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
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 杨 涛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宣传思想工作作为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贯彻到具体工作中,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谋划工作、推进工作落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坚持宣传引导, 使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指导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宣传思想工作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把科学发展观宣传好、学习好、贯彻好,把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来,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一是广泛宣传普及科学发展观。利用好新闻传媒及多种社会宣传形式,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和现实意义,宣传党和国家坚持科学发展观制定出台的各项方针政策,宣传各行各业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新思路、新措施,宣传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做法、新经验、新典型,在全社会形成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理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推动经济社会快发展的浓厚氛围。二是加强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教育。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组织干部群众通过举办理论培训班、形势任务报告会、撰写理论文章等形式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其理论基础、时代背景,准确把握其深刻内涵、精神实质,增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责任感和工作理念,自觉地遵循科学发展的规律,在改造主观世界中改造客观世界。突出做好各级领导干部的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教育,强化各级中心组学习,教育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以人为本,摒弃“以官为本”、“以个人为本”的思想,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都能遵循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和经济发展规律,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符合本地本单位本行业的实际,既积极进取,又量力而行,不搞盲目攀比,追求脱离实际的高指标;既建功立业,又顾全大局,不片面强调特殊性,热衷于铺摊子、上项目;以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谋划工作、制定措施,切实解决当前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三是加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研究。着力于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着力于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运用,着力于解决现实问题和矛盾,紧密结合生产力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紧密结合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发展要求,紧密结合党员干部队伍发生的重要变化,组织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进行深入地理论研究和实际探讨,尤其要围绕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搞好环境保护、资源开发、生态农业、环保工业等课题进行攻关,拿出一批有理论深度、有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努力使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指导经济社会发展,解决影响发展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
2、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坚持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以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推动经济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反映了人民的最根本利益的需求,是科学发展观的基础。宣传思想工作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主动服务大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和有效途径。我们要紧紧围绕“努力快发展,全面奔小康”这一发展主题,发挥宣传思想工作辐射面广、阵地宽泛、渠道畅通等优势,积极为经济建设提供直接和间接的服务,从而为推动本地经济持续稳定健康较快地发展做出贡献。一是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目前全市正在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契机,不断利用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向工业化目标迈进,同时牢牢抓住国家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的大好机遇,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面对机遇和挑战,宣传思想工作要把动员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统一思想作为重要责任,开展教育活动,引导干部群众破除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革除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激发发展的精神动力,把发展放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的位置,一心一意谋发展,团结一致奔小康。围绕全市开展的“全民创业”行动,以“剖析身边事,转变创业观”为主题开展思想教育活动,有效地引导了干部群众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增强创业的信心和勇气,树立积极的发展观和创业观。二是营造发展的舆论氛围,为经济建设大造声势。开展舆论宣传战役,为党委和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发展营造浓厚氛围。围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农民增收、扩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发展民营经济、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等重大发展任务,宣传总体思路、主要措施、先进典型、工作成效,为经济建设呜锣开道、鼓劲加油。开展对外宣传活动,搞好城市形象建设。要从实际出发,积极全力打造“奋进佳木斯”、“法治佳木斯”、“文明佳木斯”、“诚信佳木斯”的形象,挖掘、提炼具有鲜明特色和强烈感召力的佳木斯精神,大力宣传体现佳木斯精神、代表佳木斯人形象的典型人物,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展示佳木斯的良好形象;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普及法律知识,增强人们的法治观念,提高公职人员的依法行政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为主要载体,以标准化示范社区建设为重点,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积极营造文明开放的人文环境;以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企业为重点,广泛开展重信誉、守信用、讲信义宣传教育,营造守法经营、公平竞争的服务环境和市场环境,为经济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三是主动介入,为经济建设铺路搭桥。加大经济工作中宣传思想内容的含量,寻求有效途径,服务到位。主要是通过提供形势政策、发展战略、市场供需、新科研成果等信息,为企业投资立项、产品营销、参与市场竞争等工作提供服务;通过撰写新闻稿件、谋划设计产品广告等形式,积极宣传企业及产品,为企业经贸活动牵线搭桥;通过提供科技兴农、科技致富、农工贸并举发展农村经济等信息,为农民增收推波助澜;通过“文化搭台、经贸唱戏”把国内外客商及资金、技术引进来,促进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坚持以人为本,提高素质,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把以人为本落实到各项工作中,为人民群众办好事,为人民群众生存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宣传思想工作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面向群众、依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满足群众要求。一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基本素质。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各项基本素质的全面提高。宣传思想工作要把提高干部群众的基本素质作为一项重要的、长期的工作来抓,重点抓好理论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干部群众的头脑,使其不断加深对科学理论的认识,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工作能力和本领。要紧密结合干部群众的思想和生产生活实际,从社区、农户、单位、家庭抓起,全面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地抵制错误思想、腐朽观念的侵蚀,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风气,为经济社会发展勤奋工作、乐于奉献。要重点抓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要提高干部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以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组织为载体,推动人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不断加强学习,丰富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工作创新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二是要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是宣传思想工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意。要通过专业与业余相结合、群众自发与精心组织相结合、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相结合,推动群众文化活动深入开展。要坚持“双百”方针,创造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文化活动,把健康有益、陶冶情操、丰富生活的文化精神食粮奉送给广大人民群众,推动群众文化活动多样化,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不同群体的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要发展直接为广大群众服务的文化事业,活跃群众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精心组织好以文化大院为代表的农民文化活动,以广场文化、节日文化为主要形式的城市群众文化以及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活动,因势利导,使之扩大规模、增强活力。要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文化活动载体,使群众文化活动在普及中达到新水平,为人民群众创造健康的文化环境。
4、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坚持深化改革, 增强活力,保证城乡文化事业协调发展。文化事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的重要部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文化创新,提升文化的实力和竞争力,繁荣和发展文化事业,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证。一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事业的生机和活力。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文化建设总体上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与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不相适应,文化建设水平、发展程度仍然相对滞后。原因之一是现行文化体制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要以机制创新为重点,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建立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理顺政企政事关系、文化事业中公益性业务与经营性业务关系,积极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劳动制度、分配制度改革,面向市场选择和确定文化艺术生产项目,转变经营和管理方式。通过一系列改革,让文化体制同市场运行机制协调起来,让存量资源活起来,让投资渠道多起来,让优秀人才留下来,让新的人才涌出来,干起来,从而迸发出新的活力。二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文化的竞争力。文化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是推进社会发展的关节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根据佳木斯地处边陲、有独特的文化资源和文化底蕴,但文化产业开发起步较晚、底子相对薄弱等实际,我们提出了建设“三江文化名城”的工作目标,一方面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完善了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有效整合资源,发展文化中介组织,培育文化人才,为开发文化专业打好基础。另一方面是在已有的文化产业基础上加大推进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力度,努力实现由产业扩张向产业升级转变。重点是大力发展传媒产业、扶持发展文艺产业、加快发展信息网络产业和旅游文化产业、规范提高文化娱乐产业,不断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以及影响力和感染力。三是要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农村和社区的文化建设相对薄弱,宣传思想工作要致力于推动城乡文化事业协调发展,逐渐改变农村文化基础建设落后、农民文化生活匮乏,以及社区居民文化渠道单一等问题,推动基层文化建设水平上档次。要加强农村和社区的文化阵地建设,搞好农村图书馆、文化活动室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层党校、文明学校、农民素质学校以及文化、广播、电视等基础建设,推进广电光纤建设,形成市、县、乡三级联网、上下贯通、全面覆盖广播电视传输体系。要推动文化工作向基层延伸,加强对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指导,在农村乡镇村屯全面普及文化工作,在社区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和文艺骨干队伍。在全市实施“抓十乡镇(街道)、带百村(社区)、促千户庭院”基层文化建设工程,通过抓典型,树标杆,搞建设,带动全市基层文化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