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
【规范化管理】 2003年,学校把贯彻执行大学的《规章制度汇编》当成首要任务来抓。根据国家、省教育厅对大学生管理的有关政策、 法规和制度,结合学校的实际, 修定了专科《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制了《学生管理教育手册》、《学生导读手册》、《学生证、校徽、名签管理规定》、“教师执教”手册。召开教代会,通过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实施校务公开的实施办法》及《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实施办法》。这些制度的实施,在学生管理和教育教学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风气,使学生管理严谨有度,教学管理井然有序,学院管理科学规范。对教学科研机构进行调整,撤消了教务科,设置了评价教务办公室和科教科,撤消了舍务科,将原舍务科职能纳入学生科,设置了招生就业办公室。在教学方面,撤消了行政、教学为一体的七个专业部,设置了有利于教学科研的24个教研室,撤消了专家委员会,设置了教学督导委员会、学术委员会。
【教学工作】 全面完成了教学授课计划。出色地完成了上半年51个教学班、下半年45个教学班、全年43 000多学时的授课任务。进行部分专业的岗前培训工作,32名教师攻读在职研究生。确定教师的责任、地位。建设专业导师负责任。每个专业的导师要负责学生的专业思想、学科知识、人文知识、体育知识等方面的综合评定,严把毕业质量关。建立任课教师负责制。任课教师在课堂内是学生上课期间的第一责任人,对所任课程成绩具有相对的评定权。建立教研室主任负责制。各学科的教研室主任组织全室对所授课的班级进行分阶段测试,对本专业课成绩有一定的评定权。建立各职能部门及相关科室负责制。科教科负责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落实执行,监督和保障及教学秩序和教学过程的管理;学生科负责学生教育管理;评价考试办公室负责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和学生考试及学习成绩的评定工作。加强授课评价工作。根据《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质量监督工作条例》和《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办法》,制订本院《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案》、《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细则》、《学生反馈指标体系》、《教学质量综合评定标准》。评价考试办公室依据有关规定,切实做好教师授课评价工作。每位院领导每学期深入教学第一线不低于5次。加大教学投入。投入200多万元,建设了 6个多媒体教室、2个微机室、1个(90座位)语音室;新建扩建了化学实验室、美容实验室、科研实验室和形体实验室;为24个教研室和有关部门新安装了30台微机。并与中国电信签订了合同,新建了校园网、校园宽带网及通讯虚拟网,使学院将全面实现教学网络化、办公自动化、通讯一体化的现代化校园。
【教育科研】 “科研兴校”已在全校教师中形成共识,校级立项课题 6个,即《探索中等中医药教育合并后如何适应高等中医药教育办学体制模式》、《中西医内科消化系统多媒体课件研究》、《加减溢水清肝饮对皮肤黑素生成的调节作用机制研究》、《头穴丛刺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肩手综合症的临床研究》、《穿龙薯蓣提取薯蓣皂甙对硝基氯茶引起豚溃疡性肠炎肠道粘膜作用机理研究》、《黄芪地上部分黄芪总苷动态规律及提取精制工艺的研究》。市科委立题2项。附属医院加大学生课间临床见习力度,首创毛收入突破100万元纪录。学院中西医结合护理学科、中西医结合内科胃肠病学科、中西医结合美容学科、中药炮制学科被省中医管理局评为厅局级重点学科,针灸学科被评为重点建设学科。按国家科研二级实验室标准,完成科研实验室的设计、维修、器械订购等项工作。学院自编的《疾病学》经再次修定,已在全院相关专业全面使用,收效良好。刘秀英教授主编的《外科护理学》由国家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妇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也正在编写中。杨智荣教授主编的《中西医结合美容保健学》、《中西医结合美容内科学》、《美容化妆品学》教材正在编写中。成功地承办了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常务理事会,海学校长亲临大会指导,有力地促进了学院教育学术工作。
【职工生活】 工资向教学一线倾斜,提高了教师讲课费、职工住房基金标准,提高了职工奖励、福利待遇、日常就餐补助标准,为全院职工办理了社会医疗保险。投资40万元进行了校园小区建设,改造了校门,兴建了“平湖”,建起了“飘带喷泉、水帘洞;绿色草坪、多彩灯;理石广场、板石路;悬浮凉亭、铁索桥”清昕、优雅、 别致的新景观,新植各种树木600多株,配置雕像景致21处,改善了职工工作环境,营造了校园文化氛围。省政府授予院党委书记、院长郭鲁义为抗击“非典”先进个人称号,省教育厅授予副院长李铁男为抗击“非典”先进个人称号;学院被省委、 省政府评定为省级文明单位标兵, 被上级有关部门分别授予省级“三育人”先进单位、校务公开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工会称号;学院学生食堂被省卫生厅授予全省首批食品卫生业 A级单位称号。大学先后表彰了一大批院优秀共产党员、“三育人”先进集体和个人、抗击“非典”先进集体和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