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推进情况综述
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推进情况综述
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推进情况综述
2004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招商引资年、大上项目年,招商引资专项推进启动早、行动快,取得显著成效。
一、招商引资专项推进工作取得的成效
年初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进一步更新观念,理清思路,以工业园区和项目建设为载体,突出重点区域,瞄准大伙伴,引进大项目,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展招商引资,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是到位资金超额完成。全年计划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5亿元,实际完成15.5亿元。其中向上争取资金预计完成8个亿(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计委口争取资金达到 5.9亿,二是财政口至少有2个亿以上)。生产经营型项目到位资金计划7亿元,实际完成7.5亿元。主要是国内经济技术合作项目资金,不包括房地产开发项目资金。
二是引资项目取得较好成果。金市有73个经济技术合作项目开工建设,其突出特点是大项目多,千万元以上项目一57个,占78%;生产加工型项目多,共有45个,占62%;外方投资比重大,73个项目总投资额21.5亿元,其中外方投资额20.7亿元,占总投资额 96.3%,现已到位资金7.5亿元,外方资金到位率达36.2%。
三是来佳考察洽谈伙伴实现突破。共有福州、江阴、台州、长春、昆山等70个团组和大连海昌集团、新希望集团、大商集团、烟台的伊斯福集团、首创集团等40个大企业、大集团专程来佳考察洽谈,比上年同期增长2倍多。
二、招商引资专项推进工作采取的措施
按照佳发 [2004]4号文件的要求,制定了推进工作实施方案,对全年工作目标、组织机构、推进机制、具体要求等做了进一步的明确。2月 25日召开了全市招商引资推进工作会议,对推进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一)突出重点区域。2004年一改泛泛招商的方式,实行有针对性区域招商,增强了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效性。抓住沿海发达地区调整发展战略的机遇,选择了福建及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山东及环渤海区域作为主攻方向,组成由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挂帅的 3个工作组,分别派出得力人员,结合区域不同特点开展招商活动。充分利用当地政府、人大、政协、行业协会、中介机构、佳木斯籍乡友等渠道,广泛结交合作伙伴。 3个重点区域共结交有实力的大伙伴80多个,推介了佳市38个重点招商项目和22个产权招商企业。同时宣传了佳市的投资环境,提高了佳木斯的知名度。伊斯福集团两次派人来佳考察,并与桦南、富锦就肉牛养殖签订了协议。包括华西集团等 4个国内500强、4个上市公司在内的10个大企业到袋市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与佳市签署经济合作项目协议 9个。广东番禺区经济考察团来佳市考察了矿产资源项目。
(二)创新招商方式。一是资源特色招商。为摸清可利用的招商资源的家底,由推进组牵头用三个月时间对全市各类资源的特色品质、储备数量、市场潜力、发展前景等进行普查,编印了 《佳木斯资源概况》,推出一些优势产业和强势项目进行特色招商。 同江市、汤原县等县(市)发挥各自优势,辟建了木材加工园区及引进了上海光明乳业集团。二是蹲点招商。在长江三角洲采取扎根式方法,选派得力人员在江阴市开展蹲点招商,集中时间高强度宣传、推介佳木斯,在江阴刮起了“佳木斯旋风”,江阴市的一企业开始把资本扩张的目光投向了佳市。三是挂职招商。在江阴市经济考察团来佳考察后,向江阴市 4个实力最强的乡镇和经贸局派驻了五名挂职干部,重点抓招商。东风区在挂职干部的联络下,区委、区政府于11月组成代表团考察了江阴,目前签约的9个项目,有3个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注重招商实效。把求实务实放在首位,考核招商引资指标时,在资金上不看合同资金、重点看到位资金;在项目上重点考核能够增加税收的生产加工型项目。在第十五届哈洽会上,取消了原定项目签约仪式,集中精力找伙伴、谈项目。在黑龙江(香港)活动周中做到了“三不”:一是不开新闻发布会,二是不搞项目签约仪式,三是不承办大规模的招待酒会。把主要精力放在通过各种渠道推介佳市的各类项目,吸引香港企业参与我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上。共洽谈项目15项,其中4个项目达成协议,总投资额7.9亿元人民币。
(四)凝聚招商合力。加大招商引资年的宣传力度,协调新闻部门营造全市合力招商的氛围。上至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下到党群部门、中省直单位都积极参与招商引资工作。市委主要领导上半年两赴浙江,在台州、温州分别召开企业家和行业、协会等座谈会,洽谈项目。市政府主要领导也赴福建、江阴、大连、长春、广州等地谈项目,跑项目。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站到招商引资第一线,富锦、同江、桦南、桦川、汤原、抚远县(市)领导多次组团赴外省市寻找伙伴、洽谈项目,郊区(永红)引进了上海新高潮集团中高密度板加工项目。2004年还首次将招商引资指标下达给铁路、银行、电信、林业等中省直单位,调动了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市农发行积极帮助粮食购销企业吸收大连龙粮贸易公司、厦门南顺进出口公司、福建昌南粮油贸易公司资金2 000万元。市电业局从省电力公司争取6 067万元,用于 220千伏桦南输变电工程建设。
(五)优化投资环境。在市行政服务中心为外来投资者设立了“绿色通道”,使外来投资项目进入审批快车道。市招商局为79个重点外来投资者发放了外商证,使外来投资者享受车辆免交路桥费等优惠待遇。并多次召开外企和外地驻佳单位座谈会,牵头有关部门为老年公寓等10余户外来投资企业协调解决问题,进一步营造了亲商、爱商、扶商的气氛。同时市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专项推进组把查处反面典型作为打好环境攻坚战的突破口,积极营造谁碰“雷区”就炸谁、谁碰“高压线”就电谁的高压态势,使全市投资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六)完善招商机制。一是建立了市级领导联系大项目制度。对重点项目组建由市级领导挂帅的专门班子、专人负责跟踪,全程服务。二是建立专项推进制。把招商引资纳入全市十二项重点工作进行专项推进,定期不定期地召开协调会,研究和解决问题,推进佳市招商引资工作不断深入。三是建立目标考核制。把招商引资纳入全市目标考核体系,作为考核领导干部实绩的一项重要依据。从11月中旬起对全市招商引资目标进行近一个月的考核认定,对于每个单位的招商项目逐个地进行检查,对于资金到位凭据认真地进行核实。将根据推进工作情况,召开全市招商引资总结表彰大会,对全市14个先进单位、18个先进个人、25个先进工作者进行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