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2004年佳木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综合概况

2004年佳木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4年佳木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佳木斯市统计局
                   2005年3月16日
  2004年,全市上下围绕“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战略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和农业“一免两补”等一系列政策的历史性机遇,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调整结构,推进科技进步,促进全面发展,全市国民经济呈现出持续快速协调健康的发展势头,主要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 合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稳定性明显增强。全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 362 95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8%,增幅提高3.6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以来增幅较快的一年。经济的稳定性明显增强,全年各季度间增长也比较均衡,四个季度GDP累计增长幅度分别为10.2%、11.0%、11.0%和 11.8%。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 687 567万元、657 506万元、1 017 88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7%、11.5%和 10.3%。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9 605元,增长11.2%。
  市场物价运行平稳,国家宏观调控成效显著。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3%,分类别看呈现“五升三降”趋势,即:食品、衣着、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价格分别上涨 10.6%、0.6%、1.6%、1.3%和8.7%,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交通和通讯价格分别下降4.2%、3.4%和0.1%。
  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进一步完善功能,搞好职业技能培训,切实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全市实现城镇就业和再就业 3.5万人,其中,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2.7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二、农 业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多年来少有的大好形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783 42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22.0%。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创下历史新高,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38 063公顷,粮食产量2 842 509吨,增长 45.1%。甜菜、烟叶等经济作物产量也大幅度增长。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绝对值(吨)     比上年增长%
  粮 食             2 842 509       45.1
  其 中:水 稻         889 154       24.2
      小 麦         133 047       95.3
      玉 米         798 549       98.2
      大 豆         953 712       40.0
      薯 类(折粮)       57 324      -29.0
  甜 菜             209 003       32.0
  烟 叶               4 941       26.8
  蔬菜瓜果             892 843      -33.2
  其 中:蔬 菜          34 925      -36.9
      瓜 果         157 918       -8.3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2 868公顷,比上年下降 20.0%,其中退耕还林面积10 084公顷,比上年下降24.7%。
  畜牧业生产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主辅换位”战略稳步推进。全年实现畜牧业总产值211 87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29.7%,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由上年的25.7%上升到27.O%。年末全市奶牛存栏26 352头,增长143%,肉、蛋、牛奶产量分别增长18.9%,下降5.7%和增长125%。水产品产量4.6万吨,增长7.O%。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如下:
               计量单位   绝对值比   上年增长%
  肉类总产量         吨     157 808    18.9
     其中:猪 肉     吨     108 556    16.9
        牛 肉     吨     23 442    38.3
        羊 肉     吨      3 131    23.9
        禽 肉     吨     22 405    11.6
  鲜蛋产量          吨     54 328    -5.7
  牛奶产量          吨     29 989   125.0
  大牲畜年末存栏       头     444 938     9.4
  其 中:奶 牛       头     26 352   143.0
  生猪存栏          头    1 151 885     9.8
  山羊存栏          只     102 635    28.9
  绵羊存栏          只     348 887     4.3
  家禽存栏         百只     102 062     3.7
  绿色食品认证个数、播种面积稳定增加,“打绿色牌,走特色路”战略取得显著成效。年末全市绿色食品种植业认证个数26个,比上年增加4个,增长18.2%,绿色食品种植面积79 776公顷,比上年增加 8 475公顷,增长11.9%,其中,A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种植面积分别达到 47 742公顷、2 100公顷和29 934公顷。绿色食品牵动农户45 838户,比上年增加38 278户,增长5.1倍。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 141.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7%,拥有大、中、小型农业拖拉机67 415台,比上年末减少500台,下降0.8%。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量)95 616吨,比上年增长22.3%。农村用电量26 487万千瓦时,增长5.0%,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12.3万亩,增长1.6%,节水灌溉面积99.7万亩,增长1.4%,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5.3万亩,增长5.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增势强劲,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 420 893万元,比上年增长12.4%。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18 600万元,比上年增长15.9%,增幅提高14.9个百分点。实现工业总值 764 431万元,增长16.4%,其中,轻工业实现产值293 588万元,增长10.6%,重工业实现产值470 845万元,增长20.2%,实现新产品产值33 656万元,增长22.5%。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计量单位    绝对值    比上年增长%
  发电量     万千瓦时   403 802      8.6
  塑料制品      吨      4 663     90.1
  机制纸       吨     96 928     39.1
  家 具       件     131 149      6.3
  白 酒       千升     2 744     59.9
  啤 酒       千升    1 13 627      4.2
  食用植物油     吨     28 238      0.0
  大 米       吨     172 840     29.6
  配混合饲料     吨     66 477     -20.7
  水 泥       万吨      66.6     12.0
  小型拖拉机     台      6 569     -69.6
  收获机械      台      2 688     -27.7
  煤 气     万立方米     1 511     66.2
  中成药       吨       121     11.0
  机制纸板      吨     11 665      1.0
  化学农药      吨       479     -29.8
  化学原料药     吨      1 018     -12.0
  交流电动机     千瓦   3 030 197     50.4
  机制糖       吨     25 897     77.2
  平板玻璃     重量箱   2 450 316     89.2
  火 柴       件     133 150     10.9
  工业企业效益水平继续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人700 006万元,增长27.8%。地方工业实现利税总额30 218万元,增长26.3%,其中实现利润总额2 751万元,增长25.8%。
  建筑业稳定发展。全年建筑企业实现增加值236 613万元,比上年增长10.o%。全市资质等级三级及三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124 773万元,实现竣工产值102 596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8.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 94.6万平方米。招投标面积扩大,实行投标承包的施工房屋建筑面积占全部施工面积的比重为69.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全年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67 624万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98 304万元,同比增长17.1%,更新改造投资完成41 137万元,同比下降17.7%,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58 296万元,同比下降2.8%,其他投资完成 63 334万元,同比增长111.1%。从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完成投资168 591万元,下降21.9%,集体经济完成投资3 480万元,下降38.5%,私营和个体经济完成投资61 592万元,增长70.9%。
  投资结构进一步调整。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房地产开发和其他投资所占投资总额的比重分别由上年的 56.6%、16.0%、16.8%和10.6%调整为 53.9%、11.2%、15.9%和17.2%,三次产业投资结构有所调整,一、二、三产投资比例分别由上年的5.6%、31.9%和62.5%调整为6.4%、41.7%和51.9%。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固定资产399 292万元,比上年增长17.0%。本年度施工项目386个,比上年增加45个,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 304个,比上年增加30个。本年施工房屋面积219.6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130.1万平方米,竣工率达 59.2%。全年固定资产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新建公路 78.4公里,改建公路435.6公里,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席位12 824个,小学校学生席位8 122个,医院床位393张,城市道路扩建长度40.2公里,城市防洪堤长度81公里。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购销两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8 468万元,比上年增长11.0%,增幅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市、县、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实现613 012万元、101 529万元和93 927万元,分别增长12.1%、7.4%和8.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655 266万元,增长11.6%,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16 708万元,增长13.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75 302万元,增长 11.2%,非国有经济实现零售额633 166万元,增长11.0%。从商品类别看,食品类(吃)零售额302 463万元,增长13.3%,所占比重为37.4%;衣着类(穿)零售额实现163 776万元,增长10.1%,所占比重为 20.3%;用品类(用)零售额实现284 558万元,增长8.9%,所占比重为 35.2%;燃烧类(烧)零售额实现57 671万元,增长13.1%,所占比重为7.1%。
  六、对外经济
  外贸进出口快速增长。据海关统计,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8 71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8.8%,高于全省平均增幅31.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完成27 936万美元,增长 103.3%,高于全省平均增幅75.2个百分点,进口完成10 780万美元,增长 1.32%,累计实现贸易顺差17 156万美元。在外贸进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完成4 012万美元,增长75.5%,加工贸易完成 735万美元,下降49.1%,边境贸易完成25 467万美元,增长 28.1%,其他贸易完成8 502万美元,增长999%。全年国有企业完成进出1513 341万美元,下降47.3%,外资企业完成524万美元,增长127.9%,集体企业完成8 965万美元,增长42.9%,私营企业完成25 886万美元,增长124.2%。对俄贸易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完成进出口总额36 12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 72.2%,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93.3%,其中,出口完成25 857万美元,增长115.9%,占全市出口总额的92.6%,进口完成10 267万美元,增长14.0%,占全市进口总额的95.2%。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继续增长。全年共签定合作项目 40项,合同金额2 796万美元,其中对俄边境劳务合作项目达36项。年内全市共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0户,比上年增长 29%,合同外资金额577万美元,与上年持平,实际利用外资金额209万美元,增长53%。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呈现恢复性增长。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旅客周转量 220 471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57.1%,其中,铁路111 027万人公里,增长73.4%,公路109 089万人公里,增长53.5%,水运355万人公里,增长23.3%。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486 306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8.8%,其中,铁路259 986万吨公里,增长58.9%,公路134 528万吨公里,增长13.4%,水运91 792万吨公里,增长268.0%。
  邮电通信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1.5亿元,比上年增长 12.7%,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88.9万门,比上年增长8.3%,其中本年新增26.9万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53.5万户,下降18.2%,无线市话用户21万户,增长90.9%,移动电话用户 69.5万户,增长14.3%,全市电话普及率为58.2%,高出全省平均普及率2.7个百分点。年末全市互联网接人业务用户达134 546户。其中,互联网窄带拨号接人业务用户62 072户,普通专线用户 88户,宽带接入用户72 386户。
  旅游业继续保持增长。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 88.8万人,比上年增长19.3%,其中,接待国内旅游人数85万人,增长18.1%,接待国际旅游人数3.9万人,增长 56.0%。实现旅游业总收人4.1亿元,比上年增长24.2%,其中,国内旅游收入3.5亿元,增长20.7%,旅游外汇收入690万美元,增长54.3%。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50 271万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 11.0%,其中,一般预算收2,.46 135万元,增长 8.4%。地方财政总支出262 199万元,比上年增长20.1%,其中,一般预算支出248 897万元,增长15.7%。重点支出得到有力保障,农业、教育支出分别增长68.3%和17.5%,均高于一般预算支出增幅。
  金融形势稳定。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258.2亿元,比年初增加15.3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3亿元,增加1.2亿元,储蓄存款余额 207.6亿元,增加8.7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04.4亿元,比年初减少17.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43.3亿元,减少19.4亿元,中长期贷款54亿元,增加0.5亿元,全年累计货币净回笼4.2亿元。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全年保费收入7.4亿元,比上年下降10.8%,其中,财产险收入0.97亿元,和上年持平,寿险收入6.4亿元,下降12.3%。支付各类赔款0.67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0.49亿元,增长8.9%,寿险赔付金额0.18亿元,和上年持平。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保持较快发展。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校 2所,招生6 461人,比上年增长12.5%,在校生25 001人,下降3.7%,毕业生5 956人,增长5.6%,在校研究生 538人,增长19.6%,毕业研究生114人。成人高等学校招生 6 895人,在校生10 970人,毕业生6 024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8 443人,招生3 731人,毕业生 4 031人。普通中学 190所,招生46 065人,在校生155 246人,毕业生46 396人。小学 856所,招生32 287人,在校生208 859人,毕业生34 031人。中等职业学校192所,在校生9 974人。特殊教育学校62所,在校生442人。幼儿园127所,在园幼儿36 095人。
  科技发展取得新成果。年末全市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0 177人,其中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21 448人。全年科技经费支出 1 376万元。取得了一批重要科技成果,全市高新技术企业46家,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0项,“新型高标烟用丝束”、“阻燃电缆”、“S150型掘进机”三个项目通过了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验收,全年共争取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4项,其中星火计划项目2项,科技攻关项目7项,成果推广项目 6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18项,重大区域项目1项。全年落实招商引资科技项目资金1 114万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广播影院、新闻出版等各项事业继续较快发展。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文化馆12个,公共图书馆7个,博物馆1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8%,有线电视用户14.2万户,全市图书馆年末藏书62.9万册,全年共接待读者7.7万人次。
  卫生工作得到加强。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70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52个。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7 907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实有床位6 886张。卫生技术人员10 516人,其中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4 382人,注册护士3 261人。妇幼保健院、站18个,
  实有床位259张,卫生技术人员564人。专科疾病防治机构14个,实有床位 759张,卫生技术人员695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3个,卫生技术人员421人。全市共有乡镇卫生院78个,实有床位829张,卫生技术人员1 229人。全市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2 013人,其中医生1 953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年我市运动员参加省以上比赛共获奖牌 125枚,其中参加世界级比赛获1枚金牌、1枚银牌;参加全国比赛获 5枚金牌、2枚银牌、2枚铜牌;参加全省比赛获31枚金牌、43枚银牌、40枚铜牌。全年我市共向国家、省运动队输送52名优秀运动员。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年末全市体育人口已达到94万人,社会体育指导员已发展到592人。
  十一、人口和环境保护
  人口低速增长。据公安部门户籍统计,全市人口出生率11.4%o,死亡率4.00‰,人口自然增长率7.4‰。年末全市总人口247.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1.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49.2%;农业人口125.7万人,所占比重为50.8%。男性人口125.5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0.7%;女性人口121.8万人,所占比重为49.3%。0—18岁人口47.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9.3%;18—35岁人口78.4万人,所占比重为31.7%;35—60岁人口94.6 万人,所占比重为 38.2%;60岁以上人口26.6万人,所占比重为10.7%。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发展加快。年末全市环境保护系统共有职工 316人,各级环境监测站7个。建成烟尘控制区30个,总面积55.5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 24个,面积44.4平方公里。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烟尘排放达标率、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分别为 95.9%、83.4%和61.6%。年末全市有自然保护区21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市级自然保护区17个,重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得到强化,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进展顺利,加大了管护力度和广度,全面完成了二期建设工程的申报工作,并获得国家批准。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创历史新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 225元,比上年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 077元,比上年增加576元,增长23%,剔出政策性因素,同比增长12.8%。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0.1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77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 18.2平方米,增加0.5平方米。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有25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有20.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有27.1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两个确保”得以巩固。确保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全市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人数11.6万人。
  年末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院实有床位2 806张,收养各类人员2 244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72个,便民利民服务网点达1 879个。
  注: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