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监察工作
纪检监察工作
【领导干部廉政工作】 2004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以深入开展“两风”建设为契机,采取强化教育、廉政承诺、监督检查、专项清理等措施,稳步推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贯彻省委部署,全市2 400多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做出了廉政承诺,146个领导班子在承诺对象、承诺方式、承诺监督及处罚上做出了具体规定。落实中央和省委廉洁过“两节”的部署,通过发廉政信息等形式,广泛开展教育;组成 9个督察组,深入到市县两级党政机关、商业网点进行监督检查和明察暗访;开展专项举报,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元旦、春节期间各地各单位共取消各种联谊会、庆典73次,制止部门之间相互宴请25次,取消各种福利券、购物券1。7万多元。对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开展专项清理,纠正县(处)级党政领导干部兼任企业领导职务 8人;清出党政干部个人拖欠公款855万元,已返还 422万元;清理党政机关赊欠饭店餐费276.7万元,制止用公款吃喝,追究领导责任27人;查处丧事违规用车36台,减少送葬车辆13万台(次);清理超标准配备小汽车83台;公开处理摆“学子宴”顶风违纪党员干部 6人;治理党员干部租种农民土地问题,退还农民土地4 000多亩。
【信访案件查处】 重点查处了借企业改革改制之机中饱私囊、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案件;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阻碍政令畅通的案件;以权谋私、侵害群众利益、影响社会稳定的案件;乱收费、违规执法等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案件。共受理群众信访举报1 048件,立案398件,结案380件,结案率为94.5%。查处大要案118件,同比上升25.5%。处分党员干部 356人,其中县处级干部15人。通过查办案件挽回经济损失1 104万元。
【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 以落实“四个坚决纠正”为重点,纠建并举,标本兼治,突出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纠风工作取得新进展。清理非农建设征用农民土地项目44项,发现超范围使用土地补偿费320.9万元,追缴返还征用农民土地安置补偿费 15万元;清理市本级城镇拆迁地号164个,撤消 8个开发商资质,追缴补偿安置金额100余万元;纠正企业重组改制中侵害职工利益问题,查处违规案件,处分 61人; 受理并查处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案件1 144起,为1.5万名农民工追讨拖欠和克扣工资总额 878.6万元。推行教育“一费制”,规范收费行为,查处乱收费案件9起,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1人,清退违规收费 70多万元。整顿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严格执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药价平均降幅25.9%,让利于民1 691万元。对免征农业税、粮食直补、良种补贴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全市农民人均减负 178.1元。治理公路“三乱”、减轻企业负担等工作也取得了新成效。
【源头治腐、治本】 不断加大源头治腐、治本工作力度,推进体制机制和制度改革,行政审批、财政管理、干部人事等三项制度改革取得实效。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第三轮清理,减少68项,累计减少863项,占原有项目的78%。市行政服务中心纳入的审批项目由 193项增加到254项。富锦、桦川、东风等县 (市)区也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市国库集中收付中心共纳入市直单位167个,占应纳入总数的90%,对129笔 80万元不合理开支、奖金做了拒付处理。部门预算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规定得到进一步落实。普遍实行了选任干部公示制、票决制、差额制、全委会表决制,推出了“三民一差”和对企事业经营者契约化管理的新举措。认真执行建设工程招投标等 4项制度,全市新开工的建筑工程项目全部实行了招投标。其中: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51宗,27.9公顷,成交金额1.2亿元;国有资产进人市场交易额达6.8亿元,国有资产增值5 620万元;政府采购实际支出4 943万元,综合节支率为5.3%。“政务、厂务、村务”公开成果进一步扩展,市政务公开网站全面开通。全市 954个村全部实行了村务公开,30个乡镇达到省规定的模范乡标准,65个乡镇达到规范化标准;厂务公开向维护职工权益、保证企业改组改制和非公有制企业延伸,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党风廉政教育】 以开展警示教育为重点,落实措施,党风廉政教育得到加强。集中学习了《江泽民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一书,全市副处级以上干部撰写体会文章 386篇。围绕贯彻落实《党内监督条例》、《纪律处分条例》,组织全市党员集中学习,在市委党校举办专题辅导班3期,对683名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进行了集中培训;在新闻媒体开辟专题、专栏,组织开展两个《条例》知识测试,全市10万名党员参加,受到了教育。2004年11月下旬至2005年 1月底,按照省委部署,以吸取“田、韩案件”教训为重点,在全市集中开展了警示教育。市委常委及市级几个班子带头学习,带头剖析检查,带头接受教育;警示教育期间,共组织集中学习480次,中心组学习147次,专题辅导班218次,3万余人参加了学习;集中发放“田、韩案件”材料5 700份,放映警示教育片390场,组织反腐倡廉戏《路》演出7场,2.4万多名党员干部到场观看;广大党员干部接受“田、韩”案件教训,联系实际进行剖析检查,县处级以上干部查摆问题 2 478条,逐项进行整改;在运用案例进行警示教育的同时,组织全市党员学习先进典型,集中开展评选树立廉洁从政典型的“十百千”活动,各县(市)区和市直党委已评选出廉洁从政标兵58名,先进个人361名,弘扬了正气,收到了入脑入心的效果。
【经济发展环境建设】 市委把创建优良经济发展环境作为两个攻坚战之一,专题部署,集中整治,扎实推进,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和乱执法等问题得到有效治理。集中开展“四反”、“四清”、“四治”行动,全市查摆出影响环境问题1 123个,清理收费项目1 086项,其中61项被取消;全面推行收费员持证上岗制度、收费许可证年审制度、收费登记卡制度和收费公示制度;清出党政机关及工作人员拖欠、占用企业资金4 258万元,已退还1 966万元,其余全部做出了还款计划;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22个不具备执法主体资格的单位被取消了执法权,637名不具备执法资格的执法人员被清出执法队伍,3处乱收费站点被撤除;制定出台《对办班、培训、检查、评比行为规范管理的意见》,严格实行办班审批、收费审核和标准公示制度,对干扰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多次组织力量深入基层和执法管理现场明察暗访,共发现影响经济环境问题144件,逐一进行了严肃纠正处理。其中立案查处 49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8人,对14人做了下岗、调离等组织处理。加强对各单位、各部门环境意识、服务意识的宣传教育,涌现出“以提高服务水平,打造佳城第一窗口”的火车站、“热情服务,文明执法”的工商局等一批维护环境、服务环境、创建环境的先进典型。开展“四减”行动,全市撤并内设机构39个;通过推行“一站式”、“一窗式”服务等,减少办事程序、办事环节361项,减少年检、延长年检时限 20项,“六项制度”成为机关工作运行的普遍规则;进一步健全了行业及岗位的服务规范和标准,形成了尊商、敬商、爱商,创建优良环境的浓厚氛围。市直49个重点部门和窗口单位的主要领导先后 3次在电视上就规范执法、优质服务和创建优良环境做出承诺,现场受理咨询投诉 729件,落实措施,逐一解决,实现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的承诺。共为企业和群众办好事、实事10 510件,在对 101个重点部门和窗口单位的问卷测评中,群众对环境的综合满意率达92.2%,比上年提高13%。
(市纪委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