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民众创业行动工作推进情况综述
全市民众创业行动工作推进情况综述
全市民众创业行动工作推进情况综述
紧紧围绕“强化两个中心”、“启动一个基地”、“突出三个重点”、“完善四项制度”,全力抓好创业行动,全市广大民众自主创业的激情逐渐高涨,民营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对就业与再就业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对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截止年底,全市共创建市(县)级创业培训中心8个,举办各级创业培训班89个,培训人员2 153名,为年计划的126%。建立创业咨询服务中心8个,创业孵化基地54个,激活民间资本4.3亿元,涌现创业小老板1 482人,为年计的 174%。在创业行动带动下,全市城镇实现就业33 150人,采集创业项目2 233个,为年计划的141%;筹集创业扶持资(基)金 3 255万元,为年计划的155%;(其中财政为八户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基金1 191万元;就业部门为下岗失业人员提小额担保贷款1 004万元;市总工会提供下岗职工就业扶持资金100万元;市委组织部筹集社区创业扶持资金 80万元;市人事局提供退休人员创业扶持资金80万元;科技局提供科技创业资金800万元;)组织开展跨地区劳务协作、异地创业与就业,目前,已经建立劳务输出派出机构 3个(北京、宁波、昆山)分布沿海发达地区近10个省(市)30多个城市,对40多家企业单位开展了劳务输出,全年共实现输出55 260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5 160人,超额完成全年输出(3 000人)的任务。
一、强化创业培训中心和咨询服务中心建设
在创业培训中心建设上,重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建立和完善创业培训基地。按照《全市创业行动实施方案》总体要求,对市区已组建的 2家创业培训中心进行完善,配备了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开展高标准、高质量、规范化的教学。各市(县)组建了标准的创业培训中心和SYB教室。创建了专项创业培训基地,全市创业培训中心由去年的2家发展到8家。富锦市职业技术培训学校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年创业培训基地。二是建立创业培训辅导教师队伍。把培养创业辅导教师作为创业培训的核心工作,4月份举办了全省首期市级(SYB)创业培训教师辅导班,培训教师21人,初步建立了一支经过专门培训的创业培训辅导教师队伍,这些辅导教师在创业培训一线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聘请40名创业兼职辅导教师,为正在创业或有志创业者进行现身说法授课辅导和相关政策讲解。三是把好培训质量关,提高培训合格率。首先,把好学员入口关,对报名学员在创业愿望、文化素质、创业条件等方面进行严格筛选,对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培训。其次,把好学员出口关,对那些经过学习,没完成规定课程,考试不合格的学员不予毕业,重新学习。全年共举办各级创业培训班89个,培训人员2 153人,培训合格率97%以上。
在创业咨询服务中心建设上,主要抓好四项服务:一是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市就业局、地税局、工商局、科技局、中小企业局、市卫生防疫站等有关部门每周二、周五在市创业咨询服务中心对创业者进行政策咨询服务,全年共接待咨询3 000余人次,满意率达到95%以上。二是提供专家诊断服务。在市创业咨询服务中心内设立由28名专家组成的咨询服务区,针对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由专家进行咨询诊断,答疑解难并跟踪问效。全年共为 100余人次进行了会诊答疑。三是提供项目推介服务。在市创业咨询服务中心内设立创业项目资源库,储备各类项目 2 233个,并通过项目公示板每半月进行一次推介。四是提供创业过程跟踪服务。对创业人员进行不定期走访,深入了解情况,对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时解决。例如侨丰快餐公司的用水问题,由分管市长亲自协调解决;特立洁清洗公司工程项目签约后被别人挤占,由市创业办领导出面协调解决。
二、建设创业孵化基地
为使创业理论与创业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增强创业者的创业能力,提高创业成功率, 6月份,在全省率先创建了创业孵化基地。组织经过 SYB培训的人员到孵化基地学习实践,参与生产经营金过程。对创业孵化基地要求在生产、管理、经营和效益上必须具备相当规模、接收能力和相应措施,达到 “五有”标准(有实践场地和教学场地、有教师、有孵化方案、有孵化标准、有规章制度),使进入孵化基地的人员能够学到真本领,创业成功率达到50%以上。对符合标准的孵化基地,由市、县创业行动领导小组统一命名挂牌。到目前,已创建54个创业孵化基地,组织353名创业者到孵化基地进行孵化,有261人通过孵化当上了小老板。
三、突出三项重点工作
一是抓好全市创业行动专项推进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众创业工作,4月 22日市委书记郭晓华亲自听取工作汇报并提出具体要求,市委副书记、市创业行动推进领导小组组长李承兰,副市长、市创业推进小组副组长张书滨等市领导导精心谋划,靠前指挥深入调研,逐县(市)指导。6月 22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创业行动专项推进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了第一阶段创业行动工作,部署了第二阶段工作任务,下发了《全市创业行动第二阶段实施方案》和《全市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建好“两个中心”、“一个基地”、抓好“一个激活”的工作目标。二是抓好创业带动就业对接工作。以三江国际旅游节会为契机,举办了创业带动就业对接会,设置了创业和劳动力交流两大板块和创业成果展示、技能演示、政策咨询、职业介绍、技能培训等5个活动区,在4个城区设立了分会场,并采取了主会场与分会场互动的方式。对接会期间有4 285人进行求职登记,1 847人与用人单位达成用工协议,12类 140个品种的创业成果进行了展示。7个分项小组,4个城区都涌跃参加创业成果和成效推广活动,共有1万余人参加了对接会。 三是抓好创业成果推广展览工作。在三江国际旅游节创业带动就业对接会成果展览的基础上,于今年11月29 日至12月7日在市工人文化宫举办了全市创业成果展。展览分为创业成果实物展和创业成效图板展两种形,各县(市)、区和分项创业行动小组参展。展品涵盖产品加工业、服务业、修理业、种植养殖业及高科技产品等7个行业360余个品种。其中,国家专利产品22个。展会9天,共有5 800余人进场参观。省、市各级领导对展会均给予了充分肯定,省就业局还要将佳市创业成果展情况在全省总结推广,省中小企业局已将佳市创业行动的经验向国家发改委推荐。
四、建立四项制度
一是建立督办检查制度。对创业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做到月有推进,季有通报,半年有检查,年终有考核。年内,市领导带队到各县(市)、区检查创业行动达三次,向阳区对创业行动落实不力的实行督办单予以督办。
二是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各分项小组、县(市)区、成员单位通过月报对创业行动进展情况进行通报,随时掌握各单位的基础情况和工作进展情况;通过工作简报反映各单位、部门的工作情况,全年累计编发创业简报58期。
三是建立联合办公制度。市创业办及时反馈各地、各分项小组工作推进情况和典型经验。定期召开分项小组、县(市)区、成员单位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创业行动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协调财政、农行、担保公司等有关部门联合办公,为创业者提供小额贷款服务;组织劳动、财政、工商、税务、卫生、科技等部门进行“一站式”办公。
四是建立工作奖惩制度。市创业办下发了考评方案,制定了评比条件,根据各地今年工作情况、创业成果情况及目标完成情况,采用以奖代投的形式进行年终表彰。
全市创业行动工作,归纳起来有几个特点: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摆上突出位置,促进了创业行动的开展。省委副书记刘东辉在省《再就业工作简报》专门批示:佳木斯市委书记抓创业抓到了社会发展和再就业工作的点子上。要求新闻媒体宣传这方面的典型,推动这项工作。市委、市政府把创业行动列入了全市2004年12项重点推进工作之一,进行专项推进。市委十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明确提出了民众创业行动“四个延伸”的总体思路。市委书记郭晓华亲自谋划创业行动,深入调查,靠前指挥。亲自听取食市创业行动专项推进工作情况汇报,亲自参加全市首期 (SYB)创业培训教师辅导班开班仪式。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李海涛在市政府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继续全力抓好民众创业行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市委副书记、市创业行动领导小组组长李承兰多次听取全市创业行动工作汇报,对创业工作特别是孵化基地建设极为重视,对汤原、桦南、富锦等六县(市)创业行动开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市政府副市长、市创业行动领导小组副组长张书滨对四个城区和同江市创业行动工作进行了检查指导。各县(市)区委政府、各分项小组都建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推进机构,并配备专人负责创业工作。
二是全市形成了浓厚的创业氛围,民众的创业热情高涨。形成了全社会关心创业、支持创业、参与创业、创业之火越燃越旺的喜人局面。新闻媒体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佳木斯日报开辟了《创业行动访谈录》、《创业之路》等4个专栏。电视台开设了6个专题专栏,全年各级新闻媒体先后播发创业行动各类稿件126篇,上报稿件 46篇。富锦市添置了一台宣传车,走街串巷进行创业宣传,团市委、同江市开展了“创业行动怎么干”大讨论活动。《黑龙江日报》登载了佳市创业行动的作法。《人民日报》以“创业春潮涌动佳木斯”为题,对佳市创业行动进行了长篇报道,并配发了编者按。国家农业部、省委办公厅、省人大、吉林省辽源市有关领导相继来佳市考察民众创业开展情况,创业行动的影响已波及全省乃至全国。
三是全市建立了从创业培训、孵化到后续服务的工作体系。为夯实创业基础,从抓好创业的各个关键环节入手,初步形成了集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后续服务有机结合的工作模式。对有创业愿望、缺少技能的创业者以创业培训中心和孵化基地为平台进行免费培训、孵化,实行一条龙服务;对缺少资金的创业者通过小额担保贷款进行资金扶持;对已创业尚不具备规模的创业者以咨询服务中心为载体,做好跟踪服务,使其做大做强。一年来,免费培训10 649人,为529个小老板提供跟踪服务,为502人办理小额贷款1 004万元;市总工会为300余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借款100万元;市委组织部筹集资金 80万元用于社区人员创业。市人事局为退休人员创业提供资金扶持80万元;市科技局为科技创业人员提供资金800万元。通过各种扶持,使312名小老板实现稳定创业。
四是各分项小组、县(市)区、成员单位根据区域和部门特点开展各具特色的创业行动。市下岗职工分项创业领导小组通过开展观念更新、孵化实践、资金扶持、项目服务的“四连锁”活动,孵化成功小老板 104人;巾帼、青年分项创业领导小组、桦川县通过抓宣传、抓项目、抓培训、 抓典型、抓载体、抓服务开展创业活动; 社区分项创业领导小组在全市社区推介了“十类”创业项目,确定了 6种创业形式,开展了送政策、送岗位、送信息、送技能、送服务“五送”活动,培植创业小老板 216人;科技分项创业领导小组开通了市科技创业服务网站,为全市广大创业者服务;重点培育分项创业领导小组开展了创业孵化“直通车”活动;老有所为分项创业领导小组以信息咨询、政策咨询、技术咨询为手段,奏响了夕阳创业之歌;向阳区把创业培训和孵化基地建设同区、街道、社区三级网络创业平台建设相结合,新增小老板70人;前进区通过抓区域经济网点带动创业,涌现出创业小老板88人;郊区(永红)在全区选树了15个创业典型;东风区实施“精英”、“储备”、“小老板”三项工程开展创业行动;富锦市以最优惠的政策为下岗职工创业提供最有力的支持,极大地调动了下岗失业人员的创业积极性;桦南县将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相结合,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汤原县以发展乳业、米业、纸业三业为战略目标,把创业培训延伸到了乡镇;同江市、抚远县充分利用地域优势,组织开展边境贸易、俄式风情餐饮等方面的创业。各创业行动成员单位密切配合,为创业者铺路架桥,开辟绿色通道。同时,制定出台了《全市创业行动有关优惠政策》,降低了民众创业的门槛。年初以来,工商部门为2 369名从事个体经营的下岗失业人员减免291.7万元;税务部门为2 369名持《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减免税409万元;卫生、烟草等部门为下岗失业人员减免行政性收费195.6万元。
五是全市涌现出了一大批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为开展创业行动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女大学生田喜丹放弃外企工作回乡创业,开办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养猪场,致富后不忘回报社会,先后接收创业孵化人员15名,将自己的技术经验传授给他们,先后被评为省百名创业者、田野创业带头人、致富女能手光荣称号。桦南县世纪商厦总经理王淑芹下岗后大胆创业,从手拎肩扛的个体工商者成为拥有 5 100万元固定资产、员工近千名的商厦总经理,安置下岗职工656人,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合成材料厂女工陈月霞下岗参加SYB创业培训后,掌握了创业本领,通过市场调查选准项目,在佳木斯市独家代理经营美国杜邦公司生产的奇魔汽车养护用品,成为名副其实的小老板,现已开办了两家连锁店。富锦市宏光村青年民刘树新高中毕业后带头创业,创办了宏光钢窗厂,安置了40余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年创产值 400余万元,被授予2004年全国农村青年创业领头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