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市委副书记 李承兰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党执政兴国和执政为民的基础。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成效如何,直接决定党的执政能力的强弱。近年来,市委针对农村、国有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区以及机关党建工作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情况、新任务和新问题,以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为重点,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创新载体,大胆实践,分层次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
  一、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进行创新实践,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为全面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市委从强化载体建设入手,以增收致富建小康为目标,制定下发了《佳木斯市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实施意见》,在全市县(市)区争创党建工作先进县 (市)区委,乡(镇)争创“五好”乡 (镇)党委,村争创“五好”党支部。通过“三项工程”的牵动,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进程。一是实施 “乡村干部三年素质升级工程”,全面提升乡村干部素质。 市委制定、下发了《佳木斯市2003——2005年乡村干部“三年素质升级工程”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去年冬天以来,各县(市)区和各乡镇集中举办培训班50期,共培训乡村干部及后备干部3608人。在搞好大规模集中培训的同时,通过“科普之冬”、“三下乡”、党校轮训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对乡村干部进行经常性培训,不断提高其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二是实施“百村支部升级工程”,推进贫困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市委组织实施了“百村支部升级工程”,组织64个中省市直单位定点包扶100个国家级贫困村,选派100名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到百村担任支部书记或副书记,通过组织调整、强化提高、充实力量等有效途径,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其中,42个二类支部晋升为一类支部,35个三类支部升级为二类以上支部。今年 4月份,市委又启动了第二批“百村支部升级工程”,纳入其中的 101个扶贫开发重点村的支部和村级组织建设正在顺利推进。三是实施“四培养工程”,增强农村党组织致富带动能力。为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成为能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模范群体,从根本上体现农村基层组织的先进性和核心作用,市委决定,在全市农村实施“四培养工程”,利用三年时间,把 60%的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把70%具有劳动能力的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把60%的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干部、把 90%的村干部培养成致富带头人。今年以来,全市共举办县、乡两级培训班50期,培训致富能人和致富带头人3608人。桦川县在“四培养”工程实施过程中,探索创立“3+1”致富合作小组,即一名村干部或后备干部、一名致富能人或致富带头人、一名贫困户加上一名党员组成联合组。今年1—8月份,共建立致富小组417个,确定对象1 668名,其中党员417名,致富能人324名,致富带头人 93名,村干部或后备干部417名。汤原县竹帘镇竹帘村现有致富能人27名,除13名党员外,14名致富能人全部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表达了加入党组织的强烈愿望。
  二、围绕老工业基地振兴进行创新实践。国有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市委围绕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坚持不懈地加强各类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工作,为深化国企改革、推进各类经济组织共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一是坚持开展“六好”企业党组织创建活动, 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水平。 为提高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增强企业党组织活力,市委以创建 “六好”企业党组织(好班子、好队伍、好机制、好管理、好文化、好效益)活动为载体, 不断创新丰富企业党建工作思路和内涵。市委先后制定、下发了《“六好”企业党组织实施方案》和《“六好”企业党组织标准》等规范性文件,明确了“六好”企业建设标准和操作步骤;建立了“六好”企业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六好”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去年以来,市委累计命名表彰了31户“六好”企业党组织,其中“六好”企业党组织标兵10户。二是坚持“三个同步”,发挥党组织在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中的保障作用。市委在建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还专门成立了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工作领导小组,使党的建设在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中发挥保障作用。同时,建立了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联席会议等项制度,在工作中做到了“三个同步”,即:在研究国企改革的同时,同步研究党组织及党务机构的设置工作;同步理顺党组织和党员组织关系、配备企业的党政领导班子和党务工作人员;同步规划和指导企业党建工作。为选准、配强企业领导班子,市委通过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建立了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现已在25户市管转制企业中全部采取了这种方式,其中董事长、党委书记“一肩挑”的有 22户,占88%。三是坚持“三个面向”,跟进和开拓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领域。市委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整合社会利益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出发,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作为党的建设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地方党委重要议事日程,通过“三个面向”强化宣传和指导,即,面向非公有制企业员工和业主,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讲解在企业中建立党组织和发挥好党组织及党员作用给企业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拉近员工与党的距离,努力征得非公有制企业业主对党建工作的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面向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干部和广大党员,根据各企业生产实际,帮助规划党组织活动,对党建工作基础建设进行具体指导;面向所有非公有制企业,培养和树立典型,通过经验交流会、现场推进会等形式,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防止产生新的空白点,保证党建工作长期有效扎实开展。目前,全市已有 172个非公有制企业建立了党组织,占全市非公有制企业总数的 18%。在多数非公有制党组织实行属地管理的基础上,探索了行业归口管理,企业主管局管理,市委和县(市)区委直接管理的模式,形成了多元化的非公有制党组织管理模式和工作模式。
  三、围绕提高服务群众水平进行创新实践。社区党的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为适应社区新经济组织增多、党员人数增多和原有的社区组织相对薄弱等新情况,市委把加强社区党建工作,作为加强党的基层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基础性工程,不断加大对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的组织领导力度和工作推进力度,使这项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走出了一条既符合时代要求,又具有我市特色的社区党建新路子。一是解决年龄老化问题,把社区干部的年龄降下来。采取在职党员委主任兼一批,从街道优秀年轻党员中派一批,从事业单位调一批,从下岗职工党员、退伍军人党员、大中专毕业待分配党员中选一批的“四个一批”办法,充实进社区,使全市社区专职干部平均年龄下降了22岁,形成了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社区领导层。二是解决组织弱化问题,使社区党组织强起来。今年 4月份,市委从市直机关选派49名处级后备干部下派到城市周边社区,直接参与社区建设。积极构建共驻共建新格局,在 4个城区18个街道147个社区建立三级党建工作协调指导机构293个,吸收驻区单位党组织参加,并普遍开展了评选“优秀驻区单位党组织、支持社区建设好书记、参加社区活动好党员”活动,实行提干、评优征求社区党组织意见制度,赋予社区党组织对驻区单位和在职党员、干部的评价权和否决权,形成推动共驻共建的整体合力。市委还实施了党员“吸纳工程”,及时把关、停、破、转等企业退休、下岗、失业党员组织关系迁进社区,为加强下岗党员和有偿解除劳动合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对所辖区域党员进行了登记造册,建立了翔实的档案,统一规范了管理办法,定期将驻区党员在社区表现情况反馈给党员所在工作单位党组织。三是解决发展问题,使社区党员富起来。针对社区存在的下岗职工、低保户等弱势群体生活困难问题,社区党组织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积极组织社区创业行动,开展了“送政策、送岗位、送信息、送资金、送服务”的“五送”活动。仅今年上半年,就帮助 230名有能力的人员创办了发展项目,带动 1 200余人再就业。四是解决载体问题,使社区党建形式活起来。为解决城乡结合部等周边社区基础条件较差、工作相对薄弱的问题,从今年5月份开始,市委把佳木斯市周边 49个社区作为重点突破口,组织87个中省直单位和市直部门包保周边社区,并向每个社区下派了 1名后备干部。同时,在全市周边社区开展“社区分类升级”活动,把党建、卫生、道路、治安等情况纳入考核体系,实行综合考评。目前,已涌现出一级社区8个,二级社区 6个,三级社区9个,四级社区19个,五级社区 6个。周边社区建设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社区环境有了明显改观,有效地提升了我市居民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四、围绕转变作风、服务基层进行创新实践。机关党建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为不断提高机关党建工作整体水平,切实强化组织领导,市委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党群副书记、组织部长任副组长的机关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听取一次机关党建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各县(市)区和市直各党委(党组)普遍建立了机关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或指导委员会,加强对机关党建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二是创建载体上活化。市委从创新载体建设入手,在全市各级机关开展以创建“学习型机关、堡垒型支部、服务型队伍、复合型干部”和“市直机关走在前,党员干部做示范”为主要内容的“创四型”和“走、做”活动,取得较好成效。今年年初以来,市直机关工委以“走、做”活动为载体,积极促进全市产业化畜牧业发展。截止7月末,市直已有35个单位组织党员干部开展“走、做”活动,共投入资金693.6万元,饲养奶牛66头、肉牛382头、生猪2 843头、羊1 035只、各种禽类15 000只。通过上述活动,较好地提升了机关党员的学习能力、机关支部的工作能力、机关队伍的服务能力和机关干部的创新能力。三是工作标准细化。为确保各项活动深入扎实开展,把党建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健全了机关党建目标管理责任制、物质投入和工作保证机制等一整套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同时,制定了严格的机关党建考核评价体系,每年年底统一组织一次全面的对标检查,将机关党建工作完成情况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档次,排出名次。对考核优秀单位的主要领导和机关党务工作者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对考核一般的单位,取消该单位参加评选一类单位资格,取消领导班子及主要领导干部参加“好班子、好班长”的评选资格;对考核较差的单位通报批评,对主要领导进行诫勉谈话,连续两年较差的单位,予以组织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