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基础建设】 2004年,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功地争取到国家对三江自然保护区二期工程建设的投入,投资总规模519万元,其中国投415万元,地方配套 104万元。全面完成了国际重要湿地监测、气象观测、野生动物观测等监测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认真履行了国际重要湿地成员职能,受到国家林业局的表扬,加强森林分类管护工作,实行管护费专款专用,不挤不占,被评为全省分类经营管护优秀单位。二是开展社区共管、军民共建。全年共召开由周边乡镇政府、驻军部队等部门领导参加的“社区共管工作会议”、“部门协调会议”、“生态保护座谈会”6次,联合行动2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管理成果。三是森林管护工作实行职工联合共管的专业管护机制,签订责任状,任务落实到人,实现了责、权、利的统一,促进了管护工作的开展。
【科研工作】 一是课题研究。张喜祥在澳门举行的东北亚澳门湿地保护国际研讨会上发表了《黑龙江三江国际重要湿地保护区管理模式浅谈》论文,在日本鹿儿岛举行的鹤类研讨会上发表了《人为干扰鹤类系列的影响》的演讲;冯文义参加了在俄罗斯自然保护区举行的关于阿穆尔/黑龙江流域绿色地带的讨论,就共同保护自然达成共识。保护区在国际GEF项目湖南岳阳东洞庭湖国家自然保护区观鸟大赛上,获得“最佳组队”奖。与东北林业大学共同研究形成《三江平原鹤类栖息生境对比研究》、《乌苏里江普通鸬鹚巢结构及分布研究》两篇学士论文和《乌苏里江普通鸬鹚繁殖生态研究》、《三江平原鹤类栖息生境研究》两篇硕士研究课题,为三江自然保护区生物物种多样性研究提供了翔实的数据。原因是秋季多雨,入冬第一场降雪较晚,鸟类可取食环境和时间处长。白枕鹤的种群数量达到27只,较往年相比,种群数量有增多趋势,说明保护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宣传工作】 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通过与中央电视台、黑龙江电视台、佳木斯电视台和抚远电视台及三级报刊杂志完成对外宣传稿件30篇,其中,中央电视台采用稿件 4篇,省电视台采用稿件11篇,市电视台采用稿件15篇。利用《三江湿地简讯》进行宣传,共印发《三江湿地简讯》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