
【企业改革】 按照龙航集团关于2005年 70%的企业完成改制的要求,本着“一企一策,因企制宜,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对具备条件的所属基层单位逐步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根据砂石市场行情,为谋求发展空间,成立了模拟股份制运行的砂石公司,降低了内耗,扩大了市场占有率,推出了优质的江砂品牌。根据水厂与加拿大威斯国际贸易公司组建“洛基山泉有限公司”的可行性报告,积极与加方联系,尽全力促成合作,力求在体制和机制上彻底改变水厂现状。随着名山港件杂码头的建成,探索产权制度多元化,名山港实行“一港两制”模式,即原码头为联营形式,新码头为国有独资。改革经营机制,将港机厂和物业公司完全推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实现主辅分离;改革分配制度,对独立的经营单位进一步实行风险责任制,对独立经营单位的主要经营者提高工资幅度,增加风险工资比例,强化了激励机制;改革人事制度,坚决实行减员增效,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实行岗位合并,一职多能,精简科室人员 9人并充实到了基层生产一线。对在册不在岗职工进行清理,解除劳动合同和推向社会44人,企业给予适当经济补偿,使其顺利与失业保险并轨,进一步减轻了企业负担。
【装卸市场】 在货源组织上准确把握货源发展的新趋势,做到内贸货源与外贸货源拓展并举、传统大宗货源与零散杂货并重。确定保煤炭,稳粮杂,增木材的目标。采取早计划、早部署、多渠道、多方位的方法,群策群力,开拓货源。针对造纸码头争夺纸材货源的情况,上年底就积极和货主联系,及时调整装卸费率,使纸材吞吐量比年计划增加了 8万米。鉴于进15木材需在专用封闭码头进行薰蒸的实际,主动与检验检疫局沟通,积极为木材熏蒸创造条件,使港口成为木材薰蒸指定场地,为增加木材进港量提供了保证,大幅提高了港口收入。科学指挥生产。按现有吞吐量规模核定主业人员和设备编制,分流人员和设备,提高主业经营运行效益。抓住九月份松花江水位回升,大批木材集中到港的时机,合理安排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机械人力满负荷工作,最大限度抢卸到港木材。从9月份起仅80多天的时间共接卸木材10.5万米,弥补了开江枯水和非典疫情影响的部分收入。根据松花江连年枯水本港吞吐量缩减的实际,将港口装卸的重心向黑龙江转移。随着名山港新建码头投入使用,投入装载机 1台,并配备了骨干人员,将其纳入港口生产的支柱单位。与萝北县政府重新修订合作合同,达成开发萝北口岸大名山港的共识,同时对筹建二期工程达成意向性协定。
【港口经济】 为弥补佳港拆迁客户流失的损失,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加大库场出租和招商力度,目前港区内已有木材代锯加工厂5家,粮食经销商5户。组建港铁物流公司工作进展顺利,佳港与铁路局已经签属了合作合同,港铁物流公司的成立为佳港带来了铁路政策优惠、吸引各方资金、盘活港口闲置场地设备、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等多方效益。局属经营单位在巩固现有市场的基础上,尽量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圆满的完成年计划。构件厂采取出租闲置车间和场地、降低成本加大废旧物资回收力度的方法弥补了因“非典”和建筑市场低迷等原因造成的收入不足。型煤厂针对市区 8家型煤厂竞争激烈,北京、天津等地型煤炉具冲击市场的情况,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赢得客户思想,严把进料和生产关,以可靠的质量,优质的服务稳定了市场份额,同时不断开发新用户,对商业用户炉具改造进行免费指导,扩大了市场占有率。
【企业管理】 加强财务管理,强化财务管理意识,认真抓月度、年度的经济责任制考核,严格考核兑现各经营单位经营责任书的执行情况。加强资金管理,严格财务审批制度和结算纪律,提高资金回收率,保证了当年资金回收率在 95%以上。大力压缩差旅费、招待费、办公费。优先保证生产经营性资金的合理需求,尽最大努力确保职工工资的发放和社保统筹资金的支出。加大陈欠清收力度,进一步完善清欠管理办法,共清回现金和实物90万元。狠抓安全管理。把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制订措施,明确职责,落实到人员。对生产安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了安全工作万无一失。树立全员安全意识,加强对职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杜绝违章冒险作业,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工作方针落到实处。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安全工作重点,确定不同的安全控制点。实现了全年安全生产无重大机海损、无重大人身伤亡身故的安全管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