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
医疗卫生
医疗卫生
【基本情况】 2003年,全市共有医疗机构639个,床位8 336张,其中医院78个,床位7 333张;专科防治所11个,床位32张;卫生防疫站29个,其中市级卫生防疫站 1个;其他卫生事业单位5个。省直医院和省直企业医院 4所,床位1 165张。现有职工18 336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2 243人(高级职称 939人、中级职称3 956人、初级职称7 348人);其他专业技术人员2 342人,管理人员1 736人,工勤人员2 015人。省直医院职工1 822人,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252人、中级职称632人、初级职称938人。全市医疗机构业务收入3.772亿元,比上年增长8.50%。固定资产增加0.766亿元,比上年增长20.78%。门诊人次达147.37万人,住院人次达6.83万人,诊断准确率97.14%,治疗有效率达95.17%。卫生局在全市专项治理三个重点单位行风测评中获得第一名,在全市49个部门行风测评中获得最佳单位荣誉,并获得全省行风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卫生局班子被市委授予“好班子”称号。
【抗击非典】 佳市卫生系统在全省最早进入防治非典工作状态,出色地完成了全省第一次对由北京至佳木斯339次列车上80名与非典患者家属密切接触旅客隔离监控应急工作任务,铁路医院圆满地完成了所有乘务人员隔离监控任务,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评价和表场。防治非典期间,利用各种新闻媒体专项专版宣传预防非典知识,培训专业人员,对城市出入口、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实施有效监管。开通了24小时疫情电话,建立了疫情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制定了医疗救治工作方案和防治预案,规范了定点医院和发热专诊的建设,40家医疗单位装备了非典网络通报设备。各县、市均设置了定点医院和发热门诊,市传染病院作为防治非典的定点医院最先启动,市结核病院和市精神病院作为预备定点医院,各县(市)定点医院和发热门诊也都按照国家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流程设置和人员配备。成立了应急医疗小分队,开展业务指导和救治技术培训,并成功举办了非典疫情处理模拟演练。全系统涌现出抗击非典工作先进集体19个,先进个人 100名,有31名同志火线入党。市卫生局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防治非典工作先进集体、全省防治非典工作先进集体标兵和国家科教文卫“抗击非典先进单位”。
【疾病控制】 全年佳木斯地区共报告法定乙类传染病11种4 501例 (其中:肝炎1 751例,痢疾297 例,艾滋病1例,淋病122例,梅毒113例,麻疹19例,流脑7例,猩红热35例,出血热589例,斑疹伤寒1例,肺结核1 566例),报告发病率为187.54/10万,比上年 (3 946例,发病率164.41/10万)上升14.06%,死亡7例(其中戊肝 1例,艾滋病1例,出血热2例,肺结核3例)。发病前五位的病种和顺位与上年相同,占发病总数的96.09%,艾滋病发病为首例。
【执法监督】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清理整顿食品卫生市场,对市区人群聚集的饭店、宾馆进行条件、基础设施和消毒情况检查,对不符合标准的给予了停业、限期整改、新闻媒体曝光和罚款处理。对布局不合理、混间操作的学校食堂下达停业整顿和限期整改通知。全面完成全省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工作任务,对重点行业、企业、农村个体工商户和家庭作坊进行职业病专项整治。对有尘危害和中毒危害企业进行监测,对 6家企业提出限期整改意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范医疗市场管理。对全市 100多家个体诊所执业条件、执业人员资格、执业范围、消毒隔离、分项规范进行检查,对不符合标准的限期整改。全市个体诊所做到(门诊)日志有登记、诊察有病历、药品有账目、治疗有处方、收费有收据。
【爱国卫生】 在巩固创建卫生城“四连冠”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发动群众79.44万人次,清理垃圾30.05万吨。开展“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活动,整治城乡庭院,投放鼠药26吨,清理整顿鼠药市场,销毁不合格鼠药4 000公斤,毒鼠强100公斤。受教育人数397.8万人次。创建省级卫生先进村7个、先进单位37个。
【医政管理】 进一步规范完善各级各类医生、护士的准入标准和准入制度。完成了全市及所辖县(市)、郊区,驻佳农、林、煤、铁和驻军医疗机构执业医师资格实践技能 805人,笔试667人,为126名护士作了注册准入工作。在全市县及以上医院推行“患者选医生”、“患者选护理小组”的服务制度,实行“首诊负责制”、“一日清单”等优质服务方式,有效地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认真执行省二、三级医疗机构检验标准。加强护理人员专业技术培训,重点开展了呼吸机操作、气管切开和非典患者护理知识培训,强化了急诊急救体系建设。认真贯彻《献血法》,被评为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充分发挥医学会工作职能,全年接待咨询200多人次,解决医疗纠纷20起,积极开展学术活动,建立 378名专家组成的专家库,并聘请知名专家做专题讲座,丰富了医务人员专业知识。在防治非典过程中,根据科学论证,中医药中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加强了市、县两级中医院的规范化建设,对全市和所辖各县(市)、区的中医个体医疗机构进行了年检校验和机构备案。完成了全市中医重点学科带头人梯队建设的申报、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及省第二批名优中医评选工作。开展了名中医义诊活动。
【妇幼卫生】 按照《二、三级产科设置基本标准及职责》,组织专家对市区和外县34家二级以上的助产技术服务单位进行对标,不断提高产科的服务质量。举办母婴保健人员培训班,按标准对全市托儿所、幼儿园进行验收,妇婴医院投入大量资金,成立了骨关节健康中心、妇女健康中心,为三江地区妇女儿童提供了医疗健康保证。
【农村卫生】 以市政府名义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农村卫生工作的通知》和《佳木斯市人民政府关于完成乡镇卫生院“三权”上划任务的通知》。富锦市、汤原县已按文件要求完成“三权”上划任务,其它县(市)正在抓紧工作。制定了《佳木斯市乡村医生资格考试实施方案》,根据《方案》对乡村医生进行综合笔试和实践技能考试,使 1 792名乡村医生取得行医资格。制定了《佳木斯市初级卫生保健实施方案》,完成了初级卫生保健基础工作。
【医学科技与教育】 全年向市科技局申报科研成果13项,其中2项达到国家先进水平,4项处于省内领先位置。有3项课题列入省卫生厅科研课题计划,其中2项获得省卫生厅资助款。市结核医院开发研制的“蛤蚧疗肺片”,投入临床使用后疗效显著,佳大一附院省内首家应用富士电子喉镜诊治耳鼻喉科疾病、脑外科开展颅内胶质瘤的I125粒子近距离造身植入治疗,佳大二附院开展了FX通用型玻璃子的临床应用,佳大三附院治疗小儿脑瘫的技术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市中心医院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十支架术、应用金属胆管架治疗梗阻性黄疸。市妇婴医院自凝刀创入技术治疗子宫疾病,市结核医院经支气管镜的利用肺泡灌洗术治疗间质性肺炎等,用于临床,普遍受到患者的好评。作为省卫生厅的远程教育试点, 全系统2 000名技术人员接受了网络教育,举办非典知识强化培训班,累计 4 000学时,一线卫生技术人员受训率达100%。
【人事制度改革】 在全省卫生系统率先开展了卫生人事制度改革,推行全员聘任制。对行政管理人员实行职员制、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评聘分开制、工勤人员实行聘任合同制,重新签订合同 2 773份。职称改革工作在中医院、妇幼保健院试点的基础上,市直卫生系统全部实行了评聘公开。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在传染病院、结核病防治院 2个单位试点基础上,又有中心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等 3家医院进行改革。佳市卫生系统人事制度改革经验在全国卫生人力资源干部培训班和全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经验交流会上做了典型发言。《健康报》、《医药报》、《黑龙江经济报》等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
(王晓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