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物价管理

物价管理



  【涉农价格和收费管理】 2003年,市物价局配合农村税费改革,落实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规范、更新公示内容,开展了以农业用水、农村用电、农机服务和农民建房为重点的涉农价格和收费的专项治理工作。一是加强农网改造的收费管理,扩大了城乡用电同网同价的覆盖面,保障了“两改一同价”的顺利进行,继续整顿和规范农村中小学教育收费,落实了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收费的“一费制”;二是结合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了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价格政策,衔接了粮食主产区的收购保护价政策和优质优价政策,完善了农产品价格预测和信息发布工作,引导农民调整种植业结构,增加优质农产品种植。三是加强和改进了农产品价格和成本信息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采取多种形式,特别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播报和发布重要农产品价格行情和成本收益分析,预测信息,为农民提供了及时、快捷的信息服务。  
  【与群众密切相关的价格管理】 从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加大与群众密切相关的价格工作力度。一是落实了下岗职工再就业收费的优惠政策,减免了涉及再就业收费项目,降低了收费标准。全面清理了涉及就业和再就业的各项收费,取消了擅自立项自行收取的各项费用。二是巩固了治理教育乱收费成果,积极推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清理了中小学收费,重点整治了中小学代收费,借读费和择校费,规范了高等学校学费和住宿收费行为。进一步规范了教育收费行为,保持了各类学校收费标准的基本稳定。三是加强了对机动车收费的管理,会同有关部门,对保留的行政事业收费、政府性基金、政府性集资及筹款等实行了目录管理,并向社会公布,对凡在公布目录之外继续执行的,一律按乱收费查处。四是制定和出台了新的药品价格管理方法,完善了药品价格管理方式,建立健全了药品成本调查和监督制度,核定了医保目录的政府定价品种的最高零售价,完善了药品招标收费政策,加强了药品招标收费的监督工作。五是对城镇居民反应强烈的房地产价格和物业收费加强管理和检查,落实了经济适用房价格管理方法的各项政策规定,加强了建设项目收费的管理,落实了物业收费管理方法,规范了物业服务收费。
  【调整理顺部分商品价格和收费】 调整理顺了城市供水价格,审核了三期 539个招标药品价格;对城市垃圾处理、污水处理、郊区生态旅游公路建设项目取得省给予的政策上的支持,争取到了发行贷款和国家匹配资金;调整审批了口腔医院、肛肠医院新增医疗项目收费标准;理顺了环卫收费、环路收费、公汽票价。召开了有人大、学者、专家、居民代表参加的听证会,对城市供水现状、成本构成,调整幅度及其影响广泛征求了意见,使供水价格得以顺利调整,进一步推进了城市供水价格改革工作。对电厂出口价、热力公司、热网分户改造,经调查测算后,适时地请人大、政协以及专家、用户代表座谈,征求意见,进一步为理顺调整价格打下了基础。
  【价格检查和价格监督】 加大价格检查的力度,扩大价格监督的覆盖面,进一步整顿规范了市场价格秩序。一是重点开展了对农业生产费用、农民建房等涉农价格和收费的专项检查,以及农业排灌、农业生活用水价格不执行国家规定标准的行为。对农村照明、农业生产用电和贫困县农业排灌用电的自立名目、自定标准乱加价、乱收费行为和有关部门在为农民服务收费、农民建房收费进行重点检查,并对出现乱收费反弹的单位进行了复查,确保实现“农民负担的税费水平进一步减轻”的目标。二是配合上级开展了对越权制定价格、越权设立收费项目和审批收费标准的专项治理。重点清理纠正地方政府和价格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越权出台的定价和批费文件,积极探索建立对越权定价行为的查处制度。三是对政府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采取专项检查和普遍治理相结合的方法,分阶段、分步骤开展了医疗药品价格、路桥收费、教育收费、涉农价格和收费、石油价格、房地产价格的检查。全年共检查有价单位上千家,查出各类价格违法金额6 000多万元,实施经济制裁400多万元,上缴财政 200多万元,退还消费者110多万元。四是在防治非典期间,为了防止市场价格波动,成立4个专控检查小组,实施了拉网式检查和巡回检查。同时对防治非典相关产品医药用品价格和收费,分别采取了差价率、利润率控制和提价申报措施进行价格干预,充分发挥 12358举报电话作用,全天候接待处理群众举报投诉,保证了非典疫情时期市场物价的稳定。五是动员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强价格监督检查网络建设,建立起政府监督、社会监督、企业自我监督有机地结合的临督机制。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建立农村价格监督网络的通知书要求,全市普遍建立了农村三级价格监督网络。六是充分发挥 12358价格举报电话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认真办理群众群众举报,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全年共受理价格举报、咨询上千件,立案635件,举报案件办结率达92%,有效打击了价格欺诈行为,规范了市场价格秩序。七是加大推行明码标价和收费公示制工作力度,对美容美发行业、停车场、教育收费的价格公示形式重新进行规范。开展了明码标价一条街的活动,市区明码标价普及率达98%,标价率达95%。2003年,市物价局荣获全国农业成本调查先进集体、 监测城市先进集体;省物价系统行风先进单位;市先进党组织、 抗非典先进集体和“转变作风年活动”优胜单位。
  【市场价格宏观管理】 市物价局围绕全市经济发展的大局,加强对市场价格的宏观管理,制定了关于加强市场价格宏观管理的意见,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方式,制定了内部“六项制度”的约束机制,引导和规范市场主体的价格行为,保证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正常发挥。对政府关注的,社会反映强烈的,人民群众关心的焦点、热点价格问题和市场价格动态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公布调查研究报告,价格指数分析报告和重要商品服务价格监测报告,公布价格信息、生产成本和价格水平比较,引导生产和消费活动。并且,加强同有关主管部门、行业、企业的联系,围绕突出价格矛盾进行协商、对话,促进价格自律引导竞赛,调节供求状况,促进供求平衡;对有价格违法倾向或违法行为的,运用调查、提示、告诫或查处等方式,规范其价格行为。
  【法制建设和依法行政】 在2003年国家《价格法》颁布实施五周年之际,利用电视、电台等新闻媒介。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价格法》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召开了《价格法》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总结了《价格法》实施经验,探讨了丰富价格法制的理论。开展了执法回访活动,和价格行政复议工作、价格行政诉讼的应诉工作,规范了行政执法行为,促进了价格执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价格监测、价格认证和价格调节基金征收】 继续加强对重要农产品、成品油、药品以及其他社会关注价格的监测,加强了价格信息网络的建设,开通了以声讯服务、热线咨询和价格信息网页为主渠道的“一网三线”价格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了价格信息资源共享。拓宽了价格认证工作,完善了价格鉴定、价格认证、价格评估的复核裁定制度,提高了价格认证水平。认真开展了价格调节基金征收工作,为调控市场主要副食品价格波动,发展主要副食品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
  【价格运行态势】 2003年,佳市价格总水平运行出现了持续上升的态势,上升幅度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虽然价格总水平变化与经济增长变化相比有所滞后,但价格变化趋势与经济加速增长态势基本一致,特别是价格涨幅年底明显扩大,与经济增长变化的一致性增强。一是1—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了1.7%。从各月价格变化上看,1—12月份各月居民消费价格连续出现上升,其中 9、10、11、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分别上涨0.5%、1.8%、2.4%和3.7%价格涨幅明显加大(见表)为近几年少见的现象,说明市场通货紧缩的矛盾明显缓解(见表1)。
  表1         2003年佳木斯市区居民消费价格同期指数



  二是零售物价仍然下降, 但年底则出现明显涨幅。1—12月零售物价继续呈现下降的走势,但降幅与上年同期相比有限减小。零售价格燃料10月—12月分别上涨 20%,用水价格10月—12月上涨 40%,首饰和食品价格分别出现8.2%和2.8%的较大幅度之外,其他大多数商品价格均为下降。2003年价格总水平涨幅不高,但生活必需品价格涨幅较大,特别是粮食价格11、12两个月分别上涨了2.4%和11.6%,植物油12月比同期涨幅6.6%。进入10月份鲜蛋价格分别上涨4.8、16.2和15.7%。富有弹性的非必需品价格仍然低迷, 且呈稳定低迷运行趋势。家庭设备价格和交通通讯工具价格下降趋势(见表2)。
  表2            生活必需品与同期比较指数



  三是生产资料价格出现数大幅度上升,成为后期价格总水平的潜在因素。成品油价格大幅上涨,汽油、柴油出厂价格比上年同期分别上涨19.4、10.9、14%(见表3)。综上情况分析,2003年价格运行的特点,粮油价格出现短期突发性上涨,服务价格上升平缓,日用工业品价格持续下降,减轻了价格水平上升的压力。由于近几年我国粮食生产量不断下降,粮食价格呈现恢复性上涨的趋势是正常的,粮食收购价格尽管与1994年水平相当,但短期内突发性上涨,拉动食品类的价格的全面提升。服务和日用工业品价格,由于国家深化了经济体制改革,打破了通讯、医药、民航、电力等行业的垄断,并加强了对城市公用服务项目涨价的控制,使得服务价格上涨幅度接近前几年,大大地减轻了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压力,同时由于供大于求的市场关系,汽车、家用电器,通讯产品价格呈下降的趋势。国家不断深化药品流通市场改革,不断整顿药品市场的措施,使得药品价格保持了持续大幅度下降的态势,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价格上升的压力(见表3)。
  表3           2003年生产资料价格同比指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