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全市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推进情况综述

全市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推进情况综述

全市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推进情况综述



  2004年是全市国企改革攻坚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直国企改革以 100户为突破口,经过上下齐心努力,扎实工作,收到了良好效果。截至目前,市直属企业完成改制和进入改制程序共102户(工交18户、商贸40户、农林29户、建设4户、文教9户、其他2户),其中进入改制程序76户(工交8户、商贸27户、农林28户、建设4户、文教7户、其他2户),完成改制26户(工交10户、商贸13户、农林 1户、文教2户)。全市并轨通过审核210户 4万人,到位资金1.6亿元。
  一、国企改革推进工作
  1、规范了改革政策和程序。 根据中央和省有关国企改革的政策及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了《佳木斯市国有企业改革实施方案》和《佳木斯市关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若干政策的暂行规定》;结合改革具体环节操作实际,出台了《关于明确佳木斯市国有企业改制程序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制定了《佳木斯市国企改革若干问题的补充意见》、《佳木斯市用国有直管非住宅用房安置职工的实施意见》,编印了《佳木斯市国有企业改革文件选编》,编发了《佳木斯市国企改革专业指导组工作职责和服务承诺》,编制了《国企改制方案范本》等一整套法规文件,为国企改革提供了有利法律法规保障。目前纳入改制计划企业都制定了可行性方案,职工安置方案已经职代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拟交易的企业不管内部量化或外卖,都到指定交易场所按现行法律法规规定公示交易。凡是涉及到资产变现、土地出让的都经国资部门审核批准。凡是资产出让的资金必须纳入新开设的企业改革统一账户,专项用于以安置职工为主的改革费用,坚持收支两条线原则,杜绝坐收坐支。
  2、筹措了改制成本。 多方拓展筹资渠道:一是积极争取国家社保试点、国家优化资本结构试点、税收以及省里的一些政策。已上报社保试点210户4万人,省里给粮食系统每个参改人员 4 500元的补偿金的政策正在落实,契税减免、企业整体出售安置职工免收营业税政策已得到落实。二是积极挖掘内部潜力,用净资产、土地、公企房等安置改革企业职工。全市国有直管非住宅用房,已全部作为改革成本纳入国有企业改制,用于职工安置。先期自报用公企房安置职工的53户,目前各方正在积极运作。三是动员收费行政事业单位、中介组织等减少收费项目和金额,分担一部分改革成本。现已与收费单位协调一致,并以市政府办名义下发了文件。国企改制中行政事业单位只收证(照)费,其他费用一律免收;有关中介机构按国家规定标准下限的20%—30%收取成本费。四是盘活抵押资产,解决安置职工问题。如市供销社属 4户企业以100万元资金回购抵押给长城资产经营公司的5 000余万元资产用于改制成本。五是保全企业资产,用于职工安置。通过法律仲裁方法保全改制企业拖欠职工的债务,已有 7户企业正在准备仲裁材料, 3户企业已通过仲裁立案保全资产,使职工利益得到保证。六是市政府启用房改基金等财政间歇资金 5 000万元,支持有支付能力,资产不能及时变现或资金一时难以到位企业的改制和并轨。七是通过债转股、有效资产统一调剂等多种渠道筹集偿债资金。
  3、明确了改制形式。 主要采取四种改制形式:一是并购、转让方式。主要是对规模较大、技术较好的重点企业,依靠项目和存量资产吸引大集团、大企业,通过并购、转让等方式实施引入战略投资者,招商引资,开门改制。市五大班子领导亲自带队出征,先后赴山东、福建、温州、宁波、台州、江阴、大连、长春等地与大企业对接,开展招商改制洽谈活动,在重点区域共结交80多个合作伙伴。工交战线的迪尔·佳联、黑龙化工、佳星玻璃、佳鹏亚麻等一批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改制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商贸战线的百货大楼、华联商厦已成功加盟大连大商集团。二是吸收民营经济或职工内部转让。主要是对产品有一定市场和一定存量资产的一批中小型企业采用了这种方式。三是破产或销号退出。主要是对停产、半停产的劣势企业,利用存量资产,通过争取国家政策扶持,使职工得到安置,企业破产或销号退出。已向省国资委申报了9户企业,争取纳入2007 年前各年度企业破产计划。四是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全市有11户重点企业有办社会职能,目前佳纺、糖厂、佳纸、联合收、发电等5户企业的10所学校、4所医院已经剥离,电机厂主辅分离正在按方案操作,木材厂、煤机厂正在积极运作企业办社会分离改革。
  4、推进了配套改革。把并轨试点工作作为改革重要内容同步推进, 积极争取社保试点政策支持。按照省社保试点有关精神,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实施方案》等20多个规范文件,全市抽调处级干部、处级后备干部、懂经济干部共 177名分赴各战线、重点企业推进改革。目前,省里并轨资金已到位1.6亿元。
  5、营造了改革氛围。全市上下形成了国企改革攻坚强势, 尤其是党政一把手旗帜鲜明地为改革班子撑腰,帮助排除干扰,冲破阻力,迅速突破。各级领导及推进改革的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和领会国企改革文件精神,深入改革一线,广泛宣传和讲解有关政策,化解群众的误解和疑惑。各推进组和专业指导组深入基层调研,摸清了各企业的资产、负债、人员企业发展潜力等基本底数,加强业务宣传和指导。各成员单位及涉及到的相关单位,以改革大局为重,积极支持配合参与国企改革,攻坚克难,绿灯长开,保驾护航。省、市新闻单位和各种媒介广泛宣传改革的方针、政策、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和改革动态,刊发各类改革文章和报道近50篇,大造了国企改革的舆论声势。
  二、目前存在主要问题
  1、改制资金不足。据统计,纳入改制的218户企业总资产77亿元,总负债86亿元,净资产-9亿元。全市2004年计划实施改制和社保试点的企业 132户,需支付经济补偿金81 409万元,其中除落实并轨政策对上可争取37 939万元以外,需要地方财政和企业自筹 43 470万元。132户企业拖欠职工各项债务103 478万元,132户缺口资金近 15亿元(还没包括职工应预留的各项费用及银行债务等),再加上 70余户三无企业,改制成本更是严重不足。目前一部分资产变现也相当困难,资金问题已成为改制进程的最大障碍。
  2、企业债务问题。债务问题几乎涉及到每户改制企业, 随着改制的进程,其他债权人追索债务的活动日趋紧迫,势必造成职工安置资产严重不足,使国企改革难上加难。虽然捆绑卸债政策已经出台,佳市也上报省国资委 284户处置不良贷款企业名单,但由于列人打包企业受偿资金筹集渠道主要是招商引资、土地出让、资产变现,因此短期内受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变现资金很难及时到位,提出的“分包单卸”的灵活措施也未奏效,致使企业不良贷款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3、历史遗留和现实的矛盾开始触发。鉴于目前企业改制不规范, 改制重组企业管理水平下降,改制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企业各类债务清理、历史各类拖欠、工龄伤残认定、各类保障、精简下放人员安置、遗属人员生活、下岗职工档案和低保救济无人管理、被征地农民就业养老等等历史遗留问题,加之,由于并轨政策的落实,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认定发放、职工失业、再就业以及各类按政策应预留的资金等等共性和个性问题纷纷暴露,矛盾不断出现。
  4、出资人不到位。新一轮国企改革依靠的改制力量是企业的经营者, 而改制同样涉及企业经营者的切身利益,在缺乏对派出人员、企业经营者实施激励约束办法的情况下,很容易在改制过程中出现不负责任、不规范、不积极、从中作梗、互相扯皮,甚至造成损害职工利益、国有资产流失等严重后果。
  5、参改职工对改制政策了解不清。国企改革和并轨试点政策很多, 有的新政策与原有政策也有出人。有的部门及工作人员没有掌握好,有的不学、不问、不宣传,影响企业经营者对改革无从下手,指挥不力。一部分职工对改制政策理解也出现偏差、到处咨询,甚至导致改革反复,影响改革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