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团市委

团市委



  【思想道德教育】 2004年,团市委把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努力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抓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全市共成立了 120多个理论研究会和1 600多个理论小组,举办研讨班 4期,累计培训400多人。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大中专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农村、企业、社区进行学习宣讲。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了以“学理论、颂成就、明责任、展理想”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摄影展览,在青年群体中组织召开了以“学习三个代表,全面建设小康”为主题的多种形式的座谈会、研讨会,增强了广大青年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了他们的理论素养。二是抓好“五讲五做”和“六德”实践活动。年初,在市政府广场举行了佳木斯市“五讲五做”道德实践活动启动仪式,表彰了第六届佳木斯市杰出青年志愿服务集体和杰出志愿者,1 500名青年志愿者参加了仪式。活动启动后,开展了 “五讲五做情系社区”活动,到社区公寓走访慰问,为老人们提供医疗服务,赠送 100个爱心包,在社区内进行清理积冰、积雪义务劳动;开展了“五讲五做”和“六德”征文、演讲比赛,参评作品近万篇,评选出一、二、三等及优秀征文奖 70篇,150多名中小学生参加演讲比赛,优胜者代表佳市赴省比赛;开展了内容丰富的主题团队会,培养青少年基本道德观念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开展了以“五讲五做”和“六德”为主要标准的“十佳中学生”、“十佳少年”评选活动,以典型的事迹激励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航向和奋斗目标。三是抓公民道德建设实践活动。在全市举办了“娃哈哈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知识竞赛,全市 4万名未成人参加了竞赛活动。开展了以“讲公德、爱家乡”为主题的 “爱护公物、保护环境”活动,组建了 “植绿护绿小分队”、“环保志愿者服务队”,组织开展了“诚信在我身边”演讲比赛、中华美德古诗文诵读比赛等一系列主题鲜明、 内容丰富的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四是抓好以“爱我中华,爱我佳城”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与市委宣传部共同命名了刘英俊烈士纪念馆、市博物馆、市科技馆、市第一中学等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组织青少年到基地参观,接受革命传统和改革开放成果教育。抓住建党、建国、“五四”运动85周年等重大纪念日,发挥基地作用,举办“永远跟党走”歌咏比赛、“党在我心中”征文演讲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等系列活动,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创业建功活动】 一是以培养扶持农村青年畜牧业大户为落脚点,推动了主辅换位战略的实施。按照团省委培养扶持农村畜牧业大户和市委推进产业化畜牧业的要求,重点做了三项工作:即以提供技术支持、资金支持为支点,扶持畜牧大户;以推广优良畜牧品种为重点,鼓励青年带头示范推广;以成立协会为依托,完善畜牧产业链条。抓住科普之冬的有利时机,依托市、县、乡三级培训基地,联合农业、科技、畜牧等部门共举办青年畜牧大户培训班12期,培训 4 000人次。协调畜牧局、信用社等单位为青年发展畜牧业提供帮助,乡(镇)一级均成立了由团委书记、畜牧站技术员、乡(镇)信用社信贷员组成的支牧小分队,深入农村青年家中,提供养殖技术指导,解决资金技术难题,引导领办肉牛、肉羊、生猪、特色鱼等推广项目,累计为青年发放畜牧业贷款 200万元,提供技术指导百余次。加强青年畜牧业协会建设,市及各县、郊区都成立了各类青年畜牧(学)协会,把养殖大户、养殖能手与市场联系起来,充分发挥了协会的中介作用和服务职能。二是以贯彻落实“青工岗位技能振兴计划”为着重点,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服务。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佳木斯市青工岗位技能振兴提升计划》,使青工培训、教育、考核、鉴定等工作有章可循。会同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组织全市青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全市20家企业的476名青工参加了鉴定,分别获得了车工、化验、电工等 23个工种的技术等级证书,获高级工以上技能证书的青工达 291名,参与人数列全省第二位。三是以大力开展“青年创业行动”为牵动,引导青年走好就业创业之路。努力构筑 “123”青年创业服务体系。即强化一项培训,举办SYB创业培训班,为全市100多名有创业愿望的青年进行了系统培训。建立两个信息系统,即青年创业项目库和青年创业人才库,青年创业项目库储备项目 150个以上,协调有关专家、技术人员为青年用好项目提供咨询服务;人才库纳入创业青年档案,确定长短期培养对象。完善三个机构职能,即青年创业服务中心、中青奥美工作站、青年创业实践基地职能。青年创业服务中心拓展了岗位开发、信息咨询、素质测评、就业安置、维权服务工作内容;中青奥美工作站发挥内引外联优势,为创业青年提供项目、信息,引进相关运营资金和合作伙伴;依托青年创业实践基地,构筑了“服务中心+培训学校+实践基地”的互动模式,对 SYB培训班学员、青年创业服务中心推荐的服务对象,以及其他具备条件的创业青年开展岗前实践和创业孵化。全年,依托青年创业中心举办招聘大会7期,为4 000多名青年提供了就业及咨询服务,为1 120多名求职者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100多名有创业意向的青年被安置到创业实践基地学习创业技能,扶持50名青年创办了食品厂、幼儿园、职业介绍所、书屋、糖果批零点等实体。
  【精神文明建设】 一是提升“争手创号”活动的品牌效应。加大对文明号集体的监督力度,对商服、工业、卫生、税务系统347个文明号集体进行检查,对 78个不符合文明号标准的集体予以摘牌,40多个青年文明号集体举行了诚信守诺宣誓活动。与市委文明办、市经贸委、市计委、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物价局共同开展了“共铸诚信创品牌”活动、“青年文明号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青年文明号信用公约”、“青年文明号助万家”活动,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二是提升青年志愿者行动品牌效应。在服务网络上,建立了志愿者网络体系,全市有 185个志愿服务站成立了文化宣传队、科技宣传队、卫生宣传队、法律宣传队、服务队五类专业型青年志愿服务队,确立了40个青年志愿服务基地。配合社区建设工作,开展了文体、科教、卫生、法律、就业五进社区活动, 160多支志愿者队伍、12 000多名志愿者活跃在社区。三是提升“牵手扶贫帮困工程”的品牌效应。通过调查摸底,确定一批帮扶的贫困生和贫困户,开展“四帮一包”、“一帮一”、“多帮一”、“爱心助残”活动,为贫困户、贫困生、残疾人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在机关干部带头帮扶的同时,利用电台、电视台、报纸、网络等媒体动员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帮扶活动,出资6 000元,捐助了 60名贫困生;平安保险公司包扶了40个贫困学生及其家庭,帮扶活动促成1 850余对帮扶对子,累计捐款捐物达13万元,使860余名学生能够重新回到学校,80名下岗青年找到了工作,450户贫困家庭摆脱困难。四是提升“青少年维权行动”品牌效应。开通 96308青少年维权热线,利用宣传单、宣传板等形式大力宣传维权热线的服务内容、宗旨、对象。发挥青少年维权岗位作用,联合法院等部门,命名16个青少年维权岗,接待青少年来信来访34件,自行解决16件,移交其他部门解决13件,移交青少年法律服务中心解决5件。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两法一例”宣传活动,接待法律咨询5 000余人次,下发《两法一例》宣传读本700 余册,营造了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五是提升了“希望工程”品牌效应。在团省委的帮助下,抚远县寒葱沟镇三红联通希望小学建设完毕,桦川县四马架联通希望小学开始施工。利用社会个人捐款 8万元兴建了郊区四丰乡团结希望小学,争取希望工程结对救助资金26 700元,用于救助贫困学生。六是提升青少年精品文化活动的品牌效应。开展了中小学优秀学生夏 (冬)令营、“华联杯”青年歌手大奖赛、“e百分杯”中小学生素质风采大赛、“博伦杯”少儿英语口语大赛、“挑战杯”科技创新大赛、“启明星杯”小发明、小制作竞赛等系列活动,青少年展示了才华,提高了素养,陶冶了情操。
  【创新团建活动】 深入全市30家市级以上“五四红旗团委”单位进行调研,协助解决创建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典型经验,积极向团中央、团省委推荐。市交通局团委、佳木斯大学团委被团中央授予 “全国五四红旗团委”, 市机动车质检站团支部被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市水务局团委等 7家团委被确定为“全省五四红旗团委”,东风区晓云街道办安庆社区等7个团支部被确定为“全省五四红旗团支部 (总支)”,桦南团县委被团省委确定为“全省团建先进县”,佳木斯电业局团委被确定为“全省‘推优’工作先进单位”。深化“团员旗帜工程”,以“六个一”活动为载体,引导广大农村团员争做“六面旗帜”,全市 6 000多名团员参加活动,50多名团员自己创办了经济实体,成为农村青年创业致富的带头人。总结推广“特色团小组”活动经验,针对农村团组织工作中出现的人员难组织、活动难开展、活动内容匮乏、活动形式单一等问题,郊区团委在农村团建中探索出了“特色团小组”的做法,在产业各类比较齐全的近郊村,组建生产项目相同的“养猪特色团小组”、“白菜种植特色团小组”等;在结构比较单一的中远郊村,组建相近项目的“种植业特色团小组”、“养殖业特色团小组”等,保证每名团员都在固定的团小组内参加活动,并吸收非团员青年参与小组活动。郊区共组建“特色团小组”179个,参加活动的团员 1 840名,青年1 635人,此经验已在全市推广。加强社区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的建设联系点工作,建立了团市委班子成员及各部门负责人与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建联系点制度,各县区团委也与相关社区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了团建工作联系点,每月至少联系两次以上。目前,全市除周边社区之外都已配备了社区团干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团数量也有了大幅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