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广播电视

广播电视

广播电视



  【宣传报道】 2003年,市广播电视局系统宣传报道广泛深入,重点突出。一是“三个代表”宣传报道浓墨重彩、深入人心。电台、电视台开辟了“深入学习三个代表”、“三个代表在基层”等专栏,采取发表言论和评论、系列报道和广播电视讲座等形式,推出一批综述、专访等有一定深度的报道,多层次、多角度报道各地、各单位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动态、成果和先进典型。较好地发挥了舆论引导作用。二是抗击非典宣传报道积极主动、效果显著。电台在 3个频率的重点节目里都开设了防治“非典”宣传专栏,实行全天滚动播出。电视台及时停办了《江城纵横》、《三江采风》和《法制时空》 3个节目,仅用一天时间就改版推出《积极行动,防治非典》特别节目,每天一期,每期30分钟。同时,将《佳木斯新闻联播》由原来的15分钟增加到20分钟。《广播电视报》从 5月初开始,集中4块版面,连续刊发7期专版,宣传防治“非典”有关常识。三是“两风”建设宣传报道主题鲜明、深入人心。电台在 3个频率中开设专栏,多层次、多角度地报道全市各行业加强“两风”建设的经验。特别是经济广播开办的“行风热线”专栏,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深受听众的欢迎。电视台开设了“加强两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专栏,播发了10集系列专题片《农民心中的丰碑——麻晶莉》,宣传报道了一批先进典型。电视台按照市委“一手抓防治非典,一手抓‘两风’建设”的要求,在《特别节目》的基础上,改版推出《关注》节目,采取专访和连线直播等多种形式,宣传报道市直各职能部门和县、区主要领导坚持“一手抓防治非典,一手抓‘两风’建设”的新举措、新经验。四是“创业行动”宣传报道扎实深入,引导有力。广播电视在各重点节目中开设了《全民创业、加快发展》、《点燃创业之火》等专栏,广播电视报开设了专版,采取专题、消息、评论、专访等多种形式,报道创业典型。市电台、电视台还对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抗旱”工作和“树立佳木斯人新形象”等重大事件进行了重点宣传报道。
  【精品工程】 在全省广播电视评奖(2002年度)中,电台18件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 6件,电视台26件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7件,广播电视报社13件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3件。在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学术论文评奖(2002年度)中,电台20篇论文获奖,电视台10篇论文获奖。电视台录制的风光片《湿地印象》,在全国广播电视文艺作品评奖中夺取了金奖,这是佳市有史以来获得的最高奖。广播在省台发稿突破了2 000条,夺取了8连冠;电视新闻对省台供稿继续保持领先位置,与齐齐哈尔并列第一,夺取了11连冠。
  【技术改造】 投入 1 500多万元进行设备数字化改造和网络建设,达到省内领先水平。电视台投入 470多万元购置了数字摄像机、编辑机等编采设备63台(套),基本实现了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的数字化;电台投入30多万元,购置数字采访机15台,并为音频工作站配置了新的软件和硬件,使录音、制作、播控实现数字化。加大广播电视发射设备的更新力度,电台、电视台共更新发射机 7部,实现了广播电视全固态发射机播出。加快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共完成市区有线电视光缆化改造40公里,光缆人地20公里,撤高位架线9公里,做接地保护线300个点,建设管道15公里,完成可寻址收费系统改造27 000户,新增有线电视用户5 700户。
  【行业管理】 加强行业管理,完善直播节目的技术保障体系,规范了节目播放审查、监听、监看制度,督促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按时完成转播中央和省台节目。认真贯彻落实《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暂行规定》(17号令),公布了监督投诉电话,建立了监控体系。加大境外卫星接收设施清理力度,对安装、使用境外卫星电视接收设施、收转境外节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专项整治,对违规现象进行严格查处,取得明显成效。完成了所属 6县(市)和市区企事业网站播出机构年审年检工作,特别是在防控“法轮功”干扰破坏上,进一步完善了安全播出保障机制,形成了全系统上下统一指挥、反映快捷的安全保障体系,成功地遏制了“法轮功”的干扰破坏,确保了广播电视安全播出。
                                     (李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