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东风区

东风区

东风区



  【国民经济】 2003年东风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 000万元,各业总产值41 0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7%和19.1%。区本级财政收入1 726万元,同比增长13.7%。
  【经济发展】 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建设工业经济强区,振兴东风经济的潜力所在、活力所在、希望所在。依托驻区国企“四闲”资源发挥民营经济优势,建立了具有鲜明产业特色的医药化工、机械加工、绿色食品加工三大民营经济工业园区,人驻企业41户,成为推动全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全区具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253户。其中产值超千万元以上企业14%,亿元以上企业 2户。加强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工作,建立了信息服务中心和政府网页,推出招商引资项目及产品40余项。重点推进晨星药业扩建工程、合成燃料油等 8个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大项目,引进资金11 204万元,同比增长 42.9%。积极推进市场建设,浦东商厦、百隆商贸市场、农机、农药、种子等各大市场功能不断完善,辐射能力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成立了东风区银企协会,为民营企业发展拓宽了融资渠道。在全市11个县(市)区中率先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制定了《东风区民营经济工业园区优惠政策》、《东风区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有力地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
  【社会事业】 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改陋习、树新风、塑形象”活动。建成文明小区26个,其中省级5个、市级19个、区级2个;市级文明示范小区3个,连续6年保持文明城市建设先进区标兵称号。双拥共建工作向深层次发展。积极开展“爱心献功臣”、“两部包一户”活动,大力实施“安居工程”和“医保工程”,确保全区优抚对象安居乐业,巩固了省级双拥模范区成果。文教卫生、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进展。教育“两基”工作得到巩固和提高,建立了素质教育体系,全区小学全部达到市级规范化学校标准,荣获省户外活动先进集体称号。社区医疗卫生长足发展,建成晓云、建国、佳东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及晓云社区等 9个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社区医疗卫生工作得到了国家红十字会的肯定,并在全省社区服务经验交流会上介绍了经验;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食品卫生、妇幼保健、防疫工作取得新进展。深入贯彻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全区计划生育率达到99%,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6%, 荣获省级计生工作先进单位称号。统计工作在全国基本单位普查中被评为省级先进单位。
  【社区建设】 坚持“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社区建设社会建”的工作思路和“两包一联”工作机制,社区建设从“三无”一举实现了“六有四建”目标。共解决社区办公室23个、活动室20个、警务室24个,达到了硬件标准化、软件规范化、管理科学化;在“四进社区”的基础上,开展了“十四”进社区活动,进一步拓展了社区功能,促进社会稳定;以社区创业行动为切入点,扎实有效开展“创业行动”,共创办各类网点 183个,全区社区创业总收入248.45万元。被评为全市社区建设先进区。
  【社会稳定】 高度重视下岗再就业和低保工作,建立了区、街道、社区三级再就业保障网络平台,积极开展“送资金、送政策、送服务、送信息、送岗位”活动,为 189名就业困难的“4050”人员提供了社区治安员、护绿员、保洁员等公益岗位;免费为 2 427名下岗失业人员办理了《再就业优惠证》;安置下岗失业人员 3 200余人。全力推进“两个确保”和最低生活保障金发放工作,共为1 054户、2 382人发放了长期最低生活费,为6 390户、6 422人发放了季节保障金。加强了信访责任制的落实和监督工作,东风区连续 6年获得市级信访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坚持不懈地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坚决取缔“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全区综合发案率明显下降,群众安全感普遍增强, 东风区连续4年被评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通过层层落实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责任制,全年无重特大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