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产业
信息产业
【主要工作目标】 2003年,市信息产业局承担全市“十项重点工作目标”任务,招商引资指标2 000万元,实际完成2 078万元。实现信息产业增加值6.45亿元,占全市GDP的3.21%,平均增长8.87%。完成四个软件和一个信息化项目,得到省信息产业厅120万元资金支持。收集存储信息化项目、软件项目和电子产品制造业项目25个,超额完成任务。配合市农委建成乡镇信息服务点8个;配合教育局建成网络教室12个,开通远程教育网3个;配合经贸委实施企业上网工程,企业上网户数达到 200户。建成佳木斯门户网站——佳木斯数码城,政府机关局域网达到25户。
【电子政务建设】 把推进全市电子政务建设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建成内部局域网的单位从2002年初的17个增加到37个,70%左右的部门实现了计算机一科一台,85%的部门实现了局域网上网或单机上网,90%的政府部门在网上有自己的宣传主页,近200户企业建立了宣传空间,开通了招商引资网、信息产业网、产权网、人才网等二级子网10余个,总访问量达70万余人次,在全国政府网站调查中排名十七位。 成功地举办了网上招商引资洽谈会, 特别是在全市抗击“非典”的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信息技术改造】 制订“企业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实行了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县(市)区政府、市企业主管部门、企业主管领导四级负责机制,采取突出重点,搞好试点,全力推进的办法,抓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广。全市已有33大中型企业不同程度地实现了信息化,完成信息化建设投资 1 856万元。通风设备有限公司自主开发了人事、档案管理软件,通过CAD/CAPP设计产品,与行业网进行了点对点链接,在网上就可以从意大利获取定单,企业内部初步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市煤矿机械有限公司从企业最急需、最关键、最快见效的CAD/CAPP/PDM做起,缩短了产品设计周期,节约了原材料,提高了工作效率,该企业产品S150掘进机远销国际市场,年实现利润1 840万元。
【软件项目和电子产品制造】 配合佳大,组织专家论证,组建了“佳信电子信息技术公司”,作为佳市电子产品制造业发展基地。该公司将采取向省争取资金,大学内部自筹、社会参资人股、招商引资等方式筹措资金,进行板卡、显示器、家电和电子原器件的生产。以振兴老工业基地为切入点,组织支持企业集中精力开发IT项目。如合成实业有限公司开发了2000版IS09000质量体系软件, 电机公司开发了特种防爆电机SPMS特种电动机设计计算和分析软件系统,广源计算机公司开发了电子政务网络办公系统。为争取项目资金,局领导多次带队到省厅汇报,使合成实业有限公司、合江林管局、汤原纸业集团等5户企业得到省厅无偿拨给120万元专项资金,居全省第四位。
【信息化建设】 为加快信息化建设,制定了《全市信息化建设方案》。为切实解决农村信息化一公里问题,局长亲自带队到威海等地考察,组织农业专家论证,与市农委和市电信等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了《农业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通过 6县10村的试点,以点带面,目前市、县、乡镇三级农业信息网已经初步建成。乡镇节点已经开通73个, 占全市乡镇总数的90%。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配合市教育局制定出台了《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搭建完成了市教育中心平台,与省和国家教育信息网建立友情链接。开展“远程教育”和“校校通”工程信息化试点工作。目前全市中小学拥有计算机8 437台,开课率达95%以上,9 所中小学接人宽带。加快社会服务信息化建设,制定了《社区信息化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确立了市县两级50个试点单位,在市东风区建立社区信息化试点,目前全市已有10余个基础条件比较好的部门信息化管理进入试运行阶段。
【为企业服务】 制定下发《佳木斯市信息系统集成管理办法》,组织信息系统集成企业,向省厅申报企业资质,已有 6户符合条件的信息系统集成企业通过资质认证;制定佳木斯市整顿和规范电子信息产品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方案,对信息服务、信息中介、电子信息产品经销企业、电脑城等进行专项整顿;开展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组织从事信息技术的人员参加培训和考试,现已有30%的人员具备从业资格。
(王福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