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远县
抚远县
抚远县
【国民经济】 2003年,抚远县国内生产总值实现3.39亿元,同比增长9%。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3 510万元,同比增长3%。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48亿元,同比增长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 645元,同比增长6.7%,农民人均纯收入623元,同比增长7.2%。
【农业经济】 全县农业总产值实现2.26亿元(现价),同比增长 23.7%。完成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种植面积34.9万亩,同比增长31.2%。庭院经济发展迅速。庭院大棚数量达到611栋,庭院经济产值11 120万元。在原有三大类五个绿色食品标志使用证书基础上,又争取到鲟鳇鱼、大马哈鱼及其鱼籽四个有机食品使用证书,被国家命名为“中国鲟鳇鱼之乡”、“中国大马哈鱼之乡”。组建了绿色水稻、蔬菜、畜牧养殖等五个县级专业协会。牧业产值实现 2 766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2.2%。完成鲟鳇鱼繁育孵化513万粒,利润238万元;在乌龙湖7 000亩水面养殖鱼苗(草、鲤、鲢、怀)50万尾,出池销售 3万公斤;“网箱养鱼、二次牧鱼”试验获得成功,推广大面积牧养 1.2万亩,产值2 237万元;向黑乌两江放流鲟鳇鱼苗5万尾、大马哈鱼苗20万尾。2003年,渔业上缴财政300万元。
【工业经济】 全县实现全部工业企业产值 4 250万元,同比增长15.2%。投资3 550万元进行了热电联产、精制米生产、自来水净水厂、鱼品精深加工等项目的技术改造。改造后,新世纪热力有限责任公司由单一供热变成既能发电又能供热的企业,供热能力每年平均以 13%的速度递增;金碧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粮油日加工能力由100吨增加到150吨;红利砖瓦厂年生产能力由800万块提高到1 500万块;自来水给水扩建后日供水能力由 3 500吨提高到10 000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实现了城镇居民24小时供水;东极米业公司年生产精制米能力达到3.2万吨,已对俄出口4 290吨;与台商合作建成的全县第一个鱼松生产线正在调试运行中;三江食品有限公司等建设项目正在组织实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顺利进行,成为佳木斯地区唯一退出保护价、放开经营的县份。采取公开拍卖的方式,成功出售了百货大楼、各乡镇农用加油站、筷子厂等3户国有企业。
【商贸和民营经济】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56亿元,同比增长8.1%。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 750万元,同比增长9.3%,上缴税金538万元,同比增长8.6%,年营业额超百万元的民营企业增加到18户。进出口总额实现3 829万美元,同比增长20.3%;进出境人员 6.7万人次;进出口货物总计7.5万吨,同比增长108%。口岸环境进一步改善。旅检通道由 2条增至4条,码头趸船由300吨增至1 000吨。与俄哈巴区政府建立了友好县区关系,为促进两地间常年通道的开通奠定了基础。库容2 400吨的自然冷源蔬菜保鲜库已竣工投产,并投资645万元用于建设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全年招商引资总额突破亿元大关,创历史最好水平。
【城市建设】 进行了国际大厦、沁园住宅小区、法院办公楼以及道路改造等一批重点工程的建设。年初确定的鲟鳇鱼山区产业化、给水工程、抚远镇护岸等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9 750万元,其中当年完成6 324万元。房地产开发投资近8 000万元,开发面积12万平方米,是建县以来投入和开发最多的一年。通乡公路建设全部按计划完成。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取得实质性进展,新修道路 9条,新增混凝土路面2.6万平方米,铺装人行道1.7万平方米,新安装路灯389基、791盏。新建文化公园一处,安装体育器材2套。有效治理了10条街路108条巷道,市容市貌有了明显改观。
【社会事业】 “两基”巩固提高工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教育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双高”“普九”步入新阶段,职成教育和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城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成立 6个社区,社区功能不断完善。卫生防病、治病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县疾控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广电事业发展迅速,村村通工作取得了新进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全面完成各项指标。积极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体育项目在参加赫哲族民族运动会和省级、市级竞赛中均取得了好成绩。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成绩。筹集各项社会保险基金 1 152万元,向上争取再就业基金、养老补助资金360万元,落实再就业资金112万元,安置下岗人员再就业1 841人次。“严打”斗争取得明显成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得到加强,保持了社会稳定。双拥工作夺取了省级双拥模范县“三连冠”。防治非典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