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工业经济

工业

工业经济


 
  【经济效益】 2004年,全市工业实现增加值 21.9亿元,同比增长15.9%,增速列全省第七位,与2003年比,前移6位;实现销售收入70亿元,同比增长27.8%,增幅是历史上最高的一年;实现利润-4 575万元,同比减亏82%,其中地方工业实现利润2 751万元,同比增长25.8;实现税金3.9亿元,同比增长22.9%;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73点,同比增加20.8点。全市工业呈现增速加快和效益持续增长的良好势头,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培育机械、绿色食品、医药化工三大支柱产业,骨干企业增势强劲。电机、煤机等企业抓住市场转旺的机遇,加快技术创新步伐,适时开发新产品,不仅保持了行业领先地位,而且实现了大幅增长。全市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由15户增加到17户,全市重点监控的51户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51.6亿元,同比增长28.6%,占全市工业的73.7%;实现税金2.9亿元,同比增长 18.1%,占全市工业74.4%。二是通过实施协作配套,带动了中小企业发展。黑锻、北方机械、铸造、环星胶带等一批生产负荷不足的中小企业,通过为电机、煤机、迪尔佳联等大企业协作配套,设备利用率由原来的不足50%提高到80%。三是通过协调服务,民营企业活力普遍增强。鸿基水泥、沃尔德电缆、北方金锣、北方煤化工、希波集团、天和纺织等1 1户民营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 3.25亿元,同比增长30%,实现销售收入12.9亿元,同比增长61%。四是通过加快财源项目建设,县域工业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带动地方工业效益大幅增长。县属工业实现利润2 753万元,同比增长33%;区属工业实现利润1 749万元,同比增长 163.8%。五是通过开发国际市场,大力发展外向经济。电机、佳星玻璃、黑龙农药等企业积极扩大出口,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仅电机、佳星玻璃等5户企业出口额就达1.3亿元。同比增长1.1倍。
  【国企改革】 以开放招商改制为主要方向,以妥善安置职工为前提,以促进企业发展为目标,通过引进外资,争取政策扶持,全力推进国企产权改革。一是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国有股本退出,促进骨干企业做大做强。联合收割机厂在迪尔佳联 40%的国有股全由美方收购;黑龙农药加入中国化工集团;佳鹏亚麻与香港企业纺织签订了承债式收购股权合同。二是引进民营资本,盘活国有资产,促进中小企业民营化。经编厂实现破产重组、民营体制、职工安置一步到位。桦南热电厂被民营企业整体收购,承担等额债务,聘用原企业职工。交通局自筹资金,解决运输公司等企业改革成本问题,列入改制计划的 3户企业全部实现民营化。三是开发土地资源,促进产品无市场,生存无空间的劣势企业退出市场。皮革厂变现资产,同时利用并轨政策,使全部职工得到安置。职工得到妥善安置。
  【项目开发】 围绕机械、医药化工、绿色食品三大支柱产业的发展,实施技改项目22项,计划投资5.5亿元。实际完成技术进步投资6.4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技术改造完成5.6亿元,同比增长36%。一是抓骨干企业改造,增强竞争力。鸿基水泥日产2 500吨水泥熟料,电机、煤机生产线调整改造,汤原光明乳业日处理100吨鲜奶,桦南年产40万吨铁精粉,佳凤扩产5万吨,沃尔电缆二期扩建,汤原纸业平均3.5万吨高档书写纸,铝厂预焙阳极电解槽改造等 22个项目完成当年投资或投产。其中鸿基水泥日产2 500吨水泥熟料及 30万吨冶金焦,配套电站项日总投资2.1亿元,完成投资 1.9亿元;电机股份稀土永磁电机项目总投资6 896万元,累计完成投资3 500万元;煤机公司重型掘进机本地化项目,总投资14 022万元,累计完成投资4 700万元,掘进机综合生产能力达 160台;二是完善项目开发机制,积极谋划一批立市项目。依托现有企业基础,谋划一批产业升级项目,如60万千瓦机组扩建、30万吨纸浆、平衡 5万锭高支亚麻纱、600万千瓦电机生产线调整。日熔600吨超白浮法玻璃,日产 4 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60万吨焦炭等,已完成可研或立项;围绕资源优势,实施产学研联合,谋划了一批对外招商大项目,如60万吨玉米,65万吨大豆深加工,20万吨酒精等项目,现已完成可研,正在全国范围内招商。通过产权招商、项目招商,全市工业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1亿元,其中项目引进外资 1.15亿元。三是抢抓国家产业政策,争取国债资金支持。重点推进国债项目 13项,其中已列入国债计划3项,拟向国家推荐10项,乌苏里江佳大制药年产 4亿支水针剂、电机股份稀土永磁电机已具备条件,上报国家发改委。四是适应市场需求,大力推进技术创新。32个项目完成了前期准备,样品试制,试产或批量投产,完成投资8 200万元。迪尔佳联 3518—3070型联合收割机,牧草压扁机,佳联收获—5型联合收割机通过了新产品鉴定,煤机公司S—55型掘进机完成井下工业性实验。22户企业应用信息化单元技术,完成投资1 050万元。
  【民营经济】 以创业行动为载体,开展创业孵化基地“直通车”活动,加快了民营经济发展。在利华食品、龙佳锅炉、力佳食品等17户企业建立了创业孵化基地,培训下岗职工。通过 SYB培训、基地孵化、定项论证、落实小额贷款、兴办企业等步骤,全市涌现出自主创业的小老板1 482名。民营企业由上年的1 167户增加到 1 394户,其中年营业额超百万元民企业由上年的550户增加到660户,超千万元的由上年的97户增加到120户,超亿元的由上年的5户增加到12户。全市个体私营经济实缴税金1.66亿元,同比增长18.6%。
                                     (刁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