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营销
石油营销
【经济效益】 2003年,佳木斯石油分公司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和业绩目标。成品油销售总量完成143 652吨,同比增加11 336吨;零售总量完成99 188吨,比同期增加1 885吨;实现利润 909万元,剔除其它因素,实际利润-842.2万元,与省公司下达指标持平。吨油现金营销成本205.7元/吨,比预算进度减少1.9元/吨;吨油费用为289元/吨,比预算进度减少6元/吨;四项可控费用322万元,同比下降 120万元。固定资产增加2 378万元,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22.36%。
【市场销售】 面对成品市场竞争激烈,经营环境混乱无序的态势,大打一场成品油销售阵地战和攻坚战。全体员工合理组织进货,保证了市场供应;在市场管理上,根据上级有关政策,紧紧依靠当地政府,不断加大整顿力度,各供应区处于主导和主宰地位,桦川、依兰初步达到了垄断态势。在营销工作中采取超常措施,全面开展了“农柴战役”、“大工程战役”、“大用户战役”和“过路车战役”,缓解了销售不畅的困境,开拓了市场销售的新局面。在完成全年销售总量143.652吨中,市区完成68 629吨,占年度计划的94%。依兰供应区完成24 219吨,占年度计划的124.84%;桦川供应区完成20 048吨,占年度计划的116.56%,汤原供应区完成13 511吨,占年度计划的 100.08%;桦南供应区完成17 245吨,占年度计划的90.76%。市区零售完成47 140吨,依兰、桦川、汤原、桦南分别完成13 148吨、16 643吨、11 054吨、11 203吨,市场占有率为96%。润滑油销售完成740吨。除销售外,还加强江运工作的管理,共为沿江市、县中转石油成品油61 197吨。
【企业管理】 财务管理方面,加强了对全区的资金、债务和成本费用支出的管理控制,制定了《挖潜增效实施方案》,修订和完善了18项挖潜增效管理办法,全面推行了精细管理,实行了先请示后花钱和一支笔审批制度,全年四项可控费用完成322万元,比同期减少120万元,比计划进度减少 2万元。安全管理方面,建立和推行了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库站队标准化体系和HSE管理体系。分公司与所属各部门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状, 落实了领导干部定点承包库站安全的管理制度,实行全员安全生产合同制管理。全区开展了28次大规模的安全稽查, 使98%的库站达到了优秀标准,公司被省公司确定为 HSE管理体系《作业指导书》试点单位。同时,对全区库站安全隐患整改700余项,投资133.5万元,公司安全工作等级事故为零。在全省安全工作责任制考核中名列全省第一,受到重奖;市区两座油库荣获全省“安全管理”先进单位。服务管理方面,深入贯彻《规范》,强化稽查,争先创优,对所有窗口单位实行 “三A级”管理,通过“三化、三上、三树立”, 全面提高了员工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技能。“三A级”管理办法得到省公司的首肯, 并做为典型经验在全省系统专题介绍。 计量质量管理方面,制定了《计量管理暂行规定》,在全面推行以升付油的同时,对计量人员实行垂直管理。在全省系统计量质量管理工作会议上,公司作了专题发言,被省公司评为计量管理先进单位。清欠工作管理方面,强化清欠工作的力度,制订清欠奖惩办法,通过法律手段等各种办法,全年共清回陈欠折合人民币157万元,占应收欠款的128%。
【网络建设】 一年来,网络建设又有新发展。剔除各种因素,百分之百完成了网络项目的投资任务,新建加油站5座,收购加油站7座,改造加油站12座,租赁和特许加油站29座。在建站和改造上,采取新的工艺流程、新的包装设计,实现了“三化”,即美化、亮化和净化:达到了“三上”,即上等级、上层次和上品味;做到了“三树立”,即“树立了加油站的形象、树立石油公司的形象和树立中国石油人的形象”。特别是在市县中心繁华地带的加油站都建立艺术造型和霓虹灯,形成了站站成景、座座生辉的亮丽景观,在全省系统处于领先地位,有10座加油站被省公司评为“星级加油站”,有 5座加油站被省经贸委评为优秀加油站的光荣称号。
【企业改革】 按省公司的要求,组建了配送中心,在定岗定编的前提下,在基层和各供应区的班子建设上普遍推行了竞聘制、 公示制和交流制。在内部经营管理机制上,4个县级公司全部实行以收支两条线为主要运作方式的预算管理;车辆管理彻底打破配送中心区域内各供应区的行政界限,实行了点对点的统一高度、统一配送、统一核算的“三统一”管理。在社会用工方面,制订了《社会用工管理暂行办法》,对社会用工采取了笔试、面试等形式层层把关录用,提高了员工素质。在分配制度方面,制订了《薪酬挂钩暂行管理办法》,对所有员工全面实行了薪酬挂钩,对所有加油站全部实行了吨油含量工资制,有效地调动了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