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黑龙江佳星浮法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黑龙江佳星浮法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经济效益】 2004年,黑龙江佳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浮法玻璃 245万重箱,比计划提高7.93%;总成品率平均达93.01%,比计划提高7.53%;单位成本为 43.84元/重箱(剔除窑炉复置金240万元和木箱提前进入成本70万元),比计划降低0.36%;销量达到232.7万重箱,比计划提高2.5%,实现销售收入15 538万元(不含税),比计划提高 10.46%;实现利税4 728万元,其中:税金1 632万元,比计划提高 48.36%,利润3 096万元,比计划提高181.45%;实现工业总产值(现价)16 417万元。
  【工艺改革】 针对冷修技改后生产上一度出现光学变形重、拉引量难以达到设计能力等实际问题,通过考察对标和生产实践, 摸索出了熔化、锡槽、退火的最佳工艺指标, 健全了3mm—10mm品种的标准化文件, 及时解决了锡槽出现槽底泡影响产量的问题,实施了包括深层水包、装箱架、 取板台、橡胶垫用钉书器等多项改进和改造。 通过强化工艺和工序控制,及时调整了水包、 搅拦器的运行参数, 及时解决了光学变形重等影响质量的问题,顺利通过了IS09002—2000版换版后质量认证监督审核,全国行检 32项指标全部合格,公司被评为省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省质量诚信单位。
  【市场营销】 克服行业间资产重组带来的负面影响,及时调整对营销人员的考核办法,将价格、销量与销售员个人收入紧密挂钩,激励了销售人员争市场的积极性。出台了履行诺言的各项营销政策,实施了以巩固大用户、吸引中小用户、开发新用户的累计积分制营销新方式,增强了用户与企业间的互信度。实施高价奖政策,窗口高价位销量达到了总销量的 18%,全年平均价格达到82元/重箱(含税),比上年同期80元/重箱高出2元/重箱。加大外贸营销工作力度,全年累计实现出口49.82万重箱,是去年出口的2.2倍,占产品总销量的21.89%,销售平均价格达到68.54元/重箱(不含税),平均高出国内2.25元/重箱。直接出口创汇 63万美元,为上年的2.1倍,为前五年出口创汇的总和。
  【企业管理】 制定实施了《转制期间保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正常秩序,促进生产和企业稳定发展》规定,有效扼制了转制期间不安定因素。理顺了管理职能,所有物资一律统一采购,财务实现集中管理,最大限度化解财务风险和道德风险。修订完善了经济责任制,超额完成各项指标,人年增产18万重箱,生产增收789万元;营销增收58.6万元;加大低价煤采购节约147万元,低价碱超储,节约107万元,碎玻璃采购达15 869吨,降低生产成本 31.7万元;减少逾期贷款,少支出利息70万元,通过严格管理,公司实现增收节支1 100万元。
  【企业改革】 完成了企业转制前对公司四亿多元资产的清产核资与评估、对 2 044名员工工龄的核查认定、对经济补偿金的核查测算等一系列基础工作,转制尚未进人实施阶段。企业内部改革,一是精简机构人员,机构由原来23个撤并为18个,精简了5个部门,精简率为22%;在岗员工由原来的1 111人精简至831人,精简280人,精简率为25%。年可节约工资支出 200万元。对精简人员进行了妥善安置。二是部分岗位实施竞上岗,先后有160人参加5个中层管理岗位、6个一般管理岗位、 90个一般工人岗位的公开竞聘。改革增强了员工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工作变“要我做”为“我要做”,珍惜机会、爱岗敬业得到充分体现;基本上解决了企业历史沉积下来的各种深层次矛盾,堵塞了管理上的漏洞,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企业文化】 及时把握舆论导向,利用小报、画廊、会议等形式对公司生产经营和转制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宣传引导,使职工主动接受改革、参与改革。开展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通过举行乒乓球、排球比赛,开展读书活动,最大限度激发员工敬业爱岗的工作热情,极大化解了转制的负面影响。推进文明企业建设,在厂区新培植10块草坪,增加绿化面积 5 300平方米,铺设板油路800多平方米,彩色道板2 100平方米,修建了护栏,美化了环境,企业面貌焕然一新。