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九三学社

九三学社



  【参政议政】 2004年,九三学社始终把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工作作为社市委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了信息工作委员会,举办了由市区政协委员和新人社的社员参加的参政议政、提案、信息工作培训班,以提高提案、信息的质量。调整充实了参政议政专门委员会,向各基层委员会信息员下达工作目标和提案的参考题目,制定了《关于提案、信息工作管理办法》和《提案信息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社市委主委朱晓峰参加了中共市委、市政府、市政协组织的参政议政和行风视察监督工作,参加了市委、市政府出台的重大方针政策、重要人事安排的协商,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多项建议被市委、市政府采纳。全年社员中的省、市政协委员撰写提案80 件,信息60条,向省报送提案9件,信息60条。社市委各级组织及政协委员共提出提案近130份,90%得到了满意的答复。在市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我市中小学教育失衡问题亟待解决的建议》,副市长张邦升、吴国华分别作了批示,并在九三学社中央、省委信息快报上转发。社市委提出的《关于加强社区建设的建议》获市政协提案优秀团体奖,社区衣江提出的《关于大力推进佳木斯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建设的几点建议》获优秀个人提案奖,受到中共佳木斯市委、市政府、市政协的表彰奖励。
  【自身建设】 一是狠抓思想建设,提出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重点,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树立良好学风的理念,努力创建学习型机关。副主委王波代表社市委在社省委召开的全省“思想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了题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加强九三学社思想政治建设》的发言,常委鲍文华作了题为《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言,受到了社省委的好评。在全市统战系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4周年座谈会上,社市委李兴林创作并朗诵的散文诗《新世纪美好的祝愿》获二等奖。二是抓好组织建设。按照《社章》规定,有计划、有目标的开展组织建设工作,把发展社员和巩固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重点考核在社会各界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中青年知识分子入社,并侧重中青年女性,从积极分子中筛选20名政治素质较好、业务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积极分子作为重点发展对象。根据佳市重新划分行政区(永红区与郊区合并后合署办公),社员所在行政辖区发生变动的实际情况,对社员归属问题进行调查摸底,个别调整。对各区级委员会换届工作制定实施方案,使换届工作有序的展开,佳木斯大学委员会已成功进行了换届改选工作。市属各区换届准备工作顺利。按照社省委要求,起草了《九三学社佳木斯市委员会1986年—2004年组织工作历史沿革》、《有关组织发展和组织建设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建议》,制定了选拔后备干部条件,经社市委六届十次常委会研究确定了40名后备干部,存入后备干部档案库。为离退休老干部举办了金秋联谊活动和离退休社员义诊及重阳节座谈会。社市委老龄工作在社省委召开的九三学社黑龙江省机关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得到了九三学社省委的高度重视,将经验登录上网,《中央社讯》进行了全文刊发。三是发挥领导班子的主导作用。领导班子实行分工负责制,坚持三级例会制,全年召开主委办公会6次、常委会5次、秘书长办公会10次,做到会前有准备、会后有督促落实,强化了社市委领导工作的运行机制。
  【科技服务】 面向社会、服务社会,积极开展扶贫解困、科技咨询、医疗义诊等活动。据不完全统计,社员获成果奖20余项,著书10余部,发表论文近百篇。朱晓峰主委获中华医学二等奖及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他组建的标准化“神经通道实验室”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庆祝九三学社黑龙江省委成立二十周年大会上,朱晓峰被社省委授予“岗位工作优秀社员”称号。鲍文华、李艳美分别获得佳木斯市第二届、第三届五四青年奖章。开展义诊活动,把送医、送药活动作为九三学社社会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免费为离退休老社员义诊,对46名社员进行心脏、血压、B超等检测。郊区医院为农民义诊200人次,送药价值3 000元。社市委组织 10名专家教授与永红(郊区)友谊办事处联合进行医疗进社区活动,为社区医疗服务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