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税务
国家税务
【税收收入】 2003年,市国税局系统在税源大幅度萎缩的情况下,严密税源监控,加强税收征管,严格税收执法,强化稽查力度,大力清缴欠税,弥补了税收短收缺口,促进了应收尽收,首次突破5亿元大关。全年完成税收收入50 590万元,为年计划的102.7%,超收1 330万元,比上年增长4.1%,增收 2 000万元。其中,增值税、消费税收入44 431万元,为年计划的104.7%,超收2 011万元,比上年增长5.9%,增收 2 475万元。市直级增值税净收入4 897万元,全口径收入19 588万元,比上年增长7%,增收1 280万元。市直级消费税收入1 916万元,比上年增长7.8%,增收 138万元。区级增值税净收入2 158万元,全口径收入8 632万元,比上年增长12.6%,增收968万元。县(市)级增值税净收入 2 669万元,全口径收入10 676万元,比上年增长4.5%,增收456万元。个人存款利息所得税收入5 594万元。营业税收入 116万元。企业所得税收入418万元。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32万元。审核通过退税、免抵税额2 302万元。其中退税1 093万元、免抵税1 208万元。通过国库办理退税1 093万元、免抵税488万元。
【税收管理】 坚持强化征管,科技兴税,加强征管基础建设,提高税源监控能力。为统一市、区局征管机构规范化管理,设立了专业化的户籍管理科。针对“零负申报”,深入开展重点税源监控工作, 有效地解决 “跑、冒、滴、漏”问题。推进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纳税申报“一窗式管理”,率先实行“四类”企业电子申报,为50户纳税人安装电子报税系统,积极推广“双定户”电子缴税方式,对市区1 255户纳税人实行电子缴税。提前开通12366纳税服务热线,拓展了税收政策咨询、问题解答、举报投诉的纳税服务渠道。稳步推进金税工程二期建设,全市 907户一般纳税人企业全部纳入防伪税控系统管理,金税工程平稳运行。国家税务总局考核的“四率”全部达到100%,全省并列第一。
【税收服务】 围绕国家出台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税收优惠政策和下岗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进行调查测算认真执行搞活国有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扩大出口创汇、扶持再就业等税收优惠政策。对纳税人形成的税式支出总额达 5 480万元。办税服务厅设立全程服务台,执行“四把尺子”服务标准,推行“八制八纪”服务制度,实行“文明办税八公开”,做到了“窗口首问受理、内部协调运转,全程限进办结”,投入 1 000多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添置了大批先进设备。实现了为纳税人提供方便快捷、解难高效、优质全新的税收服务。
【依法治税】 进一步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组织新《税收征管法》、《行政处罚法》等相关行政性法律法规的培训和考试,增强广大干部的税收法制观念和依法行政能力。开展税务执法检查和外部评议,遏制了错案发生,维护了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加强增值税、所得税、出口退税和涉外税收管理,年审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1 082户,取消资格134户,清算出应补税款64.7万元。做好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和利息税改革的调查测算,完成了年度企业所得税的汇算清缴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改革出口退税机制的决定,办理出口退(免)税 1 581万元,比上年增加631万元。加大涉外税收管理力度,组织涉外税收5 077万元,达到了涉外税收收入历史最高水平。加大了对偷逃税行为的打击力度,查补稽查收入 2 355万元。针对新欠、陈欠和呆账税金,采取发票限购、停购、代管监开、查封银行账户、依法拍卖等手段,回收陈欠和呆账税款1 408万元。
【队伍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从严治队,通过交流轮岗,调整了 6个市区局领导班子,交流了25名市区局科长,群众满意率达88%以上。坚持重实绩、重公论的用人导向,提拔9名同志,一半以上实行了异地任职。调整充实后的队伍更加精干,结构更加合理。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创立“双考促学”机制,倡导终身学习理念。举办了8期培训班,培训干部260人次,提高了广大干部管理现代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通讯报道工作,全系统在各级刊物上发表稿件 566篇。举办冰雕比赛、书法诗词展览、团拜联欢会等健康向上、喜闻乐见的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晋档升级。全系统13个县区级以上建制单位,全部进入省级文明单位先列,在全省国税系统和全市各部门中名列前茅。开展反腐倡廉教育,设置举报电话35部,聘请特邀监察员246名,发放调查问卷8 000余份。开展税务稽查过错永久责任追究和“四查四究四满意”活动,对24名工作责任心不强、执法不到位的税务人员进行了责任追究。在全市“双评”中连续第四年蝉联第一名。2003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标兵、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等荣誉称号。
(赵国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