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构建节约型社会
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构建节约型社会
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构建节约型社会
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 张邦升
我国目前正面临着经济高速增长、环境状况严峻、资源相对缺乏的形势,要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在发展模式上,就必须摒弃传统的三高二低 (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低质量、低效益)发展模式。 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的快速增长阶段,以往粗放的增长方式使得我国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的矛盾十分突出,压力日益增大。根据统计,我国单位 GDP能耗、原材料和水资源消耗都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如电力、化工等八大耗能产业能耗高于世界40%以上,工业用水重复率比世界先进水平低15—25个百分点,矿产回收率则低20个百分点。从我国主要资源看,人均占有量和世界比都非常低,矿产资源中的石油、天然气、铜和铝等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储量,仅分别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 8.3%、4.1%、25.5%和9.7%,土地、森林、耕地等均排在100位以后,淡水资源量排在 55位以后。同时我国环境问题也十分突出,显而易见的问题是,如果我们再走传统的发展模式,按照美国以占世界不到 5%的人口、消耗世界25%的能源和人均半吨钢铁消费计算,那么就是把全世界的资源和能源都拿来也不够,况且这也是不可能的。因此若继续沿袭传统发展方式实现经济总量翻两番的目标,资源和环境支撑都将难以为继,国家环境安全将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局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将成为空谈。
佳木斯市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全国一样,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粗放增长模式的一些隐忧。一是我市的 GDP成本长期以来是以较高的能耗和物耗为代价的。二是资源前景不容乐观。佳木斯市处于资源富集区,除自身资源外,周边地区煤炭和比邻俄罗斯远东地区资源矿藏更是丰富有加。尽管如此,必须看到物有尽时,放眼长远,必须有忧患意识。三是世界性发展造成资源束缚所带来的资源、能源约束越发明显,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成本不断提高,给我们发展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四是佳木斯市生态环境尽管非常优越,但近年来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也十分突出。
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曾说过,“欲其流远,必浚其源;欲求木长,必固其根”。今后一段时期,佳木斯市要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加快经济发展的跨越赶超,就必须要改变经济发展的传统“三高”模式,在保持经济发展高速度的同时,确保发展的可持续性,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将是我们的必由之路。
今后一段时期,我市发展必须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从体制、政策、技术、管理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我市的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型为主转向创新驱动型为主,从主要依靠要素投人转到靠科技、体制创新上来;使增长模式从粗放型为主转向集约型为主,改变高消耗、高污染的增长方式,提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使工作重心从扩大规模为主转向提高竞争力为主,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从而力避传统线性发展和增长模式,努力走出一条发挥特色优势与潜力的、代价小(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无污染)、步伐快(经济社会快发展)、效益好(高质量)、更协调、可持续的跨越式发展路线。为此,在我市的规划和发展中,必须把握住以下几个方面:
一、必须大力推进能源节约
第一,要真正落实国家《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提出的十大重点节能工程,明确主要目标、重点内容、保障措施以及分年度实施计划、争取国家支持的重点。应加快启动节约和替代石油、热电联产、余热利用、政府机构节能、绿色照明、节能检测和服务体系建设等七项工程。
第二,要抓好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节能,突出抓好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和年耗能 5 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的节能,要加快确定全市重点抓好的耗能企业,明确其节能降耗目标和措施,实施跟踪指导。
第三,要推进交通运输和农业机械节能,加快淘汰老旧汽车、船舶和落后农业机械,研究提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系统的具体措施,开发和推广清洁燃料和节能农业机械、扩大车用乙醇汽油的推广规模。
第四,要推动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节能,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采暖供热应尽快实行计量收费制,建设一批低能耗、超低能耗和绿色建筑示范工程。
第五,要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在城市要推广高效节电照明产品,在农村大力发展户用沼气和大中型沼气工程,推广省柴节煤灶。
第六,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加快研究航电枢纽项目和研究启动风电项目建设,推进水电、风电、地热能、生物能源以及太阳能源等后备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更多的可再生能源项目申报,加快开工建设。
第七,要加快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二、必须深入开展节约用水
重点是推进城市节水,推进农业节水,推进重点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
三、必须积极推进原材料节约
要加强原材料消耗管理,制订设计、生产规程、施工工艺等节能技术标准和材料消耗核算制度,推行产品生态设计和使用再生材料,提高原材料利用率。要延长材料寿命和节约木材,鼓励生产和使用高强度和耐腐蚀金属材料,推进木材节约和代用工作,限制一次性木制品的生产和流通、消费。进一步推广使用散装水泥,定期对烟、酒、药、食品等商品过度包装和搭售问题进行检查、处理,净化流通市场。
四、必须强化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
重点应该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实行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二是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试点。三是进一步限制毁田烧砖。
五、必须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一是推进废物综合利用。搞好煤矿瓦斯利用,推进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以粉煤灰、煤矸石、尾矿和化工废渣及有机废水综合利用为重点,推进工业废物综合利用。
二是做好再生资源利用工作。以再生金属、废旧轮胎、废旧家电回收利用为重点,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三是开展桔秆综合利用。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及桔秆气化、固化成型、发电、养畜技术,实施桔秆和粪便还田的农田保育示范工程;推广节肥、节约技术,鼓励并推广农膜回收利用。
六、必须组织编制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专项规划和专项实施方案
包括全市节能专项规划及能源节约实施方案,节水专项规划及节约用水实施方案,全市节材专项规划及工业原材料节约实施方案和建筑业原材料节约实施方案,节地专项规划及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实施方案,全市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规划及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工业废物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实施方案及农业秸杆等资源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等。
七、必须健全节约资源的规章制度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节约能源法、清洁能源促进法、土地管理法、水法,根据我市实际需要,抓紧制定和修订促进节水、节能、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的规章制度和办法,建立高耗能、高耗水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强制淘汰制度。
八、必须建立资源性产品价格生成机制
就是运用价格机制调控土地、水、煤炭等资源,提高使用效率。
九、必须制订和实施促进资源节约的政策
研究制定鼓励生产、使用节能节水产品的税收政策,以及鼓励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的经济政策,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和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研究建立资源开发与生态补偿机制。结合调整资源消费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逐步形成配套完善的、有利于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产业政策。
十、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推动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研究制订我市资源节约科技攻关规划,有重点、分阶段地研究解决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组织开发和示范有重大意义的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废物综合利用技术、循环经济发展中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和旱作农业节水技术、可回收利用材料和回收拆解技术、流程工业能源综合利用技术、重大机电产品节能降耗技术、绿色再造技术以及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等,努力取得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推广应用,实施一批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的重大技术示范项目、技术开发和产业化项目。
此外还要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发挥领导机关厉行节约的表率作用,大力开展创建节约型社会活动、增强全民节约意识,通过综合施策,实现我市经济发展转型和加速实现节约生态型社会构建,从而加快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