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执政能力 构建和谐社会
提高执政能力 构建和谐社会
提高执政能力 构建和谐社会
提高执政能力 构建和谐社会
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 李海涛
“和谐社会”的提出,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上的新发展,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实践问题。这是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正确选择,是完成党肩负的使命的必然要求,是党的理论与时俱进、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客观需要。佳木斯市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将牢牢把握提高执政能力这个关键,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根本保障。
一、提高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战略和理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必须潜心研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规律。一个地方发展的快慢和发展质量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发展规律的认识水平和运用能力。思路决定出路,只有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坚持从实际出发,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才能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否则,只有执政为民的良好愿望,而缺乏惠民富民的发展理念和举措,就会事与愿违,虽有为民之心,也难有为民之力。佳木斯市近年来经济和社会取得了长足进步,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影响和制约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远未消除,而且在运行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压力和挑战,有些还相当严重,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到稳定的社会政治局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务实、为民、勤政、廉政的执政理念,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和具体的工作规划。必须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把工作上的热情同思想上的先进有机结合起来,善于用宽广的眼界看问题,在国内外大背景下去思考、谋划本地区的发展,制定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发展方略,不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实效性和创造性。特别是要立足我市市情,充分认识我们自身的优势和潜力,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借助外力、外智,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来谋划我们的发展。这方面,我们投放了很大的精力,有的已经着手实施。一是聘请北京新华社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对我们佳木斯市的发展战略规划进行整体策划,帮助我们规划一个较高水平而又极具操作性的发展蓝图。二是邀请中国企业论坛组委会专家对我市的城市规划和项目谋划诊脉,以便更扎实地推进我们的城市和项目建设。三是聘请经济学家和投资顾问为我们重大发展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四是委托专业机构帮助我们完善“十一五”规划和整体策划。这些成果一经完成,将使我市的发展思路更加明晰、更具有可操作性,也将为我市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提高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是提高执政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把经济搞上去了,才能使人民丰衣足食,进而走上小康之路;只有把经济搞上去了,才能更好地发展先进文化、发展民主政治、构建和谐社会。象佳木斯这样一个经济总量不大、经济结构不尽合理、财政实力不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区,要实现提高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这一目标,就要求我们既要统揽全局,又要突出工作重点,调动优势资源,采取有力措施,抓住关键,突破重点,解决好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
一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按照优化提升一产、培植壮大二产、加快发展三产的思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做大做强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医药化工等优势产业,改造提升农业等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林木加工、建材等新兴产业,努力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总量不断扩张的调整目标。
二是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把招商引资作为“要务之要务、重点之重点、中心之中心”来抓,从研究市场、适应市场、把握经济发展规律出发,突出人性化、科学化的特点,充分了解投资者的需求、投资方向和意愿,更多地采取中介招商、定向招商、以商招商的办法,认真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同时,继续把大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攻点,坚持围绕项目转、盯着项目看、抓住项目干,大上项目、上大项目。
三是加快所有制结构调整。针对佳木斯市国有经济比重偏高、市场化程度偏低、国有企业机制不活、生产经营困难的实际,引入战略投资者进行改制重组,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实行产权主体多元化,加快国有企业改制改组和民营经济的发展。
四是实现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通过抓好大口岸、大通道建设,提升对俄经贸通道层次,努力构建立体交叉、功能完善、通过能力强大、服务全国对俄经贸的黄金通道;抓好对俄进出口加工基地和园区建设,实现进出口产品的就地加工、过埠增值;抓好对俄经济技术合作,加大对俄资源和市场的开发力度,进一步扩大合作交流等,使佳木斯成为对俄开放的桥头堡和吸引国内外投资的热点地区。
三、提高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需是我们想问题、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与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上寻找突破口。当前,我们要把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提高做好群众工作能力的重要措施来抓,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一是抓好城市总体规划的贯彻实施。按规划建设城市,有助于形成独特的城市风格,营造最佳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味。城市总体规划批复后,我们将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贯彻,让市民了解规划的内容和城市的发展蓝图,激发人民群众监督城市管理、投身城市建设的热情,集中力量逐年推进升级工程和利民工程。并以此为契机,掀起新一轮城市建设热潮。
二是抓好城市品位升级工程。在总体框架下,我们将加快关系城市全局和长远,有助于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的重点工程的规划和实施。如 “一江、三河、一岛、三山”(松花江,英格吐河、王三五河、音达木河,柳树岛,水源山、四丰山、卧佛山)的开发, 今年计划建设的10里沿江风景带、港粮小区、污水处理厂已加快设计和施工准备,确保如期开工建设,争取用两年时间打造一道靓丽的风景长廊。继续提升贯通城市东西“大动脉” (飞机场——西出口)品位的景观建设, 早准备,早开工,早建设。继续加大对各大公园提档升级、景观精品街路建设、新区开发、社区改造、巷道硬化、客运和货运枢纽等项目建设,确保收到最佳成效,从整体上改善市容市貌,营造最佳人居环境和商务环境。
三是抓好以为群众办实事为核心的利民工程。围绕服务百姓、安居便民,解决出行难、如厕难、吃水难、住房难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18件实事,我们将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逐项做好计划,明确任务,明确责任,完成好建设工程,给群众满意的交待。进一步加大煤气与天然气置换、供热分户控制改造、“雨中送伞”、棚户区改造和廉租房建设力度,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同时,对其他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对损害群众利益,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坚持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及时合理地解决,切实维护好群众的利益。
四、提高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不断提高行政能力和效率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致力于巩固党执政的制度基础。要求我们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切实履行好政府职责,这是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前不久国务院明确提出了“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坚持依法行政和加强行政监督”的三项政府工作基本准则,我们将通过三项基本准则的落实,提高我们的行政能力和效率,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领,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实行科学民主决策,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进一步研究和把握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切实增强驾驭经济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使各项决策体现时代性、符合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建立健全调查研究制度,把决策建立在深入调查研究、深化对市情认识的基础上;建立重大决策咨询制度,把决策建立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民主决策程序,把决策建立在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上;健全完善决策责任制度,把决策建立在监督约束的基础上。
二是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正确行使行政权力。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以规范行政权力为核心,带头依法行政,切实提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严格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从源头上治理和消除执法腐败。
三是明确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坚持总体推进,重点突破,结合实际,把重点、难点工作按轻重缓急妥善安排,集中时间,集中精力组织推进,在一段时间,一定领域,集中解决一两个突出问题,以重点突破来带动各项工作的全面推进。对每一项重点工作,都要明确领导、明确分工、明确部门和人员、明确标准和时限。对重大决策部署和项目实施,都将任务具体分解,限期落实,并实行全过程跟踪监督,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提高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将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立足我市实际,切实抓好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坚决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坚持注重工作实效,以实际成果取信于民,努力把一个美丽、富饶、文明的佳木斯展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