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第一中学
佳木斯市第一中学
佳木斯市第一中学
【德育教育】 2003年,佳木斯市第一中学认真贯彻落实《中学德育大纲》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本着小目标、低起点、循序渐进的原则,德育教育强调基础,强化习惯,追求实效。以落实中学生行为规范为主线,扎扎实实地做好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开展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教育工作,定期召开班级工作专题讲座会,学生自主编辑出版了《学生自主管理报》。成立了佳木斯一中舍务自主管理委员会,严格了住宿生的考勤制度,将住宿生表现纳入班级量化管理。印发了《佳木斯一中安全常识》手册,组织开展了 3月31日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教育活动,与高三班主任签订了学生暑假安全责任状,实行安全日检制度。邀请佳木斯市永红公安分局国保大队教导员李俊杰给学生作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报告,提高学生的知法、守法、用法意识。学校环保工作效果显著,在“保护母亲河读者林”捐款活动中共筹集款金18 000余元,创全国中学之最,团委孔志刚老师在兰州“读者林”揭杯仪式上代表全国一百万捐款人做题为《黄河岸边有了全国第一片中学生捐植的林地——“佳木斯第一中学云环林”》的发言。11月,国家环保总局为学校环境保护监测站命名。帮助“宏志班”学生健康成长,学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50名家庭贫困的学生顺利完成了一年学业。校学生会的同学利用出版《星光》校刊赢利所得的 4 000元成立了“星光基金”,专项用于对宏志班学生的奖励。高三学生自发为他们捐课本,解决了他们高二和高三两年的课本费。红十字青少年活动蓬勃开展。在校红十字青少年人数已达 923人。扶贫助学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高二特困生周榕与市委书记郭晓华结为爱心助学对子。争取市财政专项资金85 500元,资助291名贫困生。2003年,4名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1名学生被推荐参评国家《半月谈》奖学金,32名学生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5 名学生被评为省环保小卫士,33名学生被评为市级三好学生,19名学生被评为市级优秀小公民,一大批同学被评为校三好学生。班主任鲁根娣、崔虹被授予市功勋教师称号,车卫东、胡国军被评为市模范教师,朱可苏被评为市优秀教师,陈鸿雁被团省委授予青年教师园丁奖,任宏臣被团市委授予现代教师现代园丁奖。学校成为市中华经典文化教育示范校,5 名师生受到表彰。成立市学生社团——佳木斯一中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社,吸引了高一、高二近600名学生参加。
【教学工作】 通过“春蚕杯”和“冰凌花”等教学研讨活动,积极构建以“互动、体验、感悟、创新”为核心理念的教学模式,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录取人数增加,重点率稳定在60%以上。积极投入新一轮课程改革, 做为全省首批课改示范校,成功承办了全省课改现场会,被评为省级优秀课改示范校。以“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的教学理念,积极开展双向教研,充分挖掘教师、学生两个潜力。重新认定好教师的标准,第一,能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第二,教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自学能力;第三,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此,课堂教学要实现四个转变:变注重教法为注重学法,变注重学会为会学,变讲堂为学堂,变一刀切为因材施教,分类推进。选修课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取得好成效。继续办好青年教师研究生院,“三学、四比、五赛”形成风气。三学,即学理论、学微机、学经验;四比,即比敬业精神、比工作态度、比教学方法、比服务意识;五赛,即一节优质课、一篇优秀论文、一个生动案例、一本优质教案、一部优质课件。一支年轻有为、积极上进、敬业爱生的青年教师群体正在形成,从教仅一年多的生物教师马春梅、宁桂华在全省生物说课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学校艺术体育教育取得良好成绩,4 名学生优先被哈工大录取,20多人考入艺术体育专业本科院校,其中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各 1人,30多人获得艺体特长生称号。连续第十六年保持市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冠军地位,保持10余人破市纪录成绩。第三次蝉联省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亚军,男篮闯进了省前两名。
【教育科研】 一年来共申报、审批十多项国家、 省、市科研课题, 立项国家级子课题《电影主题课例研究》、《校本教材的研究与开发》、《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等课题五项,省级一项。校长徐秀珍被评为国家实验学校先进校长,三名教师被评为实验优秀教师。徐秀珍、夏光明、刘德宏的文章收入《黑龙江教育》。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进行研究,任红臣等四名教师的网络自主课堂分别获得中国教育学会信息技术分会二、三等奖,学校编纂出版了《新编俄语基础实践语法》等五部专著。校长徐秀珍事迹被省教育学院《特级教师成长经验集》收录,学校研究性学习经验被华东师大《研究性学习管理的丰富模式》一书收录。先后选送 7名英语教师完成或正在参加英美两国的英语进修学习。“三八”节,《佳木斯日报》头版报道了学校留学归国的五名英语教师——“五朵金花”的事迹,形成良好的社会反响。继罗伯特和NICORL之后,又一名英语外籍教师YUELING来学校任教, 并组织教师赴美英学习,成功地举办了第三届新世纪英语夏令营,英语教研组成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改革的窗口。与全国近百所知名中学及教育行政部门、学术团体保持密切联系,交流《教育科研》杂志,加入了北京英才苑教育信息网,拓宽了信息渠道。《佳木斯日报》连续报道学校三位副校长、三位市十大名师的事迹,成功地申请到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教育专业委员会2004年年会的承办权。学校成为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十五”重点科研课题“创新写作与教学研究与实验”实验学校。
【后勤管理】 在校园建设上,通过“绿化、净化、美化、亮化”,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科学的完美结合。在学生休闲区内,建设了“尊师园”、“爱生园”、“读书园”、“龙腾园”,各园自成一章,独具特色。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不惜重金投入,先后在两个主教学楼内建成了模拟生态园、馨雅艺苑、人类家园、科技馆等,画制了中外科学家画像,购置了人类文化遗产图片挂于楼道之中。在后勤常规管理工作中,坚持“高、严、细、实、精”的管理理念,坚持全员管理、全面管理、全程管理的“三全管理”模式。“全员管理”即人人参与管理,每一位员工都是学校的管家。“全面管理”即无论是份内的事还是份外的事,只要是学校的事,师生的事,就是该管的事。“全程管理”即抓落实不放松,抓细化不动摇。为有效地实施“三全管理”,制定了承诺制和总值班制,建立了管理链条和反馈链条。把安全工作视为学校的头等大事,制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聘请校外安全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进行灭火和火灾逃生等培训。坚持三级安全值班措施,每天24小时都有中层以上领导在校值班。注意食品卫生安全,投资为食堂购置了多种消毒设备,严把病从口入关。学校获得了国家食品卫生安全信誉A级评价,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